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村(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鎮張林村)

張林村(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鎮張林村)

福建省晉江磁灶鎮張林村位於泉南十五公里處,張林村周遭小山環繞,丘陵起伏,地勢雄勝,村里張姓為為閩南地區大族之一,鱗次櫛此的樓琮叢中嵯立著張氏家廟,堂號“儒林”,是故“儒林張氏”傳名久遠,為晉邑望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晉江市
  • 地理位置:泉南十五公里處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張林位於泉南十五公里處,周遭小山環繞,丘陵起伏,他勢雄勝,村里張姓為大族,鱗次櫛此的樓琮叢中嵯立著張氏家廟,堂號“儒林”,是故“儒林張氏”又因由河南清河傳至,又有“清河衍派”之稱。傳名久遠,為晉邑望族。
儒林張氏肇族於東晉末年,有琅▲郎中令張▲後裔宗遷來入閩,約公元420年,居五陵之張林。張林族裔尊鏡齋為肇基始祖,張鏡齋肇基年代約在五代宋初,生九子,後裔分為九大派系,即蓮池、上倉、上庫、廳上、樓下、上方、同安、安溪、漳浦,今之子孫遍布海內外,為閩南地區大族之一。
家廟始建年代未詳,考之譜志,有載“嘉靖間為兵燹所燃,後再構”(安溪遜房日貞公述志),以此推斷,應是該族始祖鏡齋之第十七世孫蓮池房張會宗於明隆慶間(1569~1571)連捷科甲而倡建之家廟。清康熙年間,家廟垣欞傾圮,乃集金鼎建,雍正七年又予以修繕一新。至1980年,族人遂備資重修,1984年告峻,面貌為之一新。
家廟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為木石結構,二進建築,家廟坐北朝南,門前設有大埕。前殿面闊五間,青石牆面,木作鋪架皆施雕、彩,刻畫精緻,石柱間有許多楹聯題刻頗為引人注目,大門上額“張氏家廟”。後為正殿,內設神龕,其中供祀列祖列宗神牌,是裔孫們焚香祭貢先人的聖地,肅穆莊嚴。殿堂之上懸有許多匾額,昭示著家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曾經留駐的光彩時刻及不凡的身世。
張林村中現有族親萬餘人,外遷及旅居海外的族裔有數十萬之巨。在往昔,張氏先賢就有宋紹聖四年進士,禮部尚書張讀;明季名詩人張燮燮,以及明隆慶間連捷科甲的張會宗等等,譜志中還有許多傑出之士。
及到了現代,張林村父老鄉親為家鄉的建設事業傾心盡力,使得張林村的總體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文化、教育、科技等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之間僑親的貢獻不小。
張興國,祖籍張林東山,蓮池房三甲,現任菲律賓漁業商會會長,張金均,張林四房人,蓮池三甲,四十年代中往印尼泗水,有奇才,奮搏商場,現為商業巨人,曾投資億元開發同安,成立豪華有限公司,對家鄉公益事業十分關注,有所貢獻;張國南,上庫人,早年渡菲奮鬥有成,對菲華教育及家鄉公益都有貢獻,曾領頭為家鄉修建公路,備受鄉人崇敬;張子慈,張林頂庫人,旅居新加坡,襟懷坦蕩,愛國愛鄉,公益事業有求必應,里人欽佩;張萬來,下庫二房人,旅居越南,經商有成就,為福建邦首領之一,在家鄉獨建南路——萬來路。這些海外實業家們之愛國重土、熱血豪情,為張林張氏增輝不不。
有《儒林張氏家乘》、《儒林張氏聯宗譜》等譜牒。

歷史沿革

明、清屬三都。民國33年(1944年)屬碧山鄉雲岫保。建國後,1956年屬內坑區張林鄉;1961年屬磁灶公社張林大隊;1984年改磁灶鎮張林村委會。《儒林張氏家譜》載:“……劉裕篡晉,廢帝為零陵王,使禕張禕弒之,禕愛自仰而卒。……而禕一派遂遷於晉江,即古陵之張林……”。按張林有張姓,應自此始。而《儒林》張林以鏡齋公為開基一世祖,則時隔數百年,是否一脈相承,譜無記載。張林古里,居《儒林》家族鏡齋公之後裔,只長房—蓮池房;三房—上庫房;其他房系,遷徙各地,繁衍生息,今除四方—廳上房尚未掛線,其他房派都已通譜。張林人歷經宋、元、明、清以至今日,千年史實,滄桑變故, 馨竹難者,有待今後,後起賢才。
張林村張林村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晉江市磁灶鎮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