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朝亮,一九五四年生,河南鄲城人,大專學歷、高級工藝美術師。北京河南企業商會會員、北京龍鳳書畫院院長、中國發明協會會員、中國國禮中心主任(香港)。長期從事工藝美術研究工作。他發明的“水印中國書畫工藝”,二零零四年榮獲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金獎”。利用這一專利技術,製作出了水印宣紙版四套十二冊毛澤東手跡彙編,有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準確再現了這位歷史偉人恢弘驚世的書法真跡。
人物事跡
全新工藝的成功讓張朝亮又向夢想邁進了一步。他開始著手製作水印毛主席手跡作品並策劃偉人手跡墨寶叢書的出版。2003年,國家重大選題項目——“水印毛澤東手跡墨寶出版發行”被正式立項。從那時起,張朝亮便再也無暇顧及賺錢的古書畫製作生意,而把所有的精力和資金都投入到新項目的運作中。
他成立了設計小組,除了製作叢書中裝封的數百幅水印毛澤東手跡墨寶,還為書中收錄的每一張毛澤東照片設計、製作了對應的剪紙影像,為叢書設計了革命聖地紀念郵票4版面32枚。張朝亮還親自設計了叢書外包裝箱的樣式和圖案。
然而,事情遠不止這些。為了叢書的出版,張朝亮還要在出版社、檔案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郵政總局等諸多單位間馬不停蹄地聯絡、協調。他從不怕辛苦,最讓他頭疼的是等待——耐著性子等待各項檔案的審批。有時候,為拿到一份檔案甚至要等上幾個月,這對急脾氣的張朝亮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繁瑣、漫長的申報、審批過程中,張朝亮逐漸被磨練成一個“照章辦事”的典範。今天,他的辦公桌里塞滿了各式各樣、數不清的檔案,他將其中一份遞給了記者。這是他從新華社購買毛主席照片使用權時對方提供的清單,上面清晰地列著每一張照片的底片號、年代以及價格。
“別人1年做4個項目,而我4年做1個項目。”張朝亮頗為感慨。但他並不後悔,他堅信自己的頭腦與眼光,這套獨一無二的叢書不但會為全世界的毛澤東崇拜者、研究者們帶來驚喜,也會為自己帶來財富。
就在不久前,令張朝亮期待4年的主席手跡墨寶叢書終於正式交梓付印。在他的作品陳列室里,記者看到了裝在淺褐色、拉桿式皮箱內的精美樣書。這套由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的叢書包括《毛澤東詩詞手跡墨寶》《毛澤東題詞手跡墨寶》《毛澤東書信手跡墨寶》《毛澤東手書古詩詞墨寶》共4套12冊。書中收錄了毛澤東的詩詞手跡86幅,題詞手跡233幅,書信手跡180件,手書古詩詞手跡120首,合計619幅。叢書還精選了毛澤東生前彩色照片176張,並配有中國民間剪紙影像176張。此外,國防大學採用了在全軍獲得一等成果獎的軟體為叢書配備了電子音像版,讓你只要輕擊滑鼠,就可閱覽圖書,並傾聽國家著名配音演員用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讀偉人詩詞。目前,這套叢書已被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央檔案館、國際友誼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等處收藏。
張朝亮輕輕從封套中取出一張摺疊的生宣紙,將其鋪展開來時,頃刻間,墨香撲鼻而來,隨之,毛澤東那狂放不羈的字跡映入眼帘。那一刻,不禁讓人感到一股攝人心魄的力量,仿佛偉人就在你面前。
“永遠做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
夢想實現了。而4年“磨礪”讓張朝亮少了幾分成功後的興奮,多了幾分感謝和思考。他感謝在電子圖書製作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的國防大學副政委李殿仁,這位軍人的一番話“毛主席是世界的偉人,宣傳他是義務、不是錢的問題”,成了他做事的精神支柱。他感謝曾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擔任朗誦的著名演員
林中華,年過七旬的老人,為主席詩詞配音時,反覆朗讀,精益求精……
這些用行動來表達對主席深厚感情的人們讓張朝亮感動,也讓他在心中默默地計畫著未來。有生之年,他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他要積極參與毛澤東墨寶編委會的工作;他要申請編輯出版毛澤東墨寶叢書的外文版,讓世界人民共同感受偉人的光輝,他還要在西柏坡、延安、遵義、井岡山等紅色旅遊區修建毛澤東手跡墨寶展覽館,讓更多的人欣賞和收藏偉人的作品。一句話,他要“永遠做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
參與毛澤東墨寶編委會的工作;他要申請編輯出版毛澤東墨寶叢書的外文版,讓世界人民共同感受偉人的光輝,他還要在西柏坡、延安、遵義、井岡山等紅色旅遊區修建毛澤東手跡墨寶展覽館,讓更多的人欣賞和收藏偉人的作品。一句話,他要“永遠做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 靜電植絨工藝的又一次獲獎——部級國家科學技術成果三等獎讓張朝亮有了一份意外的收穫,那就是讓當時無數農村青年夢寐以求的轉乾指標。很快,他被調到縣裡負責科技開發。誰知,在主任的寶座上“屁股還沒坐熱”,不安分的張朝亮再一次砸了自己的“鐵飯碗”,理由就一條——“無法適應喝茶看報的機關作風”。“破釜沉舟”後,他利用自己的專利技術辦起了河南省靜電植絨書畫院。由於作品別具一格、製作精良,生意越來越紅火,他也成了小城裡的名人。
懷揣理想進北京
吃水不忘挖井人。張朝亮對開國領袖毛澤東的敬仰早已植根於心中,也正因為如此,他對這位偉人的詩詞、書畫情有獨鐘。此時,他開始懷揣一份夢想,那就是用自己發明的工藝再現毛澤東手跡,讓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了解毛澤東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氣吞山河的豪邁氣概和博愛無私的無產階級情懷。
於是,他想到了北京。這個曾經離偉人最近的地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無論獲取文獻資料還是跑申報、審批都遠比在老家方便。2002年,張朝亮毅然決然地將事業千里迢迢地遷移到北京,成立了龍鳳書畫院。
張朝亮不喜歡吃老本兒,推陳出新是他讓自己在瞬息萬變的經濟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早在2000年,他就開始研究水印中國書畫工藝。這種工藝用水和墨在具有“千年壽紙”美譽的生宣紙上拓印,不但能使仿製書畫與真品如出一轍,還能令其長久保存。又是一番不分晝夜的試驗。終於,兩年後,他申請了一生中的第二項發明專利。
明代的《五百羅漢圖》、南北朝時期的《千子文》、元代的《龍舟競渡圖》……一幅幅集傳統藝術與文化精粹於一體的中國古書畫精品被再現於世,同時也被更多人購買收藏,開價上萬的水印畫常常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