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壩組[2]是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於1968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家壩組[2]
- 外文名: Zhangjiaba Fm[2]
- 時代:中泥盆世(統)
張家壩組[2]是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於1968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張家壩組[2]是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於1968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1968年命名;張祖圻,1978年介紹,該組與貴州的晚元古代張家壩組為同名異物,為當多組的一部分,已停用。分布範圍西北...
張家壩二組 張家壩二組,20世紀90年代初期形成得名。地名含義 該小組是張家壩村村組,故名。歷史沿革 自有名稱以來,名稱未變,直至消失。
張家壩組[1]是秦守榮等於1984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秦守榮等,1984年。層型 正層型為貴州印江南東20公里張家壩村張家壩剖面(E108°41′00″;N27°57′00″),秦守榮等1983年測。特徵 為一套淺變質碎屑岩。中上部為淺...
張家壩五組 羅馬字母拼寫 Zhāngjiābà 5 Zǔ 性質 歷史地名 省份 江蘇省 目錄 1 地名含義 2 歷史沿革 張家壩五組地名含義 編輯 播報 該小組是張家壩村村組,故名。張家壩五組歷史沿革 編輯 播報 自有...
張家壩村民組 張家壩村民組是重慶市地名,因居民姓氏和行政區域劃分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壩屬張姓所有,故名張家壩,村民組以此為名。歷史沿革 1993年為八顆鎮窩凼村張家壩村民組。2004年停止使用。
張家壩十組 張家壩十組,20世紀90年代初期形成得名。地名含義 該小組是張家壩村村組,故名。歷史沿革 自有名稱以來,名稱未變,直至消失。
張家壩十九組 張家壩十九組,20世紀90年代初期形成得名。地名含義 該小組是張家壩村村組,故名。歷史沿革 自有名稱以來,名稱未變,直至消失。
張家壩十一組 張家壩十一組,20世紀90年代初期形成得名。地名含義 該小組是張家壩村村組,故名。歷史沿革 自有名稱以來,名稱未變,直至消失。
張家壩九組 張家壩九組,20世紀90年代初期形成得名。地名含義 該小組是張家壩村村組,故名。歷史沿革 自有名稱以來,名稱未變,直至消失。
張家壩七組 張家壩七組,聚居形成時得名。地名含義 該村民小組是張家壩村組,故名。歷史沿革 自有名稱以來,名稱未變,直至消失。
張家壩三組 張家壩三組,20世紀90年代初期形成得名。地名含義 該小組是張家壩村村組,故名。歷史沿革 自有名稱以來,名稱未變,直至消失。
張家壩四組 張家壩四組,20世紀90年代初期形成得名。地名含義 該小組是張家壩村村組,故名。歷史沿革 自有名稱以來,名稱未變,直至消失。
第一段厚約400—900m,第二段則為400—1900m。整合於烏葉組與清水江組之間。分布 典型番召組僅分布於雷公山小區,由北西向南東砂岩減少同時砂岩厚度變小。備考 本組相當地層在梵淨山西北稱為張家壩組,為貴州區調隊於1983年命名。...
金竹坪組為灰綠與灰紫色砂質板岩夾變余砂岩,上部為深灰色碳質板岩與灰-灰綠色絹雲板岩夾變余砂岩。命名 貴州地礦局區調所,1993年。正層型 貴州省印江縣金廠剖面—松桃烏羅金竹坪剖面 特徵 下與芙蓉壩組、上與張家壩組均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