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烺文集

《張政烺文集》是2012年4月2日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政烺。本書彙編了張政烺先生一生的主要學術成果,主要是有關商周歷史和古文字方面的研究論文和書信。

基本介紹

  • 書名:張政烺文集
  • 作者:張政烺
  • ISBN:9787101019759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12-4-2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2004年4月,在傅學苓先生的多年推動和學術界的通力協助下,彙編張政烺先生一生主要學術成果的《張政烺文史論集》在中華書局正式出版。張政烺先生去世後,傅學苓先生繼續蒐集遺稿,委託李零先生主持整理張先生研究易學的有關資料,編為《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校讀》(中華書局2008年出版)和《張政烺論易叢稿》(中華書局2011年出版);委託朱鳳瀚先生主持整理張先生對《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所作批註,編為《張政烺批註<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中華書局2011年出版)。同時,傅學苓先生也一直在蒐集整理相關資料,準備對《張政烺文史論集》進行增補修訂。可惜的是,傅先生在2010年年中病重住院,於2010年12月22日去世。病重期間,傅學苓先生仍念念不忘《張政烺文史論集》的修訂工作。
2011年初,張極井先生約請朱鳳瀚、李零、林小安先生與我們會商,啟動《張政烺文史論集》的增補、修訂和重編工作;經廣泛徵求學術界的各方意見,並反覆磋商,考慮到《張政烺文史論集》把各篇不同專題、不同類型的文章按發表時間混合編排,難以清晰體現張政烺先生的學術特色和研究重點,且卷帙浩繁,不便讀者研讀,因此最終確定,將蒐集到的張先生存世的各類文字進行分類重編,成《張政烺文集》五卷。
《張政烺文集》第一卷《甲骨金文與商周史研究》,收錄張政烺先生有關商周歷史和古文字方面的研究論文和書信共36篇。其中35篇已見於《張政烺文史論集》,《致裘錫圭討論殷墟卜辭“族”與“眾人”性質問題的信》一篇,系裘錫圭先生提供,為首次公開發表。必須說明的是,張政烺先生一生精研古文字和考古學,但他首先是一位歷史學家,他是通過對甲骨金文的考釋,來解決古史研究中的問題。
《張政烺文集》第二卷《文史叢考》,收錄張政烺先生關於古代文史方面的論文、隨筆、書信共34篇,均見於《張政烺文史論集》。張政烺先生一生博覽群書,又博聞強識,在多個古代文史領域如考古學、古器物學、版本目錄學、以及古代文學等方面都做過精深的研究,可惜系統成文並最終發表者很少,為學界引為憾事。本卷所收錄的文字,僅僅是張政烺先生研治古代文史的少量遺存,看似不成系統,但每一篇都能給後學極大的啟發。
《張政烺文集》第三卷《論易叢稿》。易學研究是張政烺先生晚年治學的重點。本卷以李零先生所編《張政烺論易叢稿》為基礎,為保持《張政烺文集》的體例統一,故刪去了李零先生的前言和相關附錄。
《張政烺文集》第四卷《古史講義》,共收錄張政烺先生授課講義六種,大部分為此次新蒐集到的資料,未見於《張政烺文史論集》。本卷收錄的《先秦史講義》兩種,1952年本為王世民先生提供,1959年本為陳紹棣先生提供,二者皆為油印本,非張先生親筆。張政烺先生在北京大學多年講授中國通史課程中的先秦史。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五十年代北大歷史系講授通史,系教研室共同討論授課提綱,體現了當時主流史學觀點。因此,講義中的許多觀點,或許與張先生自己的學術主張並不一致。但是,這兩份珍貴的講義,畢竟從多方面體現了張先生的治學成果和學術造詣,精義疊見,讓我們想見當時張政烺等名師為本科生講授基礎課的風采。
同時,張政烺先生還為北京大學考古專業講授“中國考古學史之金石學部分”。課程分為緒論和五個單元,其中一、二、三單元當時有油印本講義,已經由王世民先生整理,命名為《中國考古學史講義》,收錄在《張政烺文史論集》中。此次新編《張政烺文集》,我們商請王世民先生根據自己的的課堂筆記,對當時未發講義的緒論和四、五單元作了整理,一併收入《中國考古學史講義》中,使這份講義得以相對完整的面貌呈現出來。
1959年,北京大學在中文系成立了古典文獻專業,設有“中國文化史”講座課程,由陰法魯先生主持,邀請名師開設專題講座,其中的古器物學專題是由張政烺先生講授的,首次授課在1962年11月。收入本卷的《中國古代的禮器和日用物》,就是由向仍旦先生根據張先生的授課記錄整理的講義。
《張政烺文集》第五卷《苑峰雜著》,收錄張政烺先生自述、紀念文章、序跋、書評、書信、講話以及其他一些文字。此次新蒐集到的未見於《張政烺文史論集》中的是:與楊向奎合寫的紀念尹達先生的文章、《關於“張楚”問題的一封信》、《致胡厚宣的四封書信》(胡振宇先生提供)、《在晉文化研究會上的發言》、《在湖南省博物館的學術報告》共五篇,從《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第一版)中輯得署名張政烺撰寫的辭條共13條。另外,收錄在《張政烺文史論集》中的《中國歷史圖譜資料目錄》(封建社會部分)為列印草稿的影印件,為了方便閱讀,此次我們全部進行了排印整理。
多年以來,為蒐集、整理和出版張政烺先生的著作,傅學苓先生苦心孤詣,謀劃整理,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學術界、出版界的許多同仁都給予了無私的幫助。為編撰《《張政烺文史論集》》,王世民、王曾瑜、史樹青、朱鳳瀚、呂一芳、安守仁、李零、李解民、吳榮曾、何齡修、汪桂海、林小安、林永匡、胡振宇、孫關根、張永山、陳平、陳抗、陳祖武、程毅中、裘錫圭、趙平安、劉源、劉宗漢、劉樂賢、謝桂華、羅琨、顧青、關惠珍等曾參與文稿的整理工作。此次修訂重編《張政烺文集》,張極井先生在百忙中給予了全力的支持和配合,並代表家屬撰寫了《回憶父親二三事――代《張政烺文集》編後記》;朱鳳瀚、李零、林小安、顧青、張繼海等先生用力尤著,裘錫圭、王世民、胡振宇、陳紹棣、劉玉才等先生提供了新的資料,北京大學歷史系、中文系的同學們也參加了審校工作,在此,我們一併致以誠摯的感謝!
2012年4月15日,是張政烺先生百歲誕辰的紀念日。《張政烺文集》的出版,是我們對張政烺先生的最好的紀念!

