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浜街道
- 東起:浦東南路
- 西濱:黃浦江
- 南起:張家浜
- 位於:上海市浦東區西南部
- 類別:街道
街道發展,歷史人文,社區建設,經濟發展,
街道發展
境內有東西向道路8條,南北向道路12條,其中楊家渡路拓寬改建為30米的主要通道。浦東南路也已拓寬改建。浦江輪渡有楊複線(楊家渡至復興東路)。公交線路有7條,還有滬南線、楊行線長途公車經過。張家浜西端可通小噸位船隻。沿黃浦江岸線全長約2公里,有各種類型結構碼頭數十座,倉庫、棧房多所。原境內河浜縱橫,有張家浜、俞家浜(即俚濂涇),草泥塘浜、丁行浜(即楊家浜)、垃圾塘浜、高巷浜、謝家浜、長浜等10餘條。80年代以來,地區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日見成效。1985年東南新村居委會榮獲全國調解先進集體榮譽。1985年有蔡來寶、胡臘小兩戶榮膺全國五好家庭稱號。1989年裡弄乾部徐慧珠榮獲全國城鄉治保先進工作者榮譽。
歷史人文
今楊家渡一帶明代已有船民定居。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沙船會館租購境西沙泥盪地,為商船出海取土壓載之用。該地泥去成塘,故有草泥塘之稱。船民家屬、裝卸民工傍塘近浜蓋棚屋,遂逐漸形成居民點。乾隆年間,草泥塘西北黃浦灘上有楊家渡,草泥塘南側形成自然村楊家宅。道光年間,因大運河淤塞,漕糧開始海運,於是清船群集上海。當時,由南至北陸續有船民、裝卸工定居境內,形成老白渡街、楊家渡街及10多個居民點。上海開埠後,沙船業趨於衰落,船民改行換業。境內人口驟增,酒作坊、牛奶棚、鹽棧興起。清光緒中期起,中外航運界在境內建造碼頭倉棧,沿浦由北至南先後設有招商局楊家渡站、東省鐵路碼頭、同春福棧、沙船號同業公會等。至本世紀20年代,境內開設的主要中外廠棧有:日清公司棧房碼頭、菱華倉庫株式會社、浦樂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發電廠、鴻豐紗廠、大德新油廠、五和精鹽公司等。有些工商企業還興建磚木結構平房,出租給外來民工居住。民國10年(1921年)、民國20年蘇、皖北部地區兩次發生特大水災,災民大批來此謀生,境內人口猛增。八一三抗戰前,境內出現了不少修造木殼船廠和牧場,並建造了中善里、大慶里等舊式里弄。境內現有中等學校3所、國小4所、幼稚園4所、地段醫院1所。80年代還建成了張家浜文化中心站和蘭馨電影院。
社區建設
沿江的老白渡、楊家渡、張家浜、陸家渡成為水運貨物集散地,新馬路(今浦東南路的一段)、張家浜路、垃圾塘街(今福康北路)等道路相繼築成。抗戰期間,日軍占領境地,渡口停航、廠店閉歇,垃圾塘、草泥塘又連續發生兩次大火災,居民點變成一片廢墟。至上海解放前夕,居民住房除少數舊里弄和磚木結構矮平房外,大部分是依浜近塘搭建的“滾地龍”、“水閣子”等,也有常年在小木船上泊居的。居民多為裝卸工、攤販、車夫等。他們渴望擺脫貧困,乞求神靈免災降福,故信神拜佛者較為普遍。境內建有俞家廟、斗姆堂、天后宮、關帝廟、圓通庵、火神廟等大小廟宇10餘座。上海解放後,從50年代起在境內填溝浜,行移墳冢。60年代開始,安裝排水陰溝,鋪設彈街道路,裝置集體電燈和公共給水站。80年代後家家戶戶裝設電燈和自來水。1987年建成張家浜、陸家渡排水泵站,解決了積水淹留的狀況。1968年和1974年,上海港務局先後營建新公房大慶新村、東明新村。70年代後期起,境內住宅建設迅速開展,拆遷棚戶集中的里弄10餘處,新建東南新村、東昌、東港、東明公寓、天后宮大樓、蘭園新村等高層、多層新住宅,1991年又拆遷一批棚戶簡屋,新建浦東南路1466弄、楊家渡路157弄和217弄等三處新村住宅,竣工面積已達18萬平方米。同時在政府和有關單位關心幫助下,不少居民自行翻建二層磚木結構或混合結構住房。境內大部分新村、大樓安裝管道煤氣,1992年3月1350戶首批通氣使用。有公用電話30餘處,居民住宅電話達500戶左右。
經濟發展
隨著浦東的改革開放,境內工商企業有很大發展。上海煤炭裝卸公司和東昌裝卸公司是重點公有制企業,市屬工廠有上海第二十七棉紡織廠、上海油脂一廠等11戶,其中大華紡織裝飾用品廠、紙盒七廠(現為中外合資上海日立行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區屬、縣屬工廠、商店、服務企業有三靈電器廠(合資)、上海浦江排筏扎運公司等151戶。1989年楊家渡路擴建後,藍園百貨商店、美味齋飯店、康樂食品商店等相繼開業,逐步形成商業一條街,已有全民、集體、個體等企業近60戶。1992年,個體工商企業共364戶,經營商業、修理業、服務等業。1992年營業額52萬元。從1958年開始,街道組織家庭婦女參加集體生產勞動。1960年,先後建立生產組25個,生活組、服務組各5個,參加人數3000餘人。80年代集中建成街道工廠20餘戶,託兒所2所,1984年5月後,全部劃歸區集體事業管理局。1984年下半年起,又興辦街道企業,有合作社企業鋼化玻璃廠、市政建材門市部等7個單位,1992年產值1354萬元。民政福利制刷廠1戶,解決40個殘疾人工作,1992年產值98萬元。街道企業有29戶,1992年營業額853萬元。1992年,街道工商企業總營業額達2305萬元,利潤11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