張民達墓

地點

在廣州先烈路廣州動物園西側,有一座花崗石牌坊,“張民達先生墓道”幾個大字躍然其上,這就是民主革命家張民達烈士安息之地。沿著長長的墓道,經過墓道兩邊的風雨亭和宣講台,登上十幾級階梯,便到達墓堂。譚延闓題寫的“張民達先生之墓”石碑鑲嵌在花崗岩石牆正中。墓園內樹木鬱鬱蔥蔥,莊嚴肅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民達墓
  • 地點:廣州先烈路廣州動物園西側
  • 人物定義:民主革命家
  • 生平:1885--1925
墓地簡介,紀念人物簡介,

墓地簡介

張民達墓位於先烈路廣州動物園西側,由許崇智擇地,建於1926年。墓門為兩柱花崗石牌坊,坊額上橫書“張民達先生墓道”;坊內水泥墓道的右面是風雨亭和鄧澤如撰文、鄒魯書的碑記,左面是宣講台,台內石碑刻“捐軀為國”4字,左右各有嵌書“通文”、“達理”的碑石。沿墓道拾級而上是半月形墓堂。譚延闓題寫的“張民達先生之墓”石碑鑲嵌在堂正中的花崗岩石牆上。石碑前有花崗石祭桌。墓園占地面積2438平方米,園內樹木鬱鬱蔥蔥,莊嚴肅穆。1983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人物簡介

張民達(1885~1925),廣東梅縣人。青年時曾在吉降坡等埠的審判廳任傳譯員。他胸懷大志,矢志忠貞報國,雖身居海外而痛感清末的腐敗,生活優裕而未忘同胞的困苦。他愛好森林狩措,練就過人膽略及本領,時刻準備報效祖國。辛亥革命前,他謁見了正在南洋宣傳革命的孫中山先生,參加了同盟會。從此,在孫中山先生民族民主革命旗幟下矢志革命。後來受孫中山委派,擔負聯絡南洋華僑的重任。1917年護法運動時,張民達返國報效。1918年先後任粵軍許崇智部營、團、旅長等職,1924年擢升建國粵軍第二師師長。他轉戰廣東,廣西、江西、福建各地,數年間大小戰鬥數十次,所向披靡。作戰中他身先士卒,平時周濟有困難的部屬。他常說:“我們革命軍,貴在能解除民眾疾苦,如果擾害民眾,便是以暴易暴了。”他帶兵所至雞犬不驚,所以將上齊心,人民幫助,屢戰屢勝。
1925年,張民達任東征軍右翼總指揮,駐防蕉嶺時,滇、桂軍在廣州欺壓商民,無惡不作,無視大元帥府,陰謀叛亂。4月,張民達應召赴汕頭,共商回師廣州大計,他痛心中山先生逝世,憤軍閥橫行,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趕到汕頭。時值數天大雨,韓江暴漲,鐵路又已被淹沒。許崇智勸他水退後再去,隨從的副官、衛隊也說乘船危險,但他說:“我輩以身許國,難道還怕死嗎?”還說:“我是僑生,懂得水性。”乃登舟,不料觸及潮州湘子橋的鐵索而全船覆沒,一代英雄競隨逝水而去。時為1925年4月5日,他年僅40歲。1926年在韓江發現遺骨,運回廣州安葬。革命政府軍事委員會追贈其為陸軍上將,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