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和同志1920年6月出生於河北省大名縣一個農民家庭,原名張景仲。193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因組織被破壞同黨失去聯繫)。1938年7月參加八路軍,同年12月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9月離職休養。因病醫治無效,於2003年8月2日6時08分,在瀋陽軍區總醫院逝世,享年8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希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大名縣
- 出生日期:1920年6月
- 職業:遼寧省軍區原副政委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戰爭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榮譽軍銜,社會評價,
抗日戰爭時期
他歷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9團1營戰士、文書、書記、團政治處幹事,新四軍10旅29團12連副政治指導員,淮海軍區獨立1團1連政治指導員、2團1營政治教導員等職。先後參加了漳南戰役,香城固戰鬥,邯長路總破擊及黎涉戰役,開闢晉冀魯豫根據地,討伐石友三等戰役。編入新四軍後,參加了東進蘇北、支援黃橋、曹甸戰役。1942年冬,他帶領1連冒著全連覆沒的危險,救出了被日寇重兵圍困的淮海軍區6團及所屬部隊,受到了新四軍首長的通令嘉獎。在反日寇圍剿中參戰百餘次,為鞏固蘇北抗日根據地,直至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
他歷任東北民主聯軍二縱隊6師18團政治處副主任,遼東軍區獨立5師13團政治處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67師499團政治委員。先後參加了保衛四平、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和遼瀋戰役。在接受改編國民黨起義部隊的任務後,他將我黨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傳統和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部隊的思想教育中,在很短的時間裡,按照黨的政策,將舊軍隊改造成為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先後帶領部隊參加了鄂西戰役和成都戰役,圓滿完成了戰鬥任務。用親身實踐證明了我們黨對起義部隊改造政策的正確性。
抗美援朝戰爭中
他歷任50軍150師448團政治委員、150師政治部副主任。先後參加了一、二、三、四次戰役,解放漢城和漢江兩岸50晝夜防禦作戰及西海岸防禦等。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指揮部隊打硬仗,打惡仗,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戰鬥任務,為奪取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在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涯中,他出生入死,作戰勇猛,指揮果斷,作風頑強,多次在關鍵時刻軍政責任一肩挑,表現出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政治素質,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他歷任50軍150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遼寧省軍區獨立師政治委員,遼寧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遼寧省軍區副政治委員、遼寧省軍區顧問等職。在領導崗位上,他認真貫徹執行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堅持從嚴治軍,狠抓部隊和民兵的全面建設,他求真務實,勤奮工作,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指導工作,為軍隊的革命化、正規化建設,為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軍政軍民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退出領導崗位後,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列、毛澤東思想,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關心黨和國家大事,關心軍隊建設,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自覺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他關心支持干休所建設,一直堅持國畫創作。他在病重期間,同疾病進行了頑強的抗爭,充分體現了一名老革命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榮譽軍銜
他曾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64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社會評價
張希和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一貫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為祖國和人民軍隊的建設無私地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在任部隊高級領導職務期間,認真學習領會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決擁護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的命令指示,堅決積極地完成任務,具有堅強的黨性和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他勇於實踐,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分析和解決問題,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組織領導才能;他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率先垂範,兢兢業業,勤奮工作,作風深入紮實,他一切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原則,顧全大局,剛正不阿,為人正直,襟懷坦蕩,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團結同志,愛護部屬,平易近人,處事公道,嚴於律已,寬以待人;他生活儉樸,廉潔奉公,對家屬子女要求嚴格,時刻保持發揚了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老戰士的革命本色。
張希和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黨失去了一位好黨員、我軍失去了一位忠誠的戰士。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