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范(明代翰林學士)

張士范(明代翰林學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士范,字心冶,生卒年不詳,明懷安衛(今張家口懷安縣)人,氏出書香,少年穎悟,四令能對客,啟蒙童生,通達經史,旁及諸子百家,喜談唐詩宋詞,尤喜書法。萬曆三十七年,順天府鄉試舉人,會試後,進士及第。天啟二年詔充南宮御書房,授庶常。七年,奉帝赴南京主考,號稱得士。後轉至經筵講授經史、翰林院日講、侍講學士。經歷萬曆、泰昌、天啟三代,號稱“三代帝王之師”,賜“太師第”、“聖朝名士”。范積一生之博學多才,名聞朝野。後因赴金陵科考,擴大錄取員額,謫配山西鄯陽,不久回歸故里,病卒。所著有《舟中記》、遊記、碑記等,並閣試詞賦,崇鄉賢,有傳。(《懷安文史資料第八輯——懷安人物誌》)

基本介紹

  • 本名:張士范
  • 字號:心冶
  • 所處時代:明
  • 出生地:懷安衛
人物生平,簡介,人物評價,文學作品,概述,作品,

人物生平

簡介

張士范的父親張善博學多識,擔任過府學的教授,其兄張士第在萬曆年間選貢,曾任陝西米脂縣令,因為官清廉,被稱為“好官”。來自米脂的李自成的起義部隊路過懷安時,還專門打聽到他的住宅,在門前插箭,告誡兵士不得入內。
張士范出身於書香世家,從小就聰明伶俐,知書達理,四歲就能對對子,由童生進學生員稱秀才。他通曉經史,喜讀唐詩宋詞,尤其工於書法。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參加直隸省順天府的鄉試,中舉人,後來經廷試及進士第。天啟二年(1622年),經過朝考,因為他文學書法超群,入翰林院,詔充南宮御書房,授庶吉士。
天啟七年(1627年),張士范受命赴南京主持科考,為朝廷選拔了不少優秀人才。後來轉任官經筵為皇帝講讀經史,官至翰林院日講、侍講學士。皇帝下詔為他敕建翰林府第,栽桿掛匾,聲名遠揚。因為他經歷了萬曆、泰昌、天啟三代皇帝,所以號稱“三代帝王師”,朝廷賜他“太師第”、“聖朝名士”的匾額。府前蹲有一對石獅子,上書“動獅者斬”,並建有上、下馬石。因為是皇帝的老師,所以過往官員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尊敬。
張士范善於計謀策略,在任翰林期間,曾上疏建議籌備邊疆的措施,受到朝廷的重視,他還因舉賢薦能,而名聞朝野。後來因為朝臣張星等人冒列他的名字,上書要求擴大科舉的名額,皇帝責備了他,將他謫配邊外的鄯陽(今山西朔縣)。不久,就放歸故里。

人物評價

在家鄉期間,張士范熱心公益事業,率領家鄉的人們捐修城門、廟宇,購置武備器械,為後人所稱讚。張士范去世後,安葬於懷安城東四里以外的地方。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知縣吳淙奉命在懷安城西為他建立“忠義祠”。後又入祀賢良祠。

文學作品

概述

張士范有大量遊記、碑記等辭賦、詩文傳於世。

作品

《再游虎窩寺》便流傳至今:
憶別山靈二十年,重來風景半非前。
披苔漫滅碑難識,驅虎依稀石可鞭。
今古常留塵外剎,陰陽逆授洞中天。
分明計得三生約,曾是當年寺里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