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對肛腸學科造詣很深而且在實踐上屢有創新。他在50年代報導的600餘例肛瘺就指出解決內口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而此時 Eisenhammer的肛腺感染學說尚未傳入我國。60年代他的股薄肌移植代替肛門括約肌的手術要比巴西聖保羅醫院 Thompson 同類手術早5年。張老設計的經腹綜合手術方法治療成人直腸脫垂與後來沈克非發表的沈氏手術方式幾乎市不謀而合。他改進的 Bacon 痔切除術成為國內各種痔切除改進手術的基礎。早在50年代張老實際上已經採用內括約肌切開治療肛裂,只不過當時他堅持由他倡導的“櫛膜帶”切開學說。他把 Gabriel 肛裂切除術在肛門緣切除大片皮膚的所謂“Gabriel三角”改進為小片球拍型,縮短了住院天數。50年代以來,張老首創的低位直腸癌或肛管癌經腹會陰聯合切除、會陰部肛門重建加股薄肌移植代替括約肌的手術方式和他在手術時重建肛直角的理念成為我國各種同類手術改良術式的圭臬。這對推進肛腸外科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濱江醫院每年接納2批進修人員,這是張老在初建肛腸外科組時就已奠定的傳統。張慶榮先生在這方面既無保守之心也無門戶之見。迄今在本院進修過的人員不下500人,遍布除西藏、台灣以外的各個省市,這些人學後均有所得。張慶榮先生本人治學嚴謹,也要求後學人員認真讀書,提高素質。他把圖書館的建設作為提高肛腸科整體水平的重要手段。本院圖書館從50年代就開始蒐集國外肛腸文獻,象早期的 Lockhart-Mummery(英)、Spiesman(美)和近期的 Goligher(英)、Corman(美)等著名的肛腸科名著都有收藏。本院收藏肛腸科英文原版期刊達十多種,而且包括象 Colon and Rectal Surgery Outlook 和 Perspective in colon and rectal Surgery 這樣高水平的期刊。應張老的要求圖書館人員製作本院藏書肛腸科主題索引,幾十年歷經三代人而不輟,更是難能可貴。肛腸外科泰斗張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