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中

張彥中

張彥中,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獲哲學博士學位。2009年9月作為海外引進人才回國到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即生物工程系)工作,並組建了“仿生材料與再生醫學”研究室。2010 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分會委員,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生物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中國化學會及多個海外專業學會會員。國際學術期刊Plastic and AestheticResearch的編委及Journal of NanoscienceLetters的副編輯(Associate Editor)。Biomacromolecules, Biomaterials, Tissue Engineering, Polymer 等50 余種國際學術期刊的論文評審人。長期開展以仿生纖維基生物材料與幹細胞相結合的用於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彥中
  • 外文名:Yanzhong Zhang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授、博導
  • 畢業院校:西北工業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
個人經歷,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代表性論文,授權專利,人才培養,主講課程,研究團隊,交流與合作,媒體報導,

個人經歷

1992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材料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2-1998年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從事先進樹脂基複合材料研究工作;
2001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獲材料學織物複合材料方向碩士學位;
2006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獲材料學生物材料方向博士學位;
2007-2009年曾先後任職於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口腔與牙科系博士後研究助理(PDRA)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員(RF);
2009年9月回國到東華大學工作。現任東華大學生物材料學科(及化學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再生醫學”課題組組長(PI)。

研究方向

1、仿生材料與再生醫學
2、基於生物材料調控的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
3、面向臨床的生物醫用材料與器械研發

研究成果

近十多年來專注於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與套用中的生物材料學問題,重點致力於從仿生細胞外基質的組成和結構的角度構建生物材料支架,以提高細胞的生物回響特性和對傷病組織的修復再生能力。是國際上亞洲地區最早從事電紡納-微米超細仿生纖維材料用於組織工程的學人之一,尤其是在發展天然-合成材料混雜、有機-無機雜化、殼-芯結構複合等複合納米纖維及超聲介導的形狀記憶型智慧型生物材料等領域做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研究工作。在生物材料、組織工程、納米技術、高分子複合材料等領域的國際主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60餘篇為SCI論文),出版英文專著3章,獲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5 項。SCI論文被引用6000餘次,H-指數26。有8篇(其中5篇為第一作者)SCI論文被列為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高引用論文。研究工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關注。回國工作以來,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十餘項。
1、最先成功電紡製備了天然明膠納米纖維,並最早將天然-合成材料的複合雜化概念套用於電紡仿生活性複合納米纖維生物材料支架,用於皮膚、軟骨等組織工程 【見Biomaterials, 2013, 34:2624; Biomacromolecules, 2012, 13: 3917; Acta Biomater. 2007, 3: 321;J. Biomed. Mater. Res. Part B. 2005,72B: 156;Polymer, 2004, 45:5361】。
2、國際上最先提出同軸共電紡法製備殼-芯結構複合納米纖維的研究者之一【見中國發明專利ZL 200310108130.9,及Chem. Mater. 2004, 16:3406;該技術曾被美國《科學》期刊刊文(Science, 2004, 304: 1917-1919)認定為電紡絲的三大進展之一】,並首次將電紡殼-芯結構複合納米纖維用於構建仿生組織工程支架,研究證明了用殼-芯結構複合納米纖維可以明顯抑制或降低藥物釋放中存在的突釋問題【見Biomacromolecules, 2006, 7:1049; Biomacromolecules, 2005, 6:2583】。
3、採用一種新穎的兩步法工藝,最先成功製備了基於天然高分子殼聚糖的羥基磷灰石生物複合材料納米纖維,並研究了其成骨礦化特性和對間充質幹細胞的誘導成骨分化作用,由於其結構和組成能較好的仿生天然骨的納米尺度上的超細複合纖維結構,該複合納米纖維有望成為將來用於實際臨床骨組織修復和再生的新一代仿生生物材料【見Biomaterials, 2013, 34:4404; Nanotechnology, 2012, 23:485102; Tissue Eng. A. 2010, 16:1949; Biomaterials, 2008, 29:4314】。
4、提出和發展了穩定射流電紡絲法(SJES)製備高度取向、力學性能優異的納-微米級超細纖維的新方法【見中國發明專利:201110059055.6; J. Mater. Chem. 2012, 22:19634; Polymer, 2013, 54:6867; 高分子學報,2014, 1:131】,這為從實用、仿生的角度構建結構特異性組織(如肌腱、韌帶、血管等)提供了可能。
5、1992-1998年曾在國內負責並參與研發一種中溫固化、韌性、耐濕熱的環氧樹脂基體及其預浸材料,如今已被用於製備某型號武裝直升機。另外,所參研的另一項國家重點某殲擊機複合材料構件也已成功裝機使用並獲得批量生產。

