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弼士故居
- 時間:1841—1916年
- 出生地:廣東梅州市大埔縣
- 經歷:曾當過幫工,開過商行
人物簡介,客家故居,客家民俗文化村,
人物簡介
張弼士(1841—1916年),1841年生於廣東梅州市大埔縣。16歲渡海到印尼的雅加達(原稱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曾當過幫工,開過商行,採過錫礦,成為當時海外華僑中首屈一指的巨富。從此,他亦商亦官,走上仕途。先後任清廷駐檳榔嶼領事、新加坡總領事等職。為了振興祖國工業,他先後投資興辦粵漢鐵路、廣三鐵路等,並創辦山東煙臺張裕釀酒公司。1898年間,他集資在巴城、亞齊辦了兩家遠洋航運公司。
客家故居
張弼士故居不僅是全馬現存最大的清代中國園林式豪宅,在整個東南亞,同類的百年巨宅恐怕也找不到第二座(新加坡的陳旭年故居面積小得多)。以下關於藍屋的數字或許有點枯燥,但不是沒有意義,藍屋是在1897年動工興建的,用了整整七年才完工。動工那年,張弼士任清政府駐新加坡總領事,兼轄檳城、馬六甲及附近英國殖民地事務。因此,他經常往返新檳兩地。藍屋竣工,他已升任商務考察大臣,光緒皇帝曾接見他,並授予太僕寺正卿銜(位列二品,當時滿清官階分九品,一品最高。縣令列七品,州官也不過四品),在獲得清政府授予官銜的南洋富商中,數張弼士的地位最高。據藍屋的女講解員說,張弼士學語言的天分很高,除了南洋通行的各種華族方言外,他還能講英語、荷蘭語與馬來語。他晚年還經常穿洋服,偶爾也吃西餐。藍屋外觀雖是很中國,但內部陳設卻是華洋融合,體現了中西合璧。張弼士的親屬於1991年準備將藍屋賣出,後由四名當地富人合資買下。1995年,新業主進行全面重修。工程完成後,這座百年老屋就成為一座氣派不凡的展覽館,對外開放。
環境介紹
張弼士故居,屋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個房間,建築工藝精緻,繪雕並齊,結構嚴謹,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計畫維修張弼士故居,整合周圍山村、田野、村莊、河流、融合客家民俗文化和張裕酒文化,建造客家門樓、客家農具展示長廊、品酒長廊、客家美食館、茶藝館、開闢葡萄園、百果園、百草園、興建水上遊樂場等。打造休閒及娛樂、人文活動、自然觀光於一體的客家民俗文化村的旅遊品牌。
光祿第
“光祿第”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築坐東向西、土木結構、粗獷嚴謹、堂皇大觀,建築面積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橫一圍的客家圍龍屋,也是一座美輪美奐的典型中國園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紀)的中國革麗建築。整棟建築雕樑畫棟,不論寢室、書房、正廳、厚重木門、庭院或花園,一概氣派非凡。屋內也珍藏許多稀奇的瓷器、雕像、雕刻、掛毯、刺繡及古董。對街五棟藍屋,原為和主宅相連的傭人住所。重修後開放供人參觀(天天開放,需購入門票)。
投資建設
客家民俗文化村主要是以清末明初實業家、愛國僑領、鄉賢、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故居客家圍龍屋一“光祿第”為中心,整合周邊村莊、山坡、河流、農田,以客家民俗文化為載體,以田園自然風光和張裕酒文化為平台,構建富有地方特色,客家民俗風情濃郁,集民俗與自然、遊覽與休閒於一體的旅遊景區,是大埔縣人文開發重點項目之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台商投資修復張弼士故居,開發該民俗文化村。計畫總投資2000萬元,首期投入1000萬元。目前,已修復了2000萬元,首期投入1000萬元。目前,已修復了光祿第外天井原燒毀右廂房、上花園涼亭,興建了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仿古牌坊、公廁、特產商店、售票處、管理房、供水工程、藝術休閒長廊,鋪築了植草磚停車場,恢復了光祿第各式古牌匾。同時,在光祿第左邊第一排橫屋裝修布置了客家民俗文化暨張裕酒文化展覽館,展出客家民俗文化圖片、客家民居圖片、張裕酒文化圖片及張裕系列酒實物等;在光祿第上、中、下堂布置展出了古代各類官用品實物、圖片,布置了張弼士事跡展覽,設定了景區中英文介紹說明牌、指示牌、各種標誌牌。張弼士故居修復首期工程於2006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二期工程計畫將張搿士出生老屋和祖屋、張裕公司首任總經理張成卿故居、釀酒師張子章故居進行整合,與“光祿第”連結,擴大景區範圍。同時,爭取張裕集團有限公司支持,開發酒文化區,包括興建制酒作坊、品酒廊、酒令展、酒標展、葡萄園等;整合漳溪河及附近山坡,興建觀景亭、鐵索橋、垂釣台、親水道等觀賞、休閒娛樂設施,開展水上劃竹排、山林野營等活動;在上花園興建珍稀動物園,在“光祿第”周邊利用客家民居裝修成客家美食館、農家旅館、農家餐館,開發民俗風情及歌舞表演,開展制酒、織布、編竹、釀豆腐等系列農家活動,讓遊人參與互動,體驗農家樂趣。 開發後的張弼士故居將成為繼黃遵憲、丘逢甲故居之後梅州市旅遊的又一品牌,是弘揚客家文化和張裕酒文化的一個亮點,與鄰近的永定土樓群、湖寮泰安摟、西湖公園、三河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等景區連線形成了兩日游、多日游的旅遊線路。
客家民俗文化村
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張弼士故居位於廣東省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距大埔縣城17公里。是集民俗與自然、觀賞與遊玩於一體的旅遊景區,在2013年初被廣東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內有中國葡萄酒之父、張裕釀酒公司創始人張弼士的故居——光祿第、雲祿第,張裕首任總經理張成卿故居——資政第;張裕華人釀酒師張子章故居等近十幢客家古民居;梯田菜地、河流沙灘、翠竹綠樹、老牛牧童構成一派田園風光。景區主體建築張罰十故居光祿第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建築面積4180平方米;建築結構為三堂四橫一圍,內有18個廳、13個大井、99個房間;整個建築工藝精緻、繪雕並舉、雄渾嚴謹、氣勢壯觀,是一座超大型圍龍屋。
屋後有上中下三個大碼頭。張弼士曾任新加坡總領事,官至光祿大夫(一品大臣),曾受過光緒皇帝、慈禧太后、孫中山、袁世凱、張學良、美國威爾遜總統的接見。張弼士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愛國僑領,為客家八賢之一。他艱苦創業、實業興邦的民族精神和“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於中華民眾”的愛國思想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讚。屋內設有張弼士館、官文化館、酒文化館等展覽館。展示清代的龍袍、鳳袍、鳳冠、官轎、兵器以及百年前貯藏在地窯的大酒桶、酒缸、酒罈、酒壺、酒杯等。
景區所在縣為廣東客家美食名縣,有珍珠粄、發粄、薄餅、算盤子等眾多廣東客家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