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明成化十三年時(1477年),張林鎮境域置沙崗屯。
清康熙年間,置沙埠口、溢井河兩地方;
光緒年間,置溢井河、沙埠口上、沙埠口下地方。
民國九年(1920年),分屬鎮平縣南區和西南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分屬鎮平縣第四區、第五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10月,為鎮平縣三益鄉。
1950年3月,分屬侯集區、賈宋區。
1958年,分屬侯集、楊營公社。
1962年12月,成立張林公社。
1963年12月,撤銷黑龍集公社,將10個大隊和侯集公社的華溝大隊併入張林公社。
1975年7月,把8個大隊劃歸官寺公社(原黑龍集鄉)。
1983年,改公社為鄉。
2006年2月,撤銷黑龍集鄉,12個村全部併入張林鄉。
2011年5月,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張林鎮下轄31個行政村:街東村、街西村、蔣莊村、李寨村、楊莊村、黑張村、土樓村、趙營村、白廟村、華溝村、楚營村、不老劉村、大陳營村、禹王廟村、布德王村、李慎動村、黑龍廟村、朱張營村、聞家營村、黑龍集村、高莊村、余西村、賈莊村、玉皇閣村、於河村、余東村、官寺村、太平觀村、沙河劉村、公吉王村、方坡村。
截至2020年6月,張林鎮下轄31個行政村:街東村、街西村、蔣莊村、李寨村、楊莊村、黑張村、土樓村、東趙營村、白廟村、華溝村、楚營村、不老劉村、大陳營村、禹王廟村、布德王村、李慎動村、東黑龍廟村、朱張營村、聞家營村、黑龍集村、高莊村、余西村、賈莊村、玉皇閣村、於河村、余東村、官寺村、太平觀村、沙河劉村、公吉王村、方坡村;鎮人民政府駐張林街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氣候
張林鎮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多年平均氣溫15℃,1月平均氣溫1.4℃,7月平均氣溫27.5℃,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1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709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7月最多。
水文
張林鎮境內河流有黃土河、礓石河、蔡河等,黃土河自白廟行政村入境,流經楚營、大陳營、不老劉、東趙營、溫家營、張林街西、李慎動、土樓,玉皇閣、秦營、寧家、馮家,從郭成玉村出境,境內長13千米。
自然災害
張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冰雹,旱災多發生在每年36月,洪澇多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0年7月,暴雨晝夜不停,全鎮300多間房屋倒塌,農作物被洪水淹沒,損失嚴重。
自然資源
2011年,張林鎮有耕地面積8.8萬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張林鎮轄區總人口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萬人,城鎮化率17.9%,總人口中,男性36000人,占53.7%;女性31000人,占46.3%;14歲以下8710人,占13%;15—64歲50920人,占76%;65歲以上7370人,占1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4856人,占96.8%;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2144人,占3.2%。
截至2018年末,張林鎮有戶籍人口7390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張林鎮財政總收入1200萬元,比上年增長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72.8萬元,增值稅30萬元,企業所得稅40萬元,個人所得稅3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2%、1.5%,農民人均純收入5645元。
2018年,張林鎮有工業企業21個,規模以上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農業
2011年,張林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1.4畝,農業總產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23%,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芝麻、紅薯為主,生產糧食17620噸,人均650千克,其中小麥10120噸,玉米750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1600畝,年產量1.5萬千克,品種有芹菜、黃瓜、西紅柿、蘿蔔、白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生豬飼養量5萬頭,年末存欄量1.6萬頭,生產肉類4950噸;畜牧業總產值0.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4.6%,累計造林0.32萬畝,其中防護林2810畝,經濟林284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4萬株,林木覆蓋率31.5%,水果種植面積0.03萬畝,主要品種有杏李等,大型農業機械100台(輛)。
工業
2011年,張林鎮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2家,職工8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5億元,比上年增長12.3%。
商貿
2011年末,張林鎮有商業網點1063個,職工3250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51億元,比上年增長6.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2億元,比上年增長3.51%。
金融
2011年末,張林鎮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7億元,比上年增長6.8%;人均儲蓄3834元;各項貸款餘額2.06億元,比上年增長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林鎮有幼稚園(所)31所,在園幼兒2035人,專任教師100人;國小31所,在校生3977人,專任教師25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生2680人,專任教師28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教育經費達0.13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54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6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5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13%、32%、1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張林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18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28人,經營管理人才167人技能人才289人,農村實用人才2098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張林鎮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32個,藏書12.5萬冊;文化藝術團體6個,電影放映點31個,年放映372場次,觀眾達6.5萬人次;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56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3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3個,其中衛生院2家,村衛生所31個;病床1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4張,專業衛生人員32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8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6萬人次,住院手術469台次,出院病人2.3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3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68萬人,參合率99.7%;孕產婦死亡率0.1/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張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3戶,人數131人,支出28萬元,比上年增長14%,月人均170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16戶,人數2560人,支出215萬元,比上年增長17%,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1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8人,支出8.51萬元,比上年增長1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90人,支出38.28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救助58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5人次,共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臨時救濟1260人次,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4萬元,比上年增長12%。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張林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0千米,投遞點33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00門,固定電話用戶5000戶;行動電話用戶8000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為70%,比上年提高9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0.8萬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10093個,寬頻接入用戶2097戶,比上年增加200戶。
供電
2011年末,張林鎮鎮區擁有11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5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93.29千米,用電負荷25000千瓦,是河南省電網公司確定的150個重點110千伏電網之一,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2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張林鎮鎮區園林綠地面積1.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2公頃,綠化覆蓋率2%,人均綠地0.02平方米。
道路
2011年末,張林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2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1米;道路鋪裝面積0.6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0.5平方米;橋樑2座,總長度0.02千米。
交通運輸
張林鎮境內207省道過境,境內長20千米,雙向腳踏車道,向南通往鄧州市,向北通往楊營鎮,有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40千米,2011年末,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6條,運營總里程達1.2萬千米,公交運營車輛12輛,其中汽車12輛,年客運量13萬人次。
歷史文化
張林鎮,明初張德林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村以人名,簡稱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