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恩(1833年-1888年),字湛園,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孫清屯村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張慶恩
- 字號:湛園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河北省滄州市
- 出生時間:1833年
- 去世時間:1888年
- 主要作品:《清溪齋詩稿》
生於富豪人家,父靈源,清朝秀才。湛園幼年,家境破落,為生計所迫,張靈源外出,投入江西一親朋幕下。母李氏,依靠為人針黹,勉強度日,湛園日夜苦讀,夜無燈燭,則集束佛香微光。宿儒華峰先生在孫清屯教讀,慧眼識人,極讚賞湛園刻苦求學精神。認為湛園日後定能成器。故格外對湛園細心指導,家庭無力擔負學費,蕭先生則免收。湛園十六歲進學(即考上秀才)二十六歲鄉試中舉。在他家庭生計十分困難時,其父從未回家。時人議論:“張湛園成功道路有兩條,一靠自已刻苦,二靠母親在艱難中嚴格教育。湛園酷嗜古文學,涉獵經史,學識很廣。南皮、東光文人中流傳有“古事不知問湛園,今事不知問實園”之說。與其交往皆南皮飽學之士,許多青年,也都希望結交他,得到其教誨。
張湛園兩次出仕機會,皆遇不幸而誤:一是妻子病故後,撇下一雙兒女,又同在瘟疫中死去;二是繼室戴氏,生四子,家庭生活無人照料,處境艱難。湛園依靠當教師菲薄收入瞻養家庭。連續參加十幾次會試,沒有考中。光緒十七年(1884年)以大挑委昌黎縣教諭。不到一年,其母病故,回家守孝,遂被免職。連續的打擊,使他一病不起。
張湛園遇事敢於主持公道,不畏強橫。本族一寡嫂,靠數畝薄田度日,豪戶張某擬攫為已有,湛園代鳴不平,和豪強辯理,折服張某,保住貧弱人家賴以生活的土地。光緒三年(1877年)年景歉收,河北各地餓殍遍野。湛園收入,不能維持全家生活,帶領兒子到村外揀糧拾柴,因常接近下層人故作詩詞內容蒼涼悲壯。後因病去世,年56歲,生前著有《清溪齋詩稿》等。
張湛園兩次出仕機會,皆遇不幸而誤:一是妻子病故後,撇下一雙兒女,又同在瘟疫中死去;二是繼室戴氏,生四子,家庭生活無人照料,處境艱難。湛園依靠當教師菲薄收入瞻養家庭。連續參加十幾次會試,沒有考中。光緒十七年(1884年)以大挑委昌黎縣教諭。不到一年,其母病故,回家守孝,遂被免職。連續的打擊,使他一病不起。
張湛園遇事敢於主持公道,不畏強橫。本族一寡嫂,靠數畝薄田度日,豪戶張某擬攫為已有,湛園代鳴不平,和豪強辯理,折服張某,保住貧弱人家賴以生活的土地。光緒三年(1877年)年景歉收,河北各地餓殍遍野。湛園收入,不能維持全家生活,帶領兒子到村外揀糧拾柴,因常接近下層人故作詩詞內容蒼涼悲壯。後因病去世,年56歲,生前著有《清溪齋詩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