圖書目錄

  • 獵碣考釋初稿
    關於泰山刻石的談話
    秦律“葆子”釋義
    秦律“集人”音義
    秦漢刑徒的考古資料
    漢代的鐵官徒
    王杖十簡補釋
    《春秋事語》解題
    漢孟孝琚碑跋
    漢故郎中趙薊殘碑跋
    釋“胡書之碣”
    滿城漢墓出土的錯金銀鳥蟲書銅壺
    滿城漢墓出土錯金銀鳥蟁書銅壺(甲)釋文
    跋唐蕃會盟碑
    《說文》燕召公《史篇》名醜解
    《說文解字序》引《尉律》解
    六書古義
    《王逸集》牙籤考證
    玉皇姓張考
    關於《玉皇姓張考》的通信
    宋四川安撫制置副使知重慶府彭大雅事輯
    敦煌寫本《雜鈔》跋
    講史與詠史詩
    宋江考
    《一枝花話》
    《問答錄》與“說參請”
    讀《相台書塾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
    岳飛“還我河山”拓本辨偽
    《封神演義》的作者
    《封神演義》漫談
    “十二寡婦征西”及其相關問題——《柳如是別傳》下冊題記
    四百六十鳳皇齋讀書記——讀《林居漫錄》
    為何齡修同志題扇
    會文山房與韓小窗
    回憶父親二三事——代《張政娘文集》編後記

作者簡介

張政烺,字苑峰,1912年4月15日生於山東省榮成縣崖頭鎮。193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同年即進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任圖書管理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46年應聘進入北京大學,任史學系教授。1954年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並應聘兼任研究員。1960年被任命為中華書局副總編輯,並繼續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966年調離中華書局,專任中國科學院(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曾先後擔任物質文化研究室主任、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室主任;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先後被聘任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顧問;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文物諮詢委員會委員、文化部中國文物委員會委員、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古文字學會理事、顧問,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史學會理事等。2005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張政烺先生一生以真誠求實為治學為人的宗旨,學問淵博,識見卓越,道德文章,堪為士范。在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古文字學、古器物學、古文獻學等諸多學術領域都做出了具有開拓性的重要貢獻,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