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江(中山大學教授,人類學者)

張振江,華中科技大學碩士,香港大學博士,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振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
  • 性別:男
研究方向,主要成果,著作,文章,專著,論文,科研課題,教學情況,學術交流,田野工作,

研究方向


語言學 語言人類學 近代以來的嶺南與珠江三角洲 華南與西南少數民族歷史與文化

主要成果

著作


  2012 《三洞水族》(上,主編),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2 《三洞水族》(下,主編),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12 《雙星水族》(主編),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9 《水書與水族地方社會》(張振江、姚福祥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9.“Language and society in early Hong Kong,1841-1884”(《早期 香港的社會和語言,1841-1884》),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8.《荔波水堯水族---貴州荔波水堯鄉調查與研究》 (主編),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2008.《荔波永康水族---貴州荔波永康鄉調查與研究》 (主編),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2008.《麻涌民俗志---嶺南水鄉社會研究》(張振江、 陳志偉著),廣州: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8.《三水瑤區變遷的描述與探索----以改革開放前後為中心》,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文章

2009.《早期香港的中國洋涇浜英語學習》,《語言研究》,2009第2期,114-121。
2009.《麻涌村落地名研究-麻涌地名研究之一》,《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9第2期,68-73。
2008.《水書及水書研究札記》,《文化遺產》,2008第3期。
2008.《論早期香港華人拒絕英語的原因》,《思想戰線》,第5期,1- 9。
2008.《瑞典與中國的知識交流》(譯文),馬悅然著,《中山大學學報》,第3期。《新華文摘》 第 16期,145-147。
2008.《早期香港的華人流出地試析》,《南方人口》,第1期。
2008.《試論早期香港華人族群語言的競爭與選擇》,《中山大學學報》,第2期。
2008.The users of CPE in early Hong Kong,《金秋集--劉叔新先生南開執教五十周年紀念文集》, 王吉輝、劉曉紅、王澤鵬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08-118。
2008.《多族群家庭的語言生活-以揭東縣會中嶺村為例》(與張曉彬合作),南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第5期。
2008.《人類學系考古專業的“古代漢語”課程》(教學論文),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主編,《人類學教學理論與實踐》,智慧財產權出版社,96-107頁。
2008。《一米溫暖的陽光---我所知道的徐通鏘先生》,《徐通鏘先生紀念文集》編委會編,《求索者---徐通鏘先生紀念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66-282。
2007.《當代國外“沃爾夫-薩丕爾假說”研究評介》,《青海民族研究》
,2007,4。
2007.《廣州話與國語、香港話的語詞接觸》,南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7,4。
2007.早期中英接觸溝通語言的變遷-從葡萄牙語基礎語言到英語基礎語言,《語言研究》,2007,1:115-122。
2006.《香港開埠初期的族群語言競爭與選擇》,戴昭明、周慶生主編,《人類語言學在中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31-145。
2006.《近百年來國外語言人類學研究的若干變遷》,戴昭明、周慶生主編,《人類語言學在中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54-67。
2006.《中國洋涇浜英語研究:評述與探索》。南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2006年7期。
2005.《早期香港的四個華人族群》,周大鳴、馬建釗主編,《城市化進程中的民族問題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65-281。
2005.《通事與明清時代華南地區的中西語言溝通》,單周堯、陸鏡光主編,《語言文字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338-349。
2005.Religious places and objects (with Chien Chiao & Carmen K. M. Chow. In Tung Chung before and after the Airport. Published by the 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 of the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 Department, HK.
2004. Chinese Pidgin English (CPE): language acquisition. 馬慶株等主編:《劉叔新先生七十 華誕紀念文集》,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442-467。
2004.《近代嶺南地區華人通事與中西語言溝通簡論》, 廣州,《嶺南考古研究》,4:275-87.
2004年以前主要研究成果

專著

2001.《粵港澳文化關係》(合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1.《韶州土語言研究》(合著),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論文

