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堰銘

張堰銘

張堰銘,男,博士,研究員。1986年7月畢業於南開大學生物系動物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0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獲動物學博士學位;2000-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作博士後研究。現為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理事,《獸類學報》副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堰銘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 性別:男
簡歷,研究領域,獲獎及榮譽,

簡歷

1986年以來一直從事青藏高原小哺乳動物種群生態學、行為生態學、進化生態學及危害管理等研究。先後建立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種群動態數值模型,證明其種群增長具有密度制約性和非密度制約性。發現高原鼠兔生活史特徵依環境而存在顯著的變異,繁殖強度與植物物候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與海拔、植被生產力和年平均氣溫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係;體重的地理變異符合貝克曼定律;該動物婚配製度具有多樣性,個體交配存在非隨機性,種群遷移模式為偏雄性,家群內聚性導致種群亞結構的分化。闡明丹寧酸、單貼及薄荷類植物次生化合物對植食性小哺乳動物能量代謝具有顯著的負效應,植被抵禦高原鼢鼠地下啃食主要採取化學防衛策略,抵禦地上哺乳動物啃食主要採取物理防衛策略,證明植物的防衛具有多樣性;天敵對青藏高原小哺乳動物種群增長存在顯著負效應,鼠類對雀形目鳥類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首次證明低氧可顯著提高高原鼢鼠EPO在大腦和腎臟等組織的表達水平,並通過母體對子代產生遲滯性生活史效應,使幼體產生極高的低氧耐受性;雄性不育劑對種群繁殖抑制作用顯著高於雌性和雙性不育劑,同時,雄性不育劑對種群增長還存在明顯的持續性效應。雄性不育劑可顯著提高不育個體的領域性和攻擊水平。主持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科技攻關計畫,“西部之光聯合學者”、青海省重大科技招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與美國、英國、以色列、挪威、澳大利亞、紐西蘭、德國以及日本等國科學家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在國內外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其中SCI論文20餘篇,參加專著編寫3部。作為主要貢獻者,獲青海省及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及二等獎,獲2009年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突出貢獻獎。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動物生態學

獲獎及榮譽

1989年青海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1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中國科學院王寬誠西部學者特殊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