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村,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
張村村,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下轄村。
張村村位於徽州區西北部黃山山脈腹地,牛-張公路穿村而過,緊鄰張村河,南距區政府所在地岩寺30公里,北距黃山風景區30公里。張村村系典型的山區村,農業資源比較貧乏,主要生產茶葉及少量林木,一年四季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
張村村是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章鎮鎮下轄村。經濟發展 張村村是全市第一大村,位於虞南重鎮--章鎮鎮的東首,該村有原張村、東風、甘大、東方四村合併而成,全村地域面積16.5平方公里,有24個村民小組,1010戶人家,農戶人均收入7500元,村級集體經濟20餘萬元,是該市首批新農村、中心村之一。所獲榮譽 2022年1...
張村村 張村村,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市張村鄉。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4日,張村村(德興覆盆子)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張村村位於平陸縣城西25公里的張村鎮垣面,東臨下張村,西臨西吳村,北臨張村集鎮,南臨後南吳村,新太路穿村而過,交通運輸十分方便。全村共有10個居民組,406戶,1512口人,黨員36名。現有耕地1436畝(不包括退耕還林644畝),果樹栽植面積452畝。全村以種植蘋果和糧食生產為主導產業,年人均收入900元左右。
張村村,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南村鎮下轄村。張村村位於晉城市區西南12公里處,緊鄰南高線級公路,人口560人,總戶數160戶,黨員24名,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共分3個村民小組,有耕地770餘畝,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為了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從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入手,村班子在近幾年硬化了村內所有的街道,在村集體收入...
張村村 張村村,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下轄村。無極鎮張村村,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占地面積1347畝,共有478戶,人口總數達1534。
張村村,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柿莊鎮下轄村。張村村位於沁水縣城東北90公里處,距柿莊鎮政府2.5公 里,地處東西兩河交界處,四個自然村分布在兩河岸邊,素有兩河結一岸之稱,全村213戶,745口人,耕地面積1950畝,山林6500畝,境內交通便利,氣候溫和,人傑地靈,勤勞樸素,村風民俗,適情以理,文化底蘊較深,生活...
張村村 張村村是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中村鄉下轄村。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入選2019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張村 張村,浙江龍泉市龍淵街道下轄村。張村村位於龍泉市區東北部,離市區的車程大約為二十多分鐘。依山傍水,大貴溪流經村中,北鄰村頭村,南鄰梧桐口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村中木質工藝業較為發達,有非常多家木質工藝玩具廠,產品售往國內外。解決了大部分村民的工作需求 ,也不乏外來打工者。
張村村 張村村,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下轄村。
張村村 張村村,河北定州市東旺鎮下轄村。定州市東旺鎮張村位於定州最東部地區,東接安國市,北有南水北調支線,村南有382省道,全村人口1200餘人,以漢族居多。全村以農業為主,輔以外出務工。 郵編073006。
村內有環鄉路自東向西穿過,侯襄路向南與侯馬市相距3公里,向北過汾河橋與襄汾相通。屬於城郊型村莊。西與西里相鄰,北與小里村相鄰,關於張村村名,是以姓氏而得名。相傳,以前從張家山上遷下來一戶姓張的人家,住在現村西名叫人溝的地方。開始在溝里住著幾面北窯,後來在現村址西北角的坡上蓋了兩間房子...
自2002年以來,張村村與榮昌房地產公司聯合開發了商住一體的“蓬萊小區”,以開發面積4500平方米,實現了區內“水、電、暖、路、通訊、排污、閉路、綠化帶”八通一平模式。張村村隨著社會經濟、公益事業的潮流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不斷改進,將來村里要形成適合居民居住、生活休閒的特色小區。做到自然與人文景觀相結合...
張村村村民委員會是1985年,由建設鄉張村生產大隊更名為張村村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張村自然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張村生產大隊;1967年,更名為更名為紅旗生產大隊;1970年,復稱張村生產大隊;1985年更名為張村村;2012年7月撤銷張村村建制,轄地與四所村、西江村合併,成立西江口社區。
1937年後,日寇“強化治安“分割一部分村莊,建立為辛李莊。蘇家油房,仍由張村村委會協管。村民方言 髁令蓋 膝蓋 故得下 蹲下 苦楚 皺褶 是白 是吧 口不里 可不是 地理位置 張村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縣城東4公里處,北鄰大任莊南接范台,東與辛李莊相連。明代置村,因村民多姓張故名,沿用至今。
張村 張村村委位於蓮塘鎮西南部。張村村委位於蓮塘鎮西南部,距鎮政府3公里,距縣城7公里,南寧至橫州二級公路擦邊而過,交通十分方便。全村1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778戶,3368人,黨員30名,全村耕地面積1768畝,其中水田1540畝,旱地228畝,水面150畝,山林面積1800畝,人均耕地0.55畝。
十幾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險峰峻岭,連亘數十里,如屏如障,將張村緊緊圍成密密一圈,疑無出口,驚無退路。只有荷塘溪、大源、小源3條小溪,迂迴盤轉,並在西邊合攏後,隱隱流出村外。幾位老人告知,張村地形又如同船隻,更似燕窩,故歷代以來,每逢節日廟會,只準舞獅,不準舞龍。舞獅能得福,舞龍要翻船。...
