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剛,出生於山東省肥城縣(今山東省肥城市)。他出身貧苦農家,基建工程兵某部、共產黨員,曾經被敬愛的周總理讚譽為“吊裝大王”。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多作貢獻,先後吊裝各種機械設備五百餘件,沒有出現任何事故,多次立功受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士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肥城縣
- 政治面貌:共產黨員
成就及榮譽,社會評價,
成就及榮譽
1976年初,部隊承擔遼化建設任務後,首先遇到的困難,是怎樣吊裝遼化二十一裝置最大的305A、B塔。A、B塔分別高48米,重160多噸。有的人看到躺在工地上的巨塔,懷疑能否立得起來。張士剛看著躺在工地上的巨塔,心裡象揣著一團火。他明白,如果巨塔吊裝不上去,就會卡整個工程的脖子。在討論吊裝方案的會議上,他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大膽提出了一次整體吊裝的方案。
4月的一天,按照張士剛的吊裝方案,吊裝戰鬥開始了。張士剛站在指揮台上,指揮沉著果斷。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戰鬥,巨塔安安穩穩地矗立在預定的位置上。塔上設備俱全,塔立燈亮。一次整體吊裝成功啦,現場上一片歡騰。法國專家伸出大拇指,嘖嘖稱讚說:中國人,真了不起!
當遼化工地上高高的煙囪冒出白煙時,張士剛和他的戰友又乘車南下,來到了南京的烷基苯廠。這個廠有一件最大設備,高50多米,重180多噸,原計畫要用正裝法分解組裝,高空作業量大,困難很多。為了摸索出一種避免高空作業的吊裝方法,張士剛白天在工地上調查研究,晚上查資料,琢磨方案
,有時通宵不眠。最後,他和工程技術人員一起,提出了一個倒裝法的吊裝方案。採用這種方法,使每節塔罐的焊接和組裝全在地面進行作業,速度快,質量好,又保證了安全,提前完成這個大型塔罐的安裝任務,受到了民眾和專家們的好評。
張士剛雖然是八級起重工,有著豐富的經驗,但他從不滿足。為了加快吊裝速度,他不斷總結經驗,研究新的吊裝方法。為了建設一支第一流的基建隊伍,他把傳技術、帶徒弟當成自己一項義不容辭的責任。僅從一九七五年算起,他就為部隊培訓出八十多名技術人才。 摘自《基建工程兵》報1980.07.29
社會評價
基建工程兵的盛會
【據新華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五日訊】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最近在北京舉行工作會議。這是這個部隊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議,到會的一千多名領導幹部和先進典型代表精神振奮,認真交流經驗,制訂規劃,決心為發展我國基本建設事業做出新貢獻。
十月二十四日,英明領袖華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副主席,以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親切接見了參加會議的全體代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余秋里,國務院副總理王震、谷牧,以及國家建委負責人、國務院各有關部的負責人和人民解放軍各總部的代表出席了會議。谷牧副總理在會上講了話。他說,基建工程兵是一支新型的隊伍。這樣的隊伍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部隊成立以來,廣大指戰員埋頭苦幹,為國家作出了不少貢獻。但是,絕不要驕傲。要緊跟大好形勢,加快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建設。根據華主席提出的抓綱治國的偉大戰略決策,國家要進行大規模的基本建設。今後二十三年的基本建設規模和形成的生產能力,將比前二十八年成倍增長。任務艱巨,時間緊迫。這就要求基建工程兵承擔起比過去要大得多的任務,在各方面走在地方施工隊伍的前面,要英勇戰鬥,保證實現。
基建工程兵是經偉大領袖毛主席、黨中央批准,於一九六六年八月一日成立的。十一年前,敬愛的周總理和鄧小平同志倡議建立這個新兵種。毛主席在聽取葉劍英副主席關於成立這個兵種的匯報時,表示完全贊同,說:“這個辦法我贊成”。周總理也多次指出,基建工程兵“大有前途,前途無量”,“一旦有事,好處無窮”。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還為基建工程兵制定了“勞武結合,能工能戰,以工為主”的建設方針。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十一年來,這支部隊分別戰鬥在我國鋼鐵、煤炭、交通、水電、石油化工、水文地質和國防工業等基建工地上,先後建成大中型工程近百個,為國家新增大批鐵礦石採選、煉鋼、採煤、水利電力、化工和軍工的生產能力,還出色完成國家交給的修築公路、機場,水文地質勘探和搶險救災等任務。
基建工程兵的成長,經歷了激烈的兩條路線鬥爭。這支部隊成立不久,林彪反黨集團就伸來黑手,大砍技術力量,裁併施工管理機構,打亂生產指揮系統,妄圖改變這支部隊的性質,使之變成他們復辟資本主義的工具。“四人幫”攻擊基建工程兵是“自成體系”、“只接受垂直領導的條條隊伍”,是國務院“某些大人物搞條條專政的工具”,並把所謂批“唯生產力論”的妖風颳到部隊,破壞施工隊伍抓革命促生產。這次會議集中一段時間,大揭大批林彪、特別是“四人幫”的滔天罪行及其修正主義謬論,大擺大找部隊工作的差距,總結在鬥爭中建設部隊的經驗。
這次大會樹立了一批大慶式的紅旗、標兵單位,表彰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被評為大慶式紅旗單位的有煤礦岩巷開拓月進尺連續二十六個月超千米,施工速度走在全國同行業前列,被煤炭部授予“煤炭工業戰線大慶式突擊隊”的四五二部隊;有在我國水文地質普查工作中做出貢獻,被列入全國地質戰線“十二面紅旗”之一的七三三部隊一中隊;有為發展國防工業做出成績,被評為全國工業學大慶先進集體的八二六部隊四連;有長年在青藏高原努力築路的五四二部隊六中隊;有被中央軍委授予“唐山抗震救災先鋒中隊”的一一二部隊十一中隊等。
受到大會表彰的還有一批工程技術人員。他們是曾被譽為“吊裝大王”、在建設“遼化”中又創造新成績的工程師張士剛;興建毛主席紀念堂先進標兵、工程師程祖明;研製成功空氣壓力天平的青年技術員任正非;試製成功電子光子比色計等新型儀器的技術員李萬山;創造膠體電瓶新工藝的某部修理二中隊代表趙寬林等。
國家建委副主任、基建工程兵辦公室主任李人林在會上作了報告。他提出,基建工程兵的奮鬥目標是,實現毛主席、周總理生前的期望,把部隊建設好,建成一支思想、技術、紀律、作風全面過硬的部隊。苦戰三年,到一九八○年把三分之二的大隊建成大慶式基本建設突擊隊,然後用兩、三年的時間全面普及,切實做到勇於承擔和完成最困難最艱巨的任務,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和超過國內同行業的先進水平,真正成為基本建設的野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