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斯桂

張斯桂字“景顏”,號“魯生”,1817年1月31日(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生於浙江省慈谿縣馬徑村(清代屬慈谿縣,現為寧波市江北區莊橋街道馬徑小區)。張斯桂少年時就“以文章有聲於時”[並胸懷大志,讀書之餘常留心時務。

張斯桂,考取秀才後,即獨立門戶,設館授徒,靠束修以自給。其時正值五口通商,西風東漸,寧波首當其衝。張斯桂向西方學制槍炮水雷、學水陸運輸、學測量之術,還說服甬商購買輪船“寶順號”,並親自帶隊殲擊海匪。1871年,張斯桂被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聘為幕僚,參與洋務運動;1876年被清政府任命為駐日副使,展現了傑出的外交才能,被認為是通儒型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斯桂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慈谿莊橋馬徑村
  • 出生日期:1816
  • 逝世日期:1888
  • 職業:清朝外交官
人物經歷
鴉片戰爭後,張斯桂與丁韙良等西方傳教士有著密切的交往,他曾為丁韙良所翻譯的《萬國公法》作序。鹹豐年間,清政府抽調沿海水師主力進入內地防堵太平軍,因此造成沿海海防鬆懈,海盜得以橫行海上,浙江漕運被迫改為海運。為了保護商船,寧波商人敢為天下先,於1854年集資購買了近代中國第一艘輪船——“寶順輪”。張斯桂由於比較熟悉西學被聘為船長。他指揮“寶順輪”期間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打得海盜望風而逃,於是“海氣漸清,海運始通”[2]他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在掌握輪船火炮技術後,“撤退西人,自行駕駛護運”。1856年,廣東降將和葡萄牙人在寧波爆發大規模衝突。張斯桂為了寧波百姓的安寧“往謁美國領事麥君,請其移文上海,邀一兵輪前來彈壓”。[3]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張斯桂指揮“寶順輪”保衛浙江,並倡議成立洋槍隊,但因為與華爾產生了矛盾,他離開了“寶順輪”去協助李鴻章訓練淮軍。洋務運動期間,張斯桂協助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在此期間把容閎推薦給了曾國藩。1871年,張斯桂被沈葆楨聘為幕僚,他積極協助沈葆楨創辦福州船政局,並在此期間親自前往湖北勘探了廣濟煤礦。1874年,日本藉口“琉球事件”入侵台灣,清政府派遣欽差大臣沈葆楨赴台全權處理此事。張斯桂跟隨沈葆楨巡防台灣並發揮了重要作用。1876年張斯桂在沈葆楨的大力舉薦下被任命為首屆駐日副使。張斯桂在出使日本期間,就“琉球問題”同日本政府據理以爭,與日本民間人士密切往來,並著有《使東詩錄》、《使東採風集》。1882年,張斯桂期滿回國,被任命為直隸省廣平府(今河北省邯鄲市)知府,1888年卒於任。
《張魯生太守傳》,《慈東馬徑張氏宗譜第九卷》,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民國十五年永思堂木活字刻本,第28頁。
同上。
《前出使日本副使三品頂戴特用知府張君節略》,《慈東馬徑張氏宗譜第九卷》,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藏,民國十五年永思堂木活字刻本,第44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