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梓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市崇明縣
- 出生日期:1921年10月3日
- 職業:計算機工程技術專家
- 畢業院校:重慶交通大學
- 主要成就: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
- 性別:男
生平簡介,成就,工作履歷,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張梓昌,1921年10月3日出生在祖籍上海市崇明縣。祖父早逝,父親在國中讀了2年後就輟學謀生,辛勤終老。1940年他畢業於江蘇省立上海中學,1945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電機系。隨即進入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重慶分廠,1946年調公司上海研究所,歷任技術員、工程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所歸華東工業部領導,改名電工研究所。1952年搬遷北京,組建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院。1957年被定為副研究員、技術四級。1957年11 月該院並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 就在此時他被借調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參加計算機創業工作。
1959年12月回二分院,歷任研究室主任、計算處工程師、第五設計部主任。1963年參軍,授中校軍銜。1965年國防部五院改為七機部,二分院改為二院,五設計部改為706所,張梓昌任所長。1979年晉升研究員、技術三級。1982年調任七機部測控公司任總工程師,198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87年調回706所,1989年退休。
1991年被評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同年接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張梓昌理論聯繫實際,有縝密的技術思維和嫻熟的實踐技巧,取得過多項技術創新和實用有效的早期成果。他是我國計算機專業主要創業者之一,我國第一台數字計算機103的技術帶頭人之一。在計算機專業為飛彈和航天事業服務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成就
在50年代中期,計算機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十分陌生的新生事物,張梓昌在數字電路的基礎上利用業餘時間潛心學習了計算機原理。
1956年全國12年科技規劃之後,中科院籌建了計算技術研究所。1957年秋季決定以蘇聯M3小型計算機的資料作為藍本,按總體仿製局部修改的原則展開研製工作。11月,計算所借調張梓昌擔任該機研製組負責技術的副組長(組長負責生產)。M3大約使用800個電子管,2000個氧化銅元件,10000個阻容元件,分裝400 個外掛程式,插入3個機櫃,全機約有10000個接觸點和50000個焊接點。計畫很緊,1958年3月蘇聯資料到齊,6月完成生產,下半年調機,1959年1月試運行。
全組30餘人,除個別人員外都是新手。技術新、人手新、時間緊,三者之間的矛盾異常突出。為了搶時間,當務之急是儘早投產。為此,他自己動手做最少限度的試驗後,迅速決定:作為邏輯元件的2000個氧化銅由於參數不穩定並且沒有提速的潛力,全部改用鍺二極體;觸發器偶爾有寄生振盪,必須全部加接遏振電阻;一批電阻溫升過高,改用額定功耗值加倍的電阻;修改脈衝分配器時序電路,改善配合關係;採用國內輸入輸出設備,修改相應的接口電路設計蘇聯資料缺漏的控制台電路和機櫃導線表。事實說明這些修改是正確的和及時的。
“八一型”計算機終於在7月30日作為一台計算機而運行簡短的程式,按時完成了獻禮任務。此後,返工排除了元件早期失效、線間雜散干擾、設計容差欠妥、接觸不良、虛焊等大量的可靠性問題,全機於1959年3月開始試算。不久,計算所三室成功地為該機配置了磁芯存儲器,運算速度從以磁鼓作存儲器時的每秒30次提高到每秒1800次。1959年8月投入正式運行。738廠生產了30餘台並且改名為“103型”,供各單位使用。
研製103樣機有雙重意義:一是填補了我國計算機領域的空白;二是通過系統實踐迅速培養了一批專業人員,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計算機領域的專家。
工作履歷
1945~1949年資源委員會中央無線電器材公司重慶分廠、上海研究所,技術員、工程師。
1949~1952年 華東工業部電工研究所。
1952~1957年 通信兵部電子科學研究所(後稱院),1957年定為副研究員,技術四級。
1957~1959年 (借調)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1960年 國防部五院二分院五設計部研究室主任。
1960~1962年 國防部五院二分院計算處工程師。
1962年 國防部五院科技委員會委員。
1962~1965年 國防部五院二分院五設計部主任。
1963年中國電子學會第一、二屆理事,計算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965~1982年 七機部二院706所所長,1979年晉升研究員、技術三級。
1979年 中國宇航學會第一、二屆理事,計算機套用專業委員會主任。
1980~1981年七機部二院科技委員會副主任、計算機專業組組長。
1981年 七機部、航天部、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員會委員,計算機專業組組長。
1982~1987年 航天部測控公司總工程師,國務院電子振興領導小組計算機顧問組成員。
1983年 中國計算機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第二、三屆常務理事。
1985年 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員會軍用計算機專業組副組長。
1986年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1987~1989年 航天部二院706所研究員。
1988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顧問。
1989年退休。
1991年 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
主要論著
電子學研究
1 張梓昌.穩壓器圖解設計法.電子學研究(電子科學研究院出版),1957(創刊號):125~135
2 張梓昌.計數測頻器.電子學研究(電子科學研究院出版),1958 (1):1~15
3 張梓昌(主編).八一型電子計算機技術總結.北京: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1961
4 張梓昌.電子管觸發器的翻轉過程.第三次全國電子計算機專業學術會議論文選集.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64:537~550
5 張梓昌(主編).出國參觀考察報告——美國計算機.北京: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1974
6 張梓昌(校訂),汪成為,於士齊(合譯).分級式計算機的構成。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
7 張梓昌.論差距.中國計算機學會1986年會論文集.學會向中國科協1988年學術年會推薦為論文之三十九,大會宣讀,1988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學報
8 張梓昌.在通往民富國強的道路上信息技術這一關是繞不過去的.國際技術經濟研究學報,1996(1):17~23
9 張梓昌.初探發展微電子技術的國家行為、行業行為和企業行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學報,1996(2):16~22
10 張梓昌.信息空間的戰爭陰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學報,1997 (1):20~28
11 張梓昌.知識經濟透視.國際技術經濟研究學報,1999(1):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