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寨鎮(歷史由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寨村始建於鹹豐七年(1828),因在鹹豐元年發黃水,三官廟豪紳張國柱遷於此地建寨,故曰大張寨。

張寨原只有幾十戶人家,大都是大財主張國柱的佃戶,其族人及其他佃戶隨之而來,遂成此村,至今已繁衍九代。當時堂號【九思堂】,後續家譜時改為【百忍堂】。【百忍堂】源於唐朝張公藝,因他九世同堂,唐高宗極為讚揚,就到張氏家中聽其經驗,張公寫了100各忍,故後人為【百忍堂】。史料記載,張姓起源有三:一是皇帝的孫子名揮,是少昊青陽氏的第五個兒子。他發明了弓和弦,就被封為弓正(官名),賜姓張。二是春秋時晉大夫解侯字張,其孫以其字為姓。三是西漢留侯張良,原本韓國貴族,本姓姬名良。張寨村張氏始祖張思禮。於明初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居沛縣東南隅三官廟,迄今600餘年,明清兩朝世傳20餘代。後裔大財主張國柱遷至張寨後,有一晚多畝良田,財大勢大,新上任的縣官都備禮去拜訪他。
該村自建村以來傳說最有名的是【張文山平東湖】, 當時在沛南廣為流傳,後編成戲劇。張文山是張國柱三子,光緒年間的武舉。湖裡房村的豪紳,勾結土匪在8月15夜晚(時值月蝕)殺了五寨主(張文周的五子),搶走其母,後張文山招兵買馬,終於平定了東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