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組織體系,機構設定,組織會員,業務資產,建設成就,學術活動,學術期刊,榮譽表彰,人才培養,獎勵設定,競賽項目,科普教育,文化傳統,形象標識,定位宗旨,學會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34年8月23日,中國動物學會在江西廬山蓮谷青年會宣告成立,簽名發起計30人。會址初設在南京博物館,後改在上海前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並於南京設通訊處。
1935年,創辦學術刊物《中國動物學雜誌》(《動物學報》前身)。
在1950年以前,曾經選出第1—7屆理事會;1951年後共進行了第8—16屆理事會的換屆改選。
1952年,與中國植物學會、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生物學通報》創刊。
1957年,《動物學雜誌》創刊。
1964年,與中國昆蟲學會合辦的《動物分類學報》創刊。
1980年,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合辦的《動物學研究》創刊。
1981年,學會獸類學分會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合辦的《獸類學報》創刊。
1992年,學會蛛形學專業委員會與湖北大學合辦的《蛛形學報》創刊。
1994年,與中國昆蟲學會、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合辦的《醫學昆蟲與寄生蟲學報》創刊。
2010年,與北京林業大學合辦的《Chinese Birds》創刊。
2014年11月17-20日,在廣州市中山大學舉行中國動物學會第十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中國動物學會成立八十周年紀念會。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中國動物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會章;(二)選舉和罷免理事;(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四)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五)決定終止事宜;(六)決定學會其它重大事宜。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常務理事;(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八)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九)制定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並監督其執行情況,指定一名學會負責人負責經費的管理工作;(十)制定學會活動計畫;(十一)進行獎勵和表彰活動;(十二)決定個別理事的調整;(十三)決定學會其他重大事項。
學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理事會第(一)、(三)及(五)至(十一)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
據2018年5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屬15個二級分會(專業委員會),設立了12個工作委員會和學會日常辦事機構秘書處,並聯繫著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學會(未含港、澳、台)。
組織工作委員會 | 兩院院士推選和青年科技獎推薦工作委員會 | 學術活動和學科發展工作委員會 |
期刊工作委員會 | 動物學名詞審定工作委員會 | 科普工作委員會 |
教學工作委員會 | 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工作委員會 | 動物學史工作委員會 |
學術道德誠信工作委員會 | 繼續教育工作委員會 | 科技諮詢與服務工作委員會 |
原生動物學分會 | 寄生蟲學專業委員會 | 蛛形學專業委員會 |
貝類學分會 | 甲殼動物學分會 | 魚類學分會 |
兩棲爬行學分會 | 鳥類學分會 | 獸類學分會 |
發育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 生殖生物學分會 | 細胞與分子顯微技術學分會 |
比較內分泌學專業委員會 | 生物進化理論專業委員會 | 動物行為學分會 |
斑馬魚分會 | 靈長類學分會 | --------- |
北京動物學會 | 江蘇動物學會 | 陝西動物學會 |
天津動物學會 | 安徽動物學會 | 甘肅動物學會 |
河北動物學會 | 浙江動物學會 | 新疆動物學會 |
山西動物學會 | 江西動物學會 | 四川動物學會 |
內蒙古動物學會 | 福建動物學會 | 重慶動物學會 |
黑龍江動物學會 | 河南動物學會 | 雲南動物學會 |
吉林動物學會 | 湖北動物學會 | 貴州動物學會 |
遼寧動物學會 | 湖南動物學會 | 青海動物學會 |
山東動物學會 | 廣東動物學會 | 海南省動物學會 |
上海動物學會 | 廣西動物學會 | 寧夏生物學會動物學專業委員會 |
西藏生物學會動物學專業委員會 |
組織會員
據2018年5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成立時約有會員50餘人,發展至今有會員17589人。學會會員分個人會員、單位會員。
1.具有中級或相當於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水平的動物學科技和教學人員;高等院校本科畢業或自學成才,從事動物學科工作三年以上,成績突出者;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者;從事生物學教學(中學)三年以上的高級教師;
2.熱心和積極支持學會工作,並具有動物學科專業知識的管理工作者;
3.在高等院校學習的本科生三年級以上,學習成績優異,經會員推薦可申請為學生會員。
4.學會可根據情況在會員中評定或授予高級、資深或終身會員。
與動物科學專業有關,並具有一定數量科技隊伍,願意參加學會有關活動、支持學會工作的科研、教學、生產等企、事業單位以及依法成立的有關學術性社會團體,可申請為單位會員。
在動物學科學術領域有較高造詣,對中國友好,願意與學會聯繫、交流和合作的外籍或港、澳、台科技工作者,經本人申請或經學會分會、專業委員會、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學會推薦,學會依據章程,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備案後,可吸收為外籍會員或港、澳、台會員。
業務資產
(一)開展有關動物科學學術活動,組織專科學術討論會和科學考察活動,提高學術水平,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自主創新;
