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子恆部調往河南抗戰前線,慶陽五屬保衛團亦改編為保全第四團,張孝友調任保全第三團團長,駐防靜寧。後調任隴東第一警備大隊副大隊長,繼而調甘肅省政府任視察之職。1940年任合水縣縣長。1945年前後,經賀鳳梧介紹,張孝友秘密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在民盟組織的授意下,受國民黨甘肅省政府的委託,出任甘谷縣長、西和縣長。
1946年春末夏初,出現乾旱,田禾枯萎,張孝友帶領人民民眾,在甘谷川興修水利。當時有人從天水請來了名叫二龍王神的偶像在甘谷祈雨。認為修渠引水,破壞風脈,後患無窮,並向民眾敲詐財物,索取布施。一部分修渠民工因受其蠱惑而自行解散。若不破除迷信,修渠引水抗旱將難以完成。於是他當場向二龍王偶像開槍,並向民工慷慨陳詞:天上根本沒有玉皇,海中沒有龍王,只有引水灌田,才是唯一的活路。此事引起了天水一些鄉紳的不滿,認為張孝友槍斃了他們的二龍王,必將給天水人帶來禍害,於是狀告到國民黨甘肅省政府。省主席郭寄嶠沒有理由處分張孝友,但警告若破除迷信一舉被共產黨所利用則咎由自取,張孝友回答:“不怕”。
1947年在西和縣長任內,又“槍斃”了西和的四龍王,表現了他興利除弊,不畏強暴的決心。
張孝友在甘谷、西和兩縣縣長任內,十分注重興辦教育。在西和縣他曾倡導並參與地方人士舉辦書畫義賣,興辦學校,資助困難青年上大學。他體察民情。公暇之際,下鄉巡視,與地方人士座談。在當時的處境下,做了一些有益於人民的事。他有一首詩寫到:
小麥熟時杏亦黃,公暇巡視九龍鄉。
接天楊柳無窮碧, 遍地蔥蘢有異香。
白虎石邊敘舊話, 老人山上望高堂。
半生回憶飄零過, 一事無成空自傷。
1949年初,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下令隴南各縣,抓調民工修築防禦工事,以抗解放。各縣一一照辦,只有張孝友在任的西和縣絲紋未動。同年,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數次派人到西和與他秘密接觸,聯繫西和起義事宜,每次他都予以接持,並資助活動經費,護送安全過境。為此,受到了國民黨特務的監視、搜查和盤問。他擔心和共產黨地下組織人員接觸——事一旦暴露,將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解放甘肅的事業不利。在極端嚴峻的形勢下,他準備棄官出走。後與在蘭讀書的長子商議,又回到了西和,藉口公務出巡,將縣長職務交給秘書代理,先到平涼找警備司令部郭謙,了解時局,研究起義方案,後又聯絡隴南各縣保全武裝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1949年秋張孝友率西和縣政府和保全隊全體人員隨蔣雲台部起義,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獨立第三軍二十七團,張任團長。
1951年,張孝友從西北人民革命軍政大學學習,結業後在民盟甘肅工委工作。1955年後,先後在慶陽地區建設科、平涼地區林業局等單位工作。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後以“歷史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獄。1961年5月8日病故獄中。1981年1月6日,慶陽地區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宣判張孝友“歷反”一案為錯案,予以平反昭雪。
張孝友是著名書法藝術家,學識淵博,愛好廣泛。公暇之際,握管臨貼,尤工篆隸,善畫虎。現有《張孝友書法選》一書行世。40年代,一代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曾有評語云:“今海內尚吾書者眾,唯慶陽張氏(孝友)獨得。”
西南大學張孝友
個人簡介
張孝友,男,1952年9月出生,重慶市巴南區木洞鎮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73年入黨,社會兼職重慶市高級審計師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公安現役部隊會計審計高級職稱評審,中國註冊會計師、上市公司渝開發獨立董事等。學術兼職重慶市會計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審計學會副會長,重慶市統計學會副會長,重慶市農業會計學會副會長,重慶市統計學術委員會委員,重慶市註冊資產評估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會計教授會理事。
工作經歷
1970.12-1977.04 陸軍第14軍40師高炮營服役
1977.04-1978.03 巴縣(現更名巴南區)長坪中學任教
1978.03-1985.01 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學士),研究生(碩士)
1985.01-1992.09 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教,講師
1992.09-1999.07 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教,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9.07——至今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教,教授, 博士生導師
1990.07-1994.08 兼任西南農業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機械製造、獸藥生產、水產養殖、商業經營)
1995.5-2008.5 兼任學院副院長
2002年至2008年兼任上市公司建峰化工獨立董事。
研究興趣
財務會計、高級審計學、統計學、稅務籌劃、企業理財與內部控制、農業及旅遊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