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坡鄉

張家坡鄉位於沂源縣東南部,東南及東、北與沂水和臨朐縣交界,西和南連線東里鎮,西北與石橋鄉毗鄰,總面積93.4平方公里。2002年轄34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9061戶2727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家坡鄉
  • 所屬地區:山東省沂源縣
  • 電話區號:0533
  • 面積:93.4平方公里
概況,特色農業,

概況

張家坡1951年前為沂水縣韓旺區。1952年1月劃歸沂源縣併入第九(東里)區。1958年3月,從東里區劃出銅陵、瓜峪、紫荊峪、張家坡4小鄉,合併建立張家坡鄉,9月,撤鄉建立群星(張家坡)人民公社, 12月,撤消群星公社,併入東里公社。1962年5月,又從東里公社劃出張家坡公社。1965年6月,撤消張家坡公社,建立張家坡區,1968年12月,復改稱張家坡公社。1984年6月,社改鄉(鎮),張家坡公社改稱張家坡區,1985年9月,撤區調整鄉(鎮),張家坡區改稱張家坡鄉。1988年11月,鄉政府駐地從張家坡村遷至黃家峪村。2002年9月撤鄉改鎮。
張家坡屬低山丘陵地帶,四周被人頭山、銅陵關、保全崮、蔣良墓、毫山等山峰環抱。紅水河、毫坪河向南流入沂河,河兩岸較平坦,土壤多為棕壤,水土流失嚴重。
該鎮傳統農業以糧煙為主,經過多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減少糧煙種植面積,大力發展林果業,林果總面積已達3萬畝, 其中,蘋果1.5萬畝,葡萄1.1萬畝 ,魯源小棗等乾鮮果0.4萬畝。林果業成為全鎮第一大支柱產業。

特色農業

張家坡的特色農業主要以葡萄生產為主,栽培歷史已近20年。中熟品種“巨峰”,年產量2.5萬噸,巨峰葡萄粒大穗堅,晶瑩剔透,甜酸可口,無污染,無公害,為優質鮮食果品,一般每年七月下旬全面上市。“五·一”節前後上市的塑膠大棚葡萄,早熟的有興華1號、扎那、力扎瑪特、8611、鳳凰51、京秀、京亞等品種,晚熟的有紅提、黑提、紅寶石、大澤山1號等品種,已實現全年不間斷生產。
蘋果以優質紅富士為主,年產量3萬噸,一般每年10月底全面上市。全鎮通過科學管理,採用先進技術,使所產紅富士蘋果久負盛名,以個頭大、色澤均勻、皮薄肉脆、風味獨特等鮮明特點,暢銷全國各大果品市場。紅嘎啦、藤牧1號等優質早熟品種,年產量0.5萬噸。
所產晚三吉黑梨、中華壽桃、油桃、大板栗、魯源小棗等果品,也較有名氣。該鎮自行培育的魯源小棗,以甜、香、嫩、脆,營養豐富,易成活,產量高等顯著特點,廣受果農和消費者的歡迎,被國家林業部認定為填補國內空白的鮮食棗品種,現已發展2個千畝示範園。全鎮建果品冷儲保鮮庫70多座,果品交易市場30餘處。農副產品行銷人員達500多人,果品直銷點遍布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農副產品行銷體系較完善。
林果業發展帶動了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2002年,全鎮有個體私營業戶290餘家,從業人員1200餘人,年創產值9000多萬元。全鎮發展養雞大棚35個,禽畜存欄量達30萬頭(只),年產值1000萬元。鄉鎮企業主要有遠東建築公司、佳麗工藝品有限公司等,遠東建築公司年實現利稅150萬元。2002年,全鎮實現鄉鎮經濟總收入1.27億元,國內生產總值1.0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84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1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6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52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