張村位於大王鎮街道南2.5公里處,是風平線與沿河路的必經之處。由張村、張廟兩個自然村組成,8個居民小組。土地面積3600畝,共有468戶,人口總數1610人,勞動力1000人,黨員30人。村里以蘋果產業為主,蘋果面積600多畝,菊花500畝。零星果樹有柿樹、核桃樹。糧食作物有小麥1900畝、玉米2300畝。並有元朝時期建造...
張村位於北相鎮東3公里處,現有6個居民組,360戶,1438人。耕地面積3980畝,深井30眼,變壓器19台,主導產業以蘋果、小麥、桃樹為主。2009年人均純收入為4715元. 村主幹道已全面實現硬化全覆蓋。村容村貌正在逐步的改觀,在黨員活動室附近,建有十二項活動器材,給村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健身活動場所。村級活動室...
張村村民委員會 張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由友好大隊更名為張村村民委員會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境內張村自然村而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建友好大隊。1983年,更名為張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7月,併入白鹿村,地名消亡。
張村位於三趙路沿線,距縣城8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國土面積6700畝,耕地面積5400畝,年人均生活水平5296元。村以果業為主,包括蘋果,梨,棗,還有其他少量小麥,棉花,玉米。張村現有9個居民組,470戶,人口1960人,其中有勞動力的1085人,黨員人數48人。張村經招商引資現建有果庫兩座。截止2011年底...
村現有文化廣場 200 平米,健身器材 5 件,村委活動室4間 。張村重點是引進工業項目和農業項目,發展畜牧業,解決村民增收問題,進一步加快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農村經濟 2010年整個村委會農村經濟總收入2166800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2700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76%;畜牧業收入9130000元,占農村...
張村東與趙集鎮隔湍河相望,西鄰淅川縣厚坡鎮,南接文渠鄉,北十林鎮。行政區劃 南北長10.5公里,東西寬13.75公里,總面積78.1平方公里。耕地79825畝。豫53線公路縱穿鎮域,交通十分便利。鎮政府駐張村集鎮政教路東端。全鎮轄25個行政村,129個自然村,347個村民小組,14192戶,58885人,民族以漢族為主,...
張村,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新原鄉,全村1300人,耕地面積2457畝,村莊總面積5902畝,人均收入5000多元。張村,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個村名,現位於原平城北2.5公里處,屬城郊結合部,在滹沱河畔,北鄰魯能晉北鋁廠,西鄰高速路,南鄰原太高速,與同煤集團新建生活區緊鄰,50米寬的平魯大街穿村而過,交通...
環境優美。全村轄6個自然村:張村前隊、張村後隊、前灣、後灣、合石溝和秋木恆,224戶,1026口人,總耕地面積4800畝,主導產業以傳統的玉米、土豆等糧食作物為主,以玉米、果樹為主導產業。2008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1980元。全村共有黨員32名,其中:女黨員5人,高中以上學歷3人,其中大專2名,其中35歲以下8人。
蘋果為主,特產有柿子、藥材,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村內基礎設施完善,社會公益事業發展較快,自來水入戶率和安全飲用率達100%,有線電視使用率達到80%以上,通電率100%,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村里建有衛生所,逢年過節文化活動十分活躍。張村村風文明、管理民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政通人和、村民安居樂業。
加快了張村新農村建設步伐。新農村建設完成村內兩條主街道的綠化工程,村內主街道全部實現亮化,並安裝了路燈。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民眾文化活動廣場正在建設當中。教育與文化 本村有全日制國小和幼稚園各一所,基礎設施齊全,在校師生150餘人。本村柏林坡有東嶽廟一座,是道教文化活動園地,歷史悠久。地理位置 ...
張村行政村位於壽陽縣朝陽鎮東北角,地處於壽陽盆地的邊緣,地勢北高南低,多以丘陵為主,全村總面積為22平方公里。下設張村、老高崗、松樹足三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00人,全村有更低3500餘畝。我村以純農業為主,沒有其它工業廠礦,所以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就依賴於農業,經濟結構較為單一。村里各行業分布情況:鄉村...
該村共有27個村民小組,村有戶數840戶,總人口數2412人,其中從業人員數1423人。村有耕地1406.4畝,其中水田1008畝,旱地398.4畝,另有園地483畝,林地7299畝,漁業養殖195畝。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4.3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7622元。村集體資產有72萬元,集體債務67.7萬元。村參加合作醫療的有1862人,最低保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