代表性論文

1、M. Bao, X.X. Lou,Q.H. Zhou, W. Dong, H.H. Yuan,Y.Z. Zhang*. Biomimetic fibrousscaffold of PDLLA-co-TMC with shape memory effect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CS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4, 6(4): 2611-2621. (IF2013=5.9)【該文被美國化學會《化學化工新聞》(C&EN)周刊進行了專門報導】
2、H.H. Yuan, B.Y. Li,K. Liang, X.X. Lou*, Y.Z. Zhang*. Regulating drug release frompH- and temperature-responsive electrospun CTS-g-PNIPAAm/poly(ethylene oxide)hydrogel nanofibers. Biomedical Materials2014, 9(5):055001.(IF2013=2.922) 【該文被選為Biomedical Materials期刊的特色文章並受專題採訪】
3、Q.H. Zhou, M. Bao,H.H. Yuan, S.F. Zhao, W. Dong,Y.Z. Zhang*. Implication ofstable jet length in electrospinning for collecting well-aligned ultrafine PLLAfibers. Polymer 2013, 54(25): 6867-6876. (IF2013=3.776)
4、B.Y. Li, H.H. Yuan,Y.Z. Zhang*. Transparent PMMA-based nanocomposite usingelectrospun graphene-incorporated PA-6 nanofibers as the reinforcement. Compos.Sci. Technol. 2013, 89: 134-141. (IF2013=3.633)
5、M. Bao, Q.H. Zhou,W. Dong, X.X. Lou,Y.Z. Zhang*. Ultrasound-modulated shapememory and payload release effects in a biodegradable cylindrical rod made ofchitosan-functionalized PLGA microspheres. Biomacromolecules 2013,14(6): 1971-1979. (IF2013=5.788)
6、S.F. Zhao, Q.H.Zhou, Y.Z. Long*, G.H. Sun, Y.Z. Zhang*. Nanofibrous patternsby direct electrospinning of nanofibers onto topographically structuredsubstrates of the non-conductive. Nanoscale 2013, 5(11): 4993-5000.(IF2013=6.739)
7、H.H. Liu, H.J.Peng, Y. Wu, C. Zhang, Y.Z. Cai, G.W. Xu, Q. Li, X. Chen, J.F. Ji, Y.Z.Zhang*, H.W. Ouyang*. The promotion of bone regeneration bynanofibrous hydroxyapatite/chitosan scaffolds by effects on integrin-BMP/Smadsignaling pathway in BMSCs. Biomaterials 2013, 34(18): 4404-4417. (IF2013=8.312)【入選ScienceDirectTOP25 Hottest Articles】
8、J.X. Xue, B. Feng,R. Zheng, Y. Lu, G.D. Zhou, W. Liu, Y.L. Cao,Y.Z. Zhang*,W.J. Zhang*. Engineering ear-shaped cartilage using electrospun fibrousmembranes of gelatin/polycaprolactone. Biomaterials 2013, 34(11):2624-2631. (IF2013=8.312)
9、B. Feng, H.B. Tu,H.H. Yuan, H.J. Peng, Y.Z. Zhang*. Acetic acid mediatedmiscibility toward electrospinning homogeneous composite nanofibers of GT/PCL. Biomacromolecules2012, 13(12): 3917-3925. (IF2013=5.788)
10、H.J. Peng, Z. Yin,H.H. Liu, X. Chen, B. Feng, H.H. Yuan, B. Su, H.W. Ouyang*, Y.Z. Zhang*.Electrospun biomimetic scaffold of hydroxyapatite/chitosan supports enhanced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MSCs. Nanotechnology 2012, 23(48):485102. (IF2013=3.672)
11、H.H. Yuan, S.F. Zhao,H.B. Tu, B.Y. Li, Q. Li, B. Feng, H.J. Peng,Y.Z. Zhang*.Stable jet electrospinning for easy fabrication of aligned ultrafine fibers. J.Mater. Chem. 2012, 22(37): 19634-19638. (IF2013=6.626)