(二)開展有關動物科學教學經驗交流,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人才培養;
(三)依照有關規定編輯出版動物科學的學術、科普書刊及音像製品;
(四)普及動物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推廣先進技術,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教育活動,受政府委託承辦或根據學科發展需要組織、舉辦科技展覽;
(五)對國家科技(有關動物學的)發展戰略、政策中的重大決策進行科技諮詢,接受委託進行科技項目論證,技術職稱資格審定,動物科學名詞、名稱、文獻和標準的編審、制定,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開展科技成果鑑定;
(六)向有關組織反映動物學科技工作者的合理化建議,維護動物學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反映動物學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
(七)促進民間國際動物科學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活動,加強同國外科學技術團體和動物學科科學工作者的聯繫;
(八)開展動物科學領域的繼續教育活動,舉辦與動物科學相關的培訓班、講習班等,不斷的提高會員的學術水平;
(九)舉薦人才,表彰、獎勵在科技活動中取得優秀成績的會員。
中國動物學會的經費必須用於《中國動物學會章程》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及辦事機構工作人員中分配。學會開展表彰獎勵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學會經費來源:(一)會費;(二)捐贈;(三)政府資助;(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五)利息;(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設成就
學術活動
中國動物學會多次召開中國國內、外和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以促進學術交流。學會派團參加相關專業國際會議,同時申辦國際會議在中國召開:2002年成功舉辦第23屆世界鳥類學大會、第19屆國際靈長類大會、第四次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比較內分泌學術研討會,2004年舉辦了第19屆國際動物學大會及2005年舉辦了第12屆國際原生動物學大會,2007年舉辦了第四屆國際雞形目鳥類學術研討會,2016年將在中國承辦第八屆世界兩棲爬行動物學大會。
中國動物學會圍繞國內經濟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開展活動:2000年7月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召開了“中國動物學會西部大開發項目研討會”。會議在科技工作者與西部的企業及西部的高校、科研機構等之間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促使和吸引了更多的生命科學工作者關注和參與西部大開發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2011年開展“牧區鼠類泛濫防治培訓班” 對牧民進行鼠害防治新技術以及鼠害監測技術培訓,動員牧區人民滅鼠;普及滅鼠知識;保護生態平衡。
學術期刊
《Current Zoology》(《
動物學報》英文版)被CA化學文摘(美)(2014)、SCI科學引文索引(美)(2016)、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等收錄,是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
《Zoological Systematics》(《
動物分類學報》英文版)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等收錄,是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
《
動物學雜誌》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被中國各大資料庫及英國《動物學記錄》、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等收錄。
《
寄生蟲與醫學昆蟲學報》被CA化學文摘(美)(2014)、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14年版)等收錄。
《
獸類學報》被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專題文獻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數位化期刊群、中國科技論文引文統計分析資料庫、中國農業文摘和國外的美國《生物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英國的《動物學記錄》等眾多檢索刊物和資料庫所收錄。
《
蛛形學報》被Pж(AJ)文摘雜誌(俄)、CSCD等收錄。
《
生物學通報》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8年版)。
《
動物學研究》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收錄,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版)。
《Avian Research》(《鳥類學研究》英文版)被SCI科學引文索引(美)(2016)、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等收錄。
榮譽表彰
2014年11月,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學會財務決算先進單位。
2014年12月,被評為2014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優秀單位。
人才培養
獎勵設定
中國動物學會重視對動物學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培養,召開青年學術研討會,設立了學會青年科技獎,推薦、表彰青年人才。
中國動物學會青年科技獎旨在推薦一批進入國內和國際動物科學前沿的青年學術帶頭人,表彰獎勵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做出突出成就的動物學青年科技人才,為中國青年科技獎推薦和評選工作舉薦人才,是中國動物學會設立並組織實施,面向中國動物學會14個分會(專業委員會)和全國各省級動物學會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
競賽項目