 2013 《水書文本整理問題初探》,《文化遺產》(林香、代世螢、張振江),2013年第1期 2012 《水族卯節的當代變遷》(代世螢、張振江),《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2012 《雙星水族的建房習俗》(代世螢、張振江),《民俗研究》2010年第1期2012 《水族村落的民族傳統空間結構》(張振江、楊槐、代世螢),《文化遺產》2012年第1期 2011《水族村寨空間結構中的家族制約因素》,《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8期。2011《三洞水族使用巫術的原因初探》(張振江、蘇慕烽),《思想戰線》,2011年第3期。 2010.《貴州荔波現代水族體質研究》(李法軍、李雲霞、張振江),《人類學學報》,2010年第1期。2003.《近五十年來廣東地區語言變遷大勢》(與陸鏡光合著),澳門,《中國社會語言學》,第1期,125-133。
2003.《香港開埠初期的華人族群與族群關係》,周大鳴、何國強主編《文化人類學新視野》,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193-211。
2002.《國語在廣東:語言、社會、人》,周大鳴主編《中國的族群與族群關係》,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55-168。
2002.《華僑與華南大方言中的外語借詞》,周大鳴、柯群英主編《華僑與地方社會》,北京,民族出版社:67-98。
2001.《“媽媽考”補說》,(香港)《中國語文研究通訊》,總第59期:54-58。
2001.《國語在廣東:語言能力、語言行為與語言聲望的差異及其解釋》,《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第2期:62-65。
2001.《香港粵語中表錢財義的“水”》(合作),《方言》,第4期:79-86。
2001.《一種基於經驗基礎的語詞接觸理論》,李如龍、蘇新春主編《辭彙學研究與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99-131。
2001.《香港粵方言的“水族詞”》,李如龍、蘇新春主編《辭彙學研究與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147-169。
2001.《原始漢藏語/原始藏緬語構擬的現狀》(譯文),戴昭銘、陸鏡光主編《語言學問題集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65-281
1999.《廣東語言的人類學研究》,黃淑娉主編《廣東族群與區域文化研究》,第5章,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76-180。
1999.《三水瑤鄉》,黃淑娉主編《廣東族群與區域文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591-601。
1999.《粵方言中的英語借詞》,黃淑娉主編《廣東族群與區域文化研究調查報告集》,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惠州話、梅州話、廣州話的200詞對應》,黃淑娉主編《廣東族群與區域文化研究調查報告集》,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油嶺八排瑤語中的漢語借詞》,黃淑娉主編《廣東族群與區域文化研究調查報告集》,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汕尾的經濟文化變遷》,黃淑娉主編《廣東族群與區域文化研究調查報告集》,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導致的社會文化變遷》,《中山大學學報》,第1期。
1996.《廣州市繁體字使用的社會語言學考察》,《廣州社會》,第2期。
1996.《語源研究中的一個根本性概念失誤》,《中州學刊》,第6期。
1996.《港式中文初探》,《當代港澳》,第2期。
1996.《試論人口遷移流動對廣東語言的影響》,《南方人口》,第2期。
較為遠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在珠江三角洲實行雙語制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中山大學學報叢書》1996年第021號。
《高儲蓄:成因、風險與對策》(合作),《廣州城市金融》,1996年第4期。
《沙門的漢語研究》,《廣東佛教》,1996年第6期。
《佛教傳入與反切的生成》,《廣東佛教》,1996年第4期。
《英語委婉語的語義構成》,《中山大學學報叢書》,1996年第37號。
《當代大學生古典詩詞審美的特點與原因》,《青年探索》,1996年第3期。
《在珠江三角洲實行雙語體制》,《同舟共進》,1996年第5期。
《英語委婉語中的借指委婉語》,《中山大學學報叢書》1995年第019號。
《試論廣東境內的多言現象》,歐初主編《嶺嶠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
《漢語佛教辭彙的構成與來源》,《廣東佛教》,1995年第1期。
《漢語佛教借詞的兩個問題》,《廣東佛教》,1995年第6期。
《樂昌縣誌方言志》(合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
《借詞與文化背景》,《中山大學學報叢書》,1994年第012號。
《靈璧縣誌方言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