12Y. Z. Zhang, J. Venugopal, S. Y. Wong, X. Li, B. Su, S. Ramakrishna, C. T.Lim. Enhanced biomineralization in osteoblasts on a novel electrospunbiocomposite nanofibrous substrate of hydroxyapatite/collagen/chitosan. TissueEng.Part A 2010, 16(6): 1949-1960. (IF2013=4.605)
13Y.Z. Zhang,J. Venugopal, A. El-Truki,S. Ramakrishna, B.Su*, C.T. Lim*. Electrospun biomimetic nanocomposite nanofibers ofhydroxyapatite/chitosan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Biomaterials2008, 29(32): 4314-4322. (IF2013=8.312)【入選ESI“Highly Cited Paper”】
14Y.Z. Zhang, B. Su,S. Ramakrishna, C.T.Lim. Chitosan nanofibers from an easily electrospinnable UHMWPEO doped chitosansolution system. Biomacromolecules 2008, 9(1): 136-141. (IF2013=5.788)
15Y.Z. Zhang*, J. Venugopal, Z.M. Huang, C.T. Lim, S. Ramakrishna.Crosslinking of the electrospun gelatin nanofibers.Polymer 2006,47(8): 2911-2917. (IF2013=3.776)【該文入選ScienceDirect TOP25 HottestArticles】
16Y.Z. Zhang, Y. Feng, Z.M. Huang,S. Ramakrishna,C.T. Lim*. Fabrication of porous electrospun nanofibers. Nanotechnology2006, 17(3):901-908. (IF2013=3.672) 【該文入選IOP Top 10% MostDownloaded Paper】
17Y.Z. Zhang*, X. Wang, Y. Feng, J. Li, C.T. Lim, S. Ramakrishna. Coaxialelectrospinning of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conjugated bovine serumalbumin)-encapsulated poly(epsilon-caprolactone) nanofibers for sustainedrelease. Biomacromolecules 2006, 7(4): 1049-1057. (IF2013=5.788)【該文入選ACSPublications Most Accessed Articles;同時入選ESI“Highly Cited Paper”】
18Y. Z. Zhang*, J. R. Venugopal, Z.M. Huang, C. T. Lim, S. Ramakrishna.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urface biocompatibility of the electrospunPCL-collagen nanofibers using fibroblasts. Biomacromolecules 2005,6(5): 2583-2589. (IF2013=5.788)
19Y.Z. Zhang*, H.W. Ouyang, C.T. Lim, S. Ramakrishna, Z.M. Huang.Electrospinning of gelatin fibers and gelatin/PCL composite fibrous scaffolds. J.Biomed. 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 2005, 72B(1): 156-165. (IF2013=2.328)【該文入選JBMR-BMost Read Articles; 同時入選ESI “Highly CitedPaper”】
20Y. Z. Zhang*, Z.M. Huang*, X.J. Xu, C. T. Lim, S. Ramakrishna. Preparationof core-shell structured PCL-r-gelatin bi-component nanofibers by coaxialelectrospinning. Chem. Mater. 2004, 16(18): 3406-3409. (IF2013=8.545)【該文入選ESI “Highly Cited Paper”】
21Z.M. Huang*, Y.Z. Zhang,M. Kotaki, S. Ramakrishna. A review on polymer nano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nanocomposites. Compos. Sci. Technol.2003, 63(15): 2223-253. (IF2013=3.633)【該文入選ScienceDirectTOP25 Hottest Articles; 同時入選ESI“Highly Cited Paper”】

