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張堪字君游,南陽宛人也,為郡族姓。堪早孤。讓先父余財數百萬與兄子。年十六,受業長安,志美行厲,諸儒號曰“聖童”。世祖微時,見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將來歙薦堪,召拜郎中,三遷為謁者。使送委輸縑帛,並領騎七千匹,詣大司馬吳漢伐公孫述,在道追拜蜀郡
太守。時漢軍餘七日糧,陰具船欲遁去。堪聞之,馳往見漢,說述必敗,不宜退師之策。漢從之,乃示弱挑敵,述果自出,戰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據其城,撿閱庫藏,收其
珍寶,悉條列上言,秋毫無私。慰撫吏民,蜀人大悅。在郡二年,征拜騎都尉,後領票騎將軍杜茂營,擊破匈奴於高柳,拜漁陽太守。捕擊奸猾,賞罰必信,吏民皆樂為用。匈奴嘗以萬騎入漁陽,堪率數千騎奔擊,大破之,郡界以靜。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嘗召見諸郡計吏,問其風土及前後守令能否。蜀郡計掾樊顯進曰:“漁洋太守張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討奸。前公孫述破時,珍寶山積,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職之日,乘折轅車,布被囊而已。”帝聞,良久
嘆息,拜顯為魚復長。方征堪,會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詔褒揚,賜帛百匹。
翻譯
張堪,字君游,南陽宛人,為郡中的大姓。張堪早年成為孤兒,把先父的財產一百餘萬都讓給了侄子。十六歲時,在長安求學,志向美雅,能夠自勵,儒生們都稱他為“聖童”。光武帝沒有顯赫時,了解張堪的志向和節操,經常稱讚褒揚。即位之後,中郎將來歙推薦張堪,徵召拜為
郎中,經三次遷升為謁者。派他負責運輸嫌帛,並送戰馬七千匹,交吳漢討伐公孫述,在途中迫任他為蜀郡太守。當時吳漢的軍隊僅剩下七天的軍糧,暗中準備船隻要撤兵。張堪聽說後,急忙馳驅至吳漢那裡,論述公孫述必敗,不應退兵之策。吳漢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顯示軟弱引誘敵兵,公孫述果然親自率兵出戰,結果在城下被擊殺。成都被攻克之後,張堪首先占據城池,檢查府庫所藏財物,收斂珍寶,全部列出名單上報,一點都沒有裝入自己腰包。他安慰招撫城中的官員百姓,蜀地之人非常歡悅。張堪在蜀郡任職兩年,被徵召回京,拜為騎都尉,後又領驃騎將軍杜茂軍營,在高柳擊敗匈奴,拜為漁陽太守。他在漁陽追捕打擊奸猾之徒,賞罰必倍,官員百姓都樂意為他
所用。匈奴曾出動一萬名騎兵入侵漁陽,張堪率騎兵數千名奔襲攻擊,大敗敵兵,漁陽界內從此安定無事。於是他令百姓在狐奴開墾稻田八千餘頃,勸諭百姓耕種,因此使郡中殷實富庶起來。百姓作歌說:“桑樹無亂枝,麥穗有雙歧,張君施政,百姓樂不可支。”任漁陽太守八年,匈奴不敢入侵邊塞。皇帝曾召見各郡負責財政的
官吏,向他們詢問風土人情及前後任職的守令有沒有能力。蜀郡計掾樊顯進奏說:“漁陽太守張堪先前在蜀地,廣施仁政,官民深得恩惠;威令嚴明,奸邪多被懲治。先前公孫述被消滅時,珍寶堆積得象山一樣,他掌握的財物,足可使十代成為巨富,但張堪離去時,只乘了一輛車轅折壞的車子,身帶些布口袋而已。”皇帝聽說,
嘆息了很久,拜樊顯為魚復縣長。正要徵召張堪,不巧他卻病故了,皇帝深為痛惜,下詔予以褒揚,賜給他家帛一百匹。
人物說明
張堪,字君游,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為南陽大姓。光武帝末起事時,對張堪節操甚為讚美。後由來歙推薦,召拜為郎中,再拜蜀郡太守。當時光武帝派吳漢征公孫述,因糧草不足欲退兵,張堪力諫止之。平公孫述後,漢軍入蜀,張堪先入城,檢閱府庫,收其珍寶,悉條例上報,秋毫無私;慰撫官民,蜀地百姓大悅。後任漁陽太守,教民致富,外抗匈奴,頗有政績,卒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