科研課題

1.韶洲土語言研究, 國家社科課題,1989。主要參加者之一。
2.嶺南區域文化與族群關係,嶺南基金會課題。1994。主要參加者之一。
3.粵港澳文化關係研究,廣東省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大課題。1998。主要參加者之一。
4.汕尾市疍民五十年間的社會文化變遷,中山大學香港高等學術基金會課題(00A2,2000-2001)。項目主持。
5.語音自動導航系統的地方國語和方言語料庫建設,通用汽車公司(中國)課題。2004。項目主持。
6.“985”文科創新基地子課題“荔波三都水族文化研究”,2006。項目主持。
7.麻湧水鄉民俗博物館民俗調查,橫向合作課題。2007。項目主持
8.三水瑤鄉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變遷,廣東省社會科學重大課題,2007。項目主持。

教學情況

曾(現)授課程、教學經歷(包括支教、客座教授等)、教學錄像
主講有以下課程: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概論;
現代漢語;
古代漢語;
寫作;
語言學概論;
大學語文;
語言學方法與語言學調查;
語言人類學;
社會語言學;
語言與文化;
香港的社會和語言。
2003年援藏,在西藏民族學院講授:
語言人類學;
人類學理論;
田野調查法;
香港社會研究。

學術交流

2007年,
10月,台北,“語言微觀分布國際研討會”。論文名稱:“外族群嫁入婦女的語言適應與混合族群的家庭語言生活”
2006年,
11月,廣州:“文化多樣性與當代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名稱:《水族的語言與語言使用》。
2005年,
1月,哈爾濱:“第一屆國際語言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名稱:1。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Theory and Language Choice in Early Hong Kong(與導師合作);2。《近百年來國外語言人類學研究的若干變遷》(與導師合作)。
11月,廣州:“城市化進程中的少數民族問題”。論文名稱:“汕尾疍民的文化變遷”。
2003年,
3月,香港,“首屆國際漢語言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名稱:《通事與明清時代華南地區的中西語言溝通》
2002年,
8月,中山,“文化人類學理論新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名稱:《香港開埠初期的華人族群與族群關係》;
9月,北京:“第一屆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名稱:《近五十年來廣東地區語言變遷大勢》;
12月,廣州,暨南大學,“第九屆國際粵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名稱:《香港人口構成的語言學觀察》。
2001年,
12月,廣州,21世紀都市可持續發展暨紀念中國人類學百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名稱:《早期香港華人的洋涇浜英語學習:斷片》
2000年,
10月,廈門:“第三屆現代漢語辭彙學研討會”。論文名稱:1。《國語與廣州話的語詞接觸》(與導師合作);2.《粵方言的“水”族詞》(與導師合作)。

田野工作

1988年 廣西富川縣帶領實習。
1990年 博羅縣帶領實習。
1991年 連山縣帶領實習。
1991年 香港東涌民俗調查。
1992年 博羅縣語言調查實習。
1992年 海南帶領實習。
1992年 樂昌縣語言調查。
1996年 清新縣帶領實習。
1997年 嶺南區域文化調查。
2003年 陝西鹹陽帶領實習(援藏)。
2005年 貴州荔波縣帶領實習。
2006年 貴州水書調查研究。
2006年 貴州荔波縣帶領實習。
2007年 東莞麻涌鎮帶領民俗調查。
2007年 東莞大朗鎮帶領民俗調查。
2007年 連山縣帶領實習。
2009年 貴州三都縣帶領實習。
獲獎情況
  曾獲“黃桂清優秀教學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