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逢,字石觀,獲鹿縣北焦村人(今石家莊市新華區北焦人)。明崇禎九年(1636年)舉人,任安邱知縣。以才能行取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遷知杭州府。
基本介紹
- 字:石觀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獲鹿縣北焦村
- 本名:張奇逢
張奇逢,字石觀,獲鹿縣北焦村人(今石家莊市新華區北焦人)。明崇禎九年(1636年)舉人,任安邱知縣。以才能行取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遷知杭州府。
張奇逢,字石觀,獲鹿縣北焦村人(今石家莊市新華區北焦人)。明崇禎九年(1636年)舉人,任安邱知縣。以才能行取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遷知杭州府。簡介張奇逢,字石觀,獲鹿縣北焦村人(今石家莊市北焦人)。明崇禎九年(1636年...
張奇逢,字石觀,獲鹿縣北焦村人(今石家莊市新華區北焦人)。明崇禎九年(1636年)舉人,任安邱知縣。以才能行取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遷知杭州府。簡介 張奇逢,字石觀,獲鹿縣北焦村人(今石家莊市北焦人)。明崇禎九年(1636年)舉人,任安邱知縣。以才能行取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遷知杭州府。主要作品 ...
《禁止捨身碑》是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泰安州同張奇逢為破除善男信女到岱頂捨身崖上跳崖捨身的陋俗而親自撰文派人刻立的。此陋俗大肆宣揚,生身父母或重病纏身,或福淺命薄,其子女可到泰山頂上捨身崖處,只要縱身一跳,便可得道成仙。如此悖謬的宣揚卻使舊時的百姓堅信不疑。跳崖捨身陋俗在明朝萬曆初年...
清康熙年間,泰安州事張奇逢重修圍牆,派更夫守護。1965年,泰安縣政府在圍牆南端開一圓門,並順崖畔建憑眺石欄。瞻魯台崖上有巨石突兀,高約3.3米,石旁大書瞻魯台三字,俗稱幡桿石。相傳春秋戰國時代,孔子曾登此瞻魯台,舉目眺望家鄉曲阜,竟然能看到洛陽白馬寺前拴馬石上的白馬。瞻魯台豎立的巨石上,...
前院正殿,明清時祀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張奇逢立《禁止捨身碑》。後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後山門內東側有1990年立日本書法家柳田泰雲書《李白登岱六首》詩碑。風景名勝亭前有石坊,額書“遙參亭”。兩側鐵獅對峙,旗桿高豎。坊前為雙龍池,清光緒六年(...
清初張奇逢《題萆山勝概》詩中有:“瑤池碩果余盤,鷲嶺玄機遍隴疇”之句,從中可以看出道教漸衰而佛教昌隆的情況。從現存的石窟造像、陀羅尼經幢等文物看,由唐至宋金元明清,佛教活 動在抱犢寨長盛不衰,兩教並存的現象,為抱犢山留下了特殊的文化遺產,尚待人之開發研究。此外,古人留下的有關祈雨、觀...
所有的證據證明張奇就是雁。為了協助調查張奇,蔣醫生聯繫周宇浩,希望他能把張奇之前的上級安全送出上海,周宇浩動用了情報科的秘密通道完成任務。趁著雷雨之夜秦戈和徐濤打通了和金信銀行的通道把印刷機給運了出來,他們決定印刷假的中儲券,以牙還牙打亂鬼子的金融市場。秦戈找到藍長明威脅他說金信銀行一直替鬼子發生假鈔,...
清初張奇逢《題萆山勝概》詩中有:“瑤池碩果余盤,鷲嶺玄機遍隴疇”之句,從中可以看出道教漸衰而佛教昌隆的情況。 從現存的石窟造像、陀羅尼經幢等文物看,由唐至宋金元明清,佛教活 動在抱犢寨長盛不衰,兩教並存的現象,為抱犢山留下了特殊的文化遺產,尚待人之開發研究。 此外,古人留下的有關祈雨、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