中國動物標本大賽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動物學會等單位主辦,至2018年1月,共舉辦四屆。
動物標本在科學研究、文化教育、科學傳播、藝術收藏等領域內具有重要的價值。它是科學研究,特別是分類學、生態學等學科的重要的研究材料;是生命科學教學的重要模型;是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傳播科學的重要載體;也是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新方向。標本大賽的舉辦旨在推動中國國內動物標本行業的溝通交流和工藝水平的提高,儘快實現與國際接軌,使標本製作更好地服務於動物教學、研究、科普教育以及標本收藏工作,推動中國標本行業的發展。
由中國動物學會、
中國植物學會共同組成的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委員會自1992年以來連續組織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從2000年開始每年5月組織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這些活動目的是為加強中學生物學教學,提高生物學教學水平;促進中學生生物學課外活動;向青少年普及生物學知識;促進中學生創造性、科學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提高青少年的生命科學素質;也為參加國際生物學奧賽做準備。
據2018年5月學會官網顯示,自1993年中國在全國生物學競賽的基礎上,選拔並培訓優秀選手代表中國參加了13次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參加學生51名,共獲得金牌31枚、銀牌19枚、銅牌1枚的優異成績。
科普教育
全國自然科學類場館科普培訓班是由中國動物學會、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科普培訓班旨在通過開展針對科普場館、自然保護機構等單位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授課培訓,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提升全國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大學或中學的標本館、科技活動中心等單位從事科普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和業務水平,促進各博物館、科技場館等的科普工作。自2011年,每屆培訓班邀請在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科技館、大學或研究院所內工作的相關專家就不同的主題展開授課和培訓。在科普理論學習、科普活動的組織與策劃、科普展覽與設計、科普寫作、科普戶外活動策劃、科普創作與創意、動物分類學等方面組織相關培訓,受到學員們歡迎。
2017年7月6-9日,中國動物學會組織北京市的一批國中生物老師,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舉辦了4場“北京的候鳥”立體書科普課程的教師培訓,來自 北京市城區(豐臺、海淀)、北京市郊區的7個區共約40所中學的70餘名老師參加了培訓,並動手製作了立體書。
北京的候鳥立體書課程是中國動物學會申請的北京市科委的項目,歷時1年半完成。這套課程通過立體書的形。進入中學的選修課、校本課、科學課、實踐課,來推廣候鳥保護的知識。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動物學會會徽為圓形,中部為大熊貓圖案,外環為學會中、英文名稱。
定位宗旨
中國動物學會是中國共產黨和政府聯繫動物學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是國家發展動物科學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團結廣大動物學科技工作者,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堅持民主辦會的原則,充分發揚學術民主,開展學術上的自由討論。提倡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積極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促進動物學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動物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動物學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為社會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推動中國動物科學的發展和加速實現我國社會義現代化做出貢獻。
學會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名譽理事長 | |
理事長 | |
常務副理事長 | |
副理事長、秘書長 | |
副理事長 | 馮江 |
孫青原 |
李保國 |
宋微波 |
張正旺 |
張希武 |
桂建芳 |
魏輔文 |
常務副秘書長 | 張永文 |
副秘書長 | 王海濱 |
杜衛國 |
陳廣文 |
張立 |
歷任領導
屆次 | 職務 | 姓名 |
---|
第一屆(1934~1935年) | 會長 | 秉志 |
書記 | 王家楫 |
第二屆(1935~1936年) | 會長 | 胡經甫 |
書記 | 壽振黃 |
第三屆(1936~1942年) | 會長 | 辛樹幟 |
書記 | 伍獻文 |
第四屆(1943~1944年) | 會長 | 陳楨 |
書記 | 杜增瑞 |
第五屆(1944~1948年) | 會長 | 王家楫 |
書記 | 陳世驤 |
第六屆(1948~1949年) | 主席 | 朱元鼎 |
書記 | 徐蔭祺 |
第七屆(1949~1951年) | 理事長 | 陳楨 |
書記 | 沈同 |
第八屆(1951~1956年) | 理事長 | 李汝祺 |
書記 | 陳德明 |
第九屆(1956~1964年) | 理事長 | 秉志 |
秘書長 | 鄭作新 |
第十屆(1964~1984年) | 理事長 | 秉志(1964~1965)、貝時璋(1978~1984) |
秘書長 | 鄭作新(1964~1978) 、張致一(1978~1984) |
第十一屆(1984~1989年) | 理事長 | 鄭作新 |
秘書長 | 錢燕文 |
第十二屆(1989~1994年) | 名譽理事長 | 鄭作新 |
理事長 | 張致一、錢燕文(1991~1994) |
秘書長 | 宋大祥 |
第十三屆(1994~1999年) | 理事長 | 宋大祥 |
秘書長 | 陳大元 |
第十四屆(1999~2004年) | 理事長 | 陳大元 |
秘書長 | 馮祚建 |
第十五屆(2004~2009) | 理事長 | 陳宜瑜 |
秘書長 | 魏輔文 |
第十六屆(2009~2014) | 理事長 | 陳宜瑜 |
秘書長 | 魏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