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平(廈門大學教授)

張會平,博士,男,1985年本科畢業於天津大學化工系化工機械專業獲學士學位,1988年8月在北京解放軍防化研究院一所獲得兵器化學與化工碩士學位後,來到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化工所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6月畢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國家重點化工實驗室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會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漢川
  • 出生日期:1964年3月
廈門大學教授,中國地震局助研,

廈門大學教授

隨後在廈門大學化工系工作了近十年,期間同時出訪了英國,荷蘭等地比較著名的大學,在葡萄牙Porto大學,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香港科技大學化工系做了近三年較有成效的博士後研究,現在已有一項有關(計算機)晶片反應器為原料電池製備氫氣技術與美國的同事共同申請了美國國家專利。 2003年6月從廈門大學化工系調到化工學院化工所工作,主要的研究領域: 1 微化學工程與晶片上的實驗室,2 精細化學工程,3 環境化學工程,4 化工分離與反應工程。主要是進行晶片上的反應與分離,晶片上的合成,微型燃料電池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同時進行廢氣淨化與廢水處理相關的催化反應與分離技術研究,開發各種精細化工產品如新型納米塗料和高效淨水劑等。

中國地震局助研

張會平,男,漢族,1978年7月生,助研。
科研工作簡介及主要成果:
近五年多來,曾先後參加國土資源部十五重點項目“中國東西部地貌邊界帶新構造運動及其對環境分異的影響”(編號: 200102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項目“青藏高原東北緣晚新生代構造變形及形成過程》(編號: 40234040) 、《西秦嶺-松潘構造結形成演化與大陸動力學研究”(編號: 40234041)和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青藏高原東北緣晚新生代構造演化與強震發生機理”(編號: 2003DFB00008)以及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大陸動力學研究計畫“Upward and Outward: Tibetan Plateau Growth and Climate Consequences”(編號: EAR-0507431)。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還曾主持完成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創新杯”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重點項目“黃土高原西部地區晚更新世以來剝蝕量的定量化技術方法”(編號: D004002)以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優秀博士論文扶持基金項目“青藏高原東緣、東北緣晚新生代地貌過程研究”(編號: 51223029)等。
2008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項目《積石山(峽)地區黃河第四紀侵蝕下切速率研究-10Be原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學約束》(編號: 40702028)以及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南北地震帶中段水系形態及其與地震構造的關係研究》(編號: 20070420415) (二等獎)資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