授權專利

1、張彥中,袁卉華,馮蓓,彭紅菊。一種超細定向聚合物纖維的射流穩定電驅動紡絲製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201110059055.6。
2、張彥中,馮蓓,袁卉華,彭紅菊。一種靜電紡製備明膠/聚己內酯複合納米纖維膜的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201110099648.5。
3、黃爭鳴,張彥中。共軸複合連續納/微米纖維及其製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200310108130.9。
4、黃爭鳴,何創龍,張彥中。一種組織工程血管及其體外構建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200510027915.2。
5Lim Chwee Teck, Chia Swee Siong, ZhangYanzhong, Seeram Ramakrishna. Apparatus for electrostatic deposition ofmaterials.SingaporeP-No.: 142139。

人才培養

1)培養的首屆碩士研究生【袁卉華(2009級碩)、馮蓓(2009級碩)、彭紅菊(2009級碩)】畢業發表的SCI論文平均影響因子達6.099分;
2)指導的博士研究生【李碧雲(2010級碩,2011年轉為碩博連讀)、袁卉華(2012級博)】的研究課題均獲得東華大學博士生創新基金資助;
3)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包敏(2011級碩)】獲得東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創新基金課題的資助(本學院當年僅獲資助的兩名學生之一,2/251);
4)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獲獎學金情況:
國家獎學金3人【包敏(2011級碩)、周祺惠(2011級碩)、謝靜(2012級碩)】;
周華盛獎學金2人【趙仕芳(2010級碩)、屠紅斌(2010級碩)】;
溢達獎學金2人【李芹(2010級碩)、袁卉華(2009級碩)】;
恆逸獎學金1人【王先流(2012級碩)】;
東華大學綜合一等獎5人【趙仕芳(2010級碩)、包敏(2011級碩)、董文(2011級碩)、楊亮亮(2012級碩)、袁卉華(2012級博)】;
東華大學綜合二等獎2人【李碧雲(2010級碩)、謝靜(2012級碩)】;
東華大學學術科研獎2人【袁卉華(2009級碩)、周祺惠(2011級碩)】;
東華大學社會工作優秀獎1人【張會蘭(2013級碩)】;
5)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獲榮譽稱號情況:
上海市優秀畢業研究生1人【包敏(2011級碩)】;
東華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3人【趙仕芳(2010級碩)、李芹(2010級碩)、周祺惠(2011級碩)】;
東華大學優秀學生8人【袁卉華(2009級碩)、李芹(2010級碩)、屠紅斌(2010級碩)、包敏(2011級碩)、周祺惠(2011級碩)謝靜(2012級碩)、王先流(2012級碩)、楊亮亮(2012級碩)】;
東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1人【包敏(2011級碩)】;
6)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參加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獲獎情況:
在歷屆國際紡織生物醫用材料論壇暨“111計畫”年會上獲牆報金獎1人【袁卉華(2009級碩)】,口頭報告銅獎2人【包敏(2011級碩)、謝靜(2012級碩)】,優秀牆報獎4人【趙仕芳(2010級碩)、李芹(2010級碩)、屠紅斌(2010級碩)、楊亮亮(2012級碩)】;
董文(2011級碩)】在中國上海·烏鎮舉辦的Termis-AP 2013國際學術會議上獲得優秀牆報獎;
周祺惠(2011級碩)】在中國深圳舉辦的2013年中國生物材料大會上獲優秀論文獎;
7)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獲獎情況:
袁卉華(2009級碩),趙仕芳(2010級碩)】碩士畢業論文獲評東華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8)培養的研究生參加賽事活動獲獎情況:
謝靜(2012級碩)】獲Eppendorf移液大賽全國總冠軍,Sartorius 實驗室知識競賽全國十強;
周祺惠(2011級碩)】獲“嘉定新城杯”第七屆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銅獎;
包敏(2011級碩)】獲東華大學實驗室安全知識競賽一等獎;
袁卉華(2012級博)】獲得第二十屆上海高校學生創造發明“科創杯”大賽發明創新三等獎;
9)培養的學生出國深造情況:
碩士畢業研究生【趙仕芳(2010級碩)、周祺惠(2011級碩)和博士在讀研究生【袁卉華(2012級博)】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分別公派到德國(亥姆赫茲吉斯達赫研究所)、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讀博或聯合培養;碩士畢業研究生【包敏(2011級碩)獲得荷蘭內梅亨大學全獎資助讀博;
2013屆本科生【周雅慧】獲東華大學優秀畢業生,畢業設計論文獲東華大學優秀論文,被美國南加州大學錄取讀研。

主講課程

1、BiomedicalMaterials(留學生<研究生>課程,全英文授課)
2、醫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生課程)
3、生物材料(本科生課程)
張彥中教授指導學生做實驗張彥中教授指導學生做實驗

研究團隊

目前東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再生醫學”課題組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及碩博士研究生10餘名。
張彥中教授(左三)帶領團隊師生開展科研攻關張彥中教授(左三)帶領團隊師生開展科研攻關

交流與合作

1999年1月至2009年8月先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Seeram Ramakrishna教授的研究室、 LIM Chwee Teck教授的研究室和英國布里斯特大學BoSu教授的研究室學習和工作。
目前與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of Bristol)、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德國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荷蘭特溫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等有交流與合作。

媒體報導

1、2014年12月,課題組研製的新型骨組織仿生支架材料入選《中國科學報》 / 科學網發布的“2014年中國生物材料成果盤點”並出版成報刊;東華大學官網主頁對此進行了新聞報導。
2、2014年11-12月,課題組發表在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IOPscience)旗下的《生物醫學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期刊上的關於一種智慧型水凝膠納米纖維的文章,被期刊編輯選為特色文章(Featured articles)和得到重點推薦(Editor’sPick),在該期刊網站上發表了對張彥中課題組的書面採訪。東華大學新聞網(學院信息)對此進行了報導。
3、2014年3月,課題組研製的一種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骨組織工程仿生支架被業內權威刊物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發表,並受到美國化學會周刊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的專門報導。東華大學官網主頁對此研究成果及課題組作了專題採訪報導。一些國內知名機構/媒體網站對該研究成果也進行了報導或轉載宣傳,如:中國科學報/科學網、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日報網等。
4、2013年12月,課題組2011級研究生周祺惠獲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優秀論文獎,東華大學官網主頁、鳳凰網進行了新聞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