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七峰下潮

宋末元初,張氏七峰兄弟及一妹避元亂,由福建漳州府大菜園南下入潮州,分創現粵東潮汕百餘鄉寨五十餘萬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峰下潮
  • 別稱 :七星伴月、閩漳分潮
  • 典故來源:南宋末期
  • 地點廣東省潮汕地區
簡介,七峰下潮各開基地點:,七峰諸公派下輩序(節選):,德峰公,翠峰公,鐵峰公,維峰公,

簡介

據七峰族譜資料、族中流傳及相關記載:
宋末,張氏七峰兄弟偕妹及家眷,為避元兵屠城大亂,從福建省漳州府大菜園南下入廣東省潮州府各邑創居,史稱:七峰下潮、閩漳分潮。七峰一族自宋元明間移徙,分創潮郡各縣,以及分遷惠郡海陸豐一帶,還有大埔、豐順、嘉應紫金、興梅等邑,即其主要分布於蓮花山脈南麓地區,所創有百餘村落,據不完全統計人口達五十餘萬以上。七峰下潮,歷史源遠流長,其族裔昌盛遍布各地,世代能人輩出,是粵東張氏最主要的派系之一。
世稱:氏七峰下潮,又稱之七星伴月。
亦稱:清河世澤,閩漳分潮;七峰兄弟,報本思源。

七峰下潮各開基地點:

七峰與六峰:
張德峰,創潮陽院後,分衍普寧下尾張、南溪、北溪、新溪、南徑青洋、橫山頭、大壩杜香寮、麒麟高明、洪陽百里橋、揭西金華上棚、新寨仔(金城樓)、古堂、後溪等十三鄉;
張翠峰,創普寧泥溝鄉(泥溝村),分衍陸豐湖東大林頭、甲子天星湖、橋沖溪碧張厝村、陂洋古寨、金廂下埔、碣石可塘仔、揭西河婆、池尾東山等鄉;
張鐵峰,創普寧小洋尾(今名小揚美),分衍湖東、秀隴等鄉;
張錦峰,創普寧流沙秀隴、浮江寮、大南山後山池、下架山葵嶺、南婆城、陂烏、石盤、潮陽五石壇、惠來、揭陽白銀渡頭、河婆等鄉;
張維峰,具體不詳,分創有潮陽關埠石井;
張立峰,創居惠來隆江蛟邊;
張遠峰,資料不詳;
張近峰,創居簍陂;
張裕(玉)峰,創居揭西埔仔寨、海陸豐地區;
張樂峰,創居揭西河婆
張繼(枝)峰 ,創居龍眼城,即今隆城;
張錫峰,創居惠來;
張朝峰,創居谷饒。
張翠娥,祖姑,嫁揭西錢坑林姓
在普寧及周邊縣市民間有傳,俗稱遠峰、近峰、立峰、德峰、鐵峰、翠峰、錦峰,即“遠近立德鐵翠錦”為“七峰下潮”,與另外“樂峰、繼(枝)峰、維峰、朝峰、錫峰、裕(玉)峰”等漳浦六峰,又合稱“十三峰”,皆因資料缺乏,諸“峰”字祖為何種關係,還待考證。

七峰諸公派下輩序(節選):

德峰公

□□□□□,開國原盛良(此句為老輩序)。
紀茂紹先銘,漳浦芳澤長。
華溪綿毓秀,光裕傳永昌。
註:據資料載,此輩序後四句自第十八世起用,紀輩為十八世;相傳為小揚美張志賢撰,疑為海陽進士張中陽。

翠峰公

繼子一大衍天清;
騰光上國鳴珂聲。
伯仲怡和鹹濟美;
夔龍勳業動虞廷。
註:據族內資料記載,此輩序自第四世起用,伯輩為十八世;相傳為海陽進士張中陽作,而按時推測,存疑;或為明末進士張士良所撰。

鐵峰公

一崇至日,宏照萬世。
耀宗熙朝,和美永繼。
文庭肇興,光祖集慶。
翔雲鵬麟,德登俊明。
註:據相關族譜資料記載,此輩序自第七世起用,朝輩為十八世;相傳為進士張雲蒸作,一傳為佘家雲。

維峰公

邦光振先聲,正學繩祖武。
志尚道通澤,豐隆植俊英。
傳家惟孝友,篤慶顯忠貞。
註:據族譜資料載,此輩序第十四世起用,聲輩為第十八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