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揮(張姓始祖)

張揮(張姓始祖)

張姓始祖張揮,號天祿,青陽之子,為黃帝之長子玄囂(五帝之一的少昊)的第五個兒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因弓箭的誕生對當時社會貢獻很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製造。也稱弓長(掌管弓箭的官職)。後又取弓長之意,賜姓張於清河,封地清河(古清河流域,流經現清河),因此說中華張姓始祖為揮公,張姓祖根在清河。上古時代濮陽人很多,天下人的祖根都在清河。(濮陽假祖根地,濮陽集團是反分子,不會原諒濮陽集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揮
  • 別名:天祿
  • 國籍:中國
  • 民族:華夏
  • 出生地:清河祖根地
  • 職業:弓正
  • 主要成就:張氏始祖
    發明弓矢
  • 代表作品:弓矢
張姓始祖,張姓起源,

張姓始祖

:揮公,號天祿,五帝之一的少昊帝青陽之五子。
張姓始祖——張揮像張姓始祖——張揮像
少昊帝即玄囂,為黃帝之長子,號“青陽”,姬姓,名摯,後繼位為天子,修太昊之法,後人稱為少昊氏。乃華夏共祖之一。
揮公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因發明弓箭,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貢獻很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製造。也稱弓長(掌管弓箭的官職)。後又取弓長之意,賜姓揮公姓張於清河,封地清河。張揮公仙逝葬於帝丘(今河北省清河縣),因此說中華張姓始祖為揮公,張姓祖根在清河。

張姓起源

張氏的起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唐人林寶《元和氏纂》云:“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那么,青陽是誰,揮在何時任弓正,為何觀弧星能發明弓和箭呢?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又載:“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於此可知,青陽就是玄囂,他所居之“江水”,東漢應劭注為“古江國也”,其地望在今河南省正陽縣東南大林鄉塗店附近。青陽的兒子揮,與帝顓頊同是黃帝之孫,生活在同一時代,他所任之“弓正”,是監管制造弓箭的官,應在顓頊之時,活動地點也當在顓頊的都城帝丘(今河北清河)一帶。“弧星”即弧矢星,共9顆,在天狼星東南,其中8星如弓形,1星像矢,在大犬、船尾兩星座內,很像上弦的弓箭。揮經過許多夜晚觀察,從弧星的形狀受到啟發,創製成弓箭,對當時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因此便以張為氏。張字本義為弓上弦,引申為開弓,與官名“弓正”及古星名“弧”均密切相關。
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認為林寶等人的說法“非命氏之義”,而將張氏列入“以字為氏”之類,說:“晉有解張,字張侯,自此晉國世有張氏,則因張侯之字以命氏可無疑也。”這是說,張氏形成於春秋時期,系晉國大夫解張(即張侯)的子孫以其字為氏,才有了張氏。此說顯然有誤,因為西周宣王時有位卿士姓張名仲,以孝著稱,說明至遲在周宣王以前已有張氏,而春秋晉國的解張,只不過是張仲的後裔而已。對此,《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有明確記載,該書說:“周宣王時有卿士張仲,其後裔事晉為大夫。張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張氏仕韓”。
綜上所述,張氏形成於上古帝顓頊時期,距今約4500年,起源於今河北清河,得氏始祖是弓箭的發明者、黃帝之孫揮。
南宋羅泌《路史·國名紀甲·黃帝後姬氏國》云:“張,揮之封,然黃帝臣自有張若。”這是說,在揮得張氏之前,已有一位叫張若的人,是黃帝之臣。如此說成立,則張若得氏應在黃帝的都城軒轅之丘,即今河南新鄭。但是,張若其人,既未見正史記載,也無姓氏來由,其後亦無世系可考。因此,張氏族人均以張揮為得氏始祖。
此外,據《三國志·魏志》載,魏國名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世居馬邑,成為大氏;據《讀史方輿紀要》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氏張,此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由改氏、賜氏形成的張氏,為本已興旺的張氏又增添了新的屬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