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性將軍墓

張孝性將軍墓

張孝性將軍墓位於在民權縣劉炳莊古宋河之北,黃河故道大堤之南,西距民權縣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孝性將軍墓
  • 建造時間:1944年
  • 地點民權縣劉炳莊古宋河之北
  • 死因:抗戰中犧牲
概況,修繕,祭奠,辛卯年冬祭,主祭人,祭詞,人物介紹,

概況

張孝性將軍墓建於1944年。張孝性將軍在抗戰中犧牲後,家無餘財,家鄉父老捐資將其安葬。

修繕

隨著歲月的流逝,張孝性將軍墓出現了破損,由族親出資進行了修繕。

祭奠

眾鄉親聚集在張孝性將軍墓前,對將軍進行祭奠,緬懷抗日英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辛卯年冬祭

辛卯年冬,民權縣劉炳莊張氏族人、劉氏族人、張氏家族在民權縣白老家、田莊韓莊以及各地族親和親朋來賓約二百人共同祭奠抗日英烈張孝性將軍。

主祭人

張孝性將軍侄子張臣禮作為主祭人恭誦祭詞。

祭詞

古宋河畔,將星東升。抗日英烈,孝性張公。
幼年入塾,誦讀史經。忠義仁孝,文武智勇。
救國救民,棄筆從戎。追隨鴻昌,西北軍中。
驅趕遜帝,溥儀出宮。五原誓師,北伐東征。
關山飛渡,酷暑寒冬。披堅執銳,戎馬一生。
中原大戰,雖敗尤榮。淮陽整編,義憤難平。
進駐鄂東,拒絕剿共。宋埠起義,回響吉公。
七七事變,國陷難中。誓逐倭寇,屢建戰功。
馳援華北,傲骨迎風。衝鋒陷陣,娘子關中
台兒莊前,浴血拚命。保衛武漢,鏖戰守城。
三上延安,朱總迎送。共謀抗戰,英雄志同。
出謀劃策,壯大工農。肝膽相照,再立奇功。
敵後抗戰,游擊運動。黃河岸邊,布防重重。
周口扶溝,拒寇西行。扶危濟困,鄉情濃濃。
洛陽淪陷,不去重慶。矢志抗戰,殉國盡忠。
義薄雲天,鐵骨錚錚。一身戎裝,碧血染紅。
將軍歸來,故鄉月中。純明大義,鄉土人情。
今日中華,騰飛巨龍。黃河東去,嵩岳霞升。
緬懷先烈,親情供奉。撫平創傷,民族復興。
虔奉此祭,伏惟尚饗

人物介紹

張孝性將軍,字命真,1897年11月24日出生,民權縣劉炳莊人,國民黨典驗委員,陸軍少將。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七師副師長,第二集團軍留守司令,第一戰區高級參議、游擊第二十一縱隊副司令、第二十縱隊司令、第一戰區軍糧巡迴督察團主任等職。1944年8月7日,在中牟縣商王莊,遭日本特務暗殺,壯烈犧牲,時年47歲。
張孝性將軍自幼立志報國,從戎救國救民的西北軍,參加了北伐革命和吉鴻昌領導的麻城起義。八年抗戰,帶領部隊在娘子關、台兒莊、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扼守平漢線、大別山和黃河防線等戰役和戰鬥中,面對強敵,置生死於度外,以非凡的英雄氣概和無比的勇氣,浴血奮戰,屢立戰功,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傑出貢獻。
1939年4月起,張孝性將軍多次赴延安典驗八路軍,受到朱德總司令的熱情接待。張孝性將軍積極為八路軍獲得給養和軍需物資出謀劃策,為解放區的發展與壯大付出了巨大努力,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共合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張孝性將軍扶危濟困,災荒年份,拿出俸銀救濟家鄉父老和窮苦百姓,受到家鄉和駐地人民的崇敬和愛戴。
抗戰勝利後,張孝性將軍靈牌已入河南省忠烈祠供人民瞻仰。張孝性將軍的英雄事跡在將軍戰鬥過的地方及家鄉家喻戶曉,並記載入《民權縣縣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