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啟秀
- 國籍:中國
- 職業:昆明軍區歌唱家
- 主要成就:演唱《紅色娘子軍》
- 代表作品:演唱《山間鈴響馬幫來》
簡介,慘劇,終點,
簡介
張啟秀在昆明軍區國防歌舞團擔任女高音歌唱家時,是一位偶像級的師長。她歌唱得很好,長得又是公認的漂亮,人很和藹,很有人格魅力,善良,體貼,照顧人。當地的邊防戰士都很喜歡她,每次她出場唱歌時都會被要求一次又一次地返場。周恩來、陳毅都很看中張啟秀的才華,每次從雲南出境時都會點名要張啟秀主持、唱歌或者伴舞。在那個沒有電視機的年代裡,電台里常常會播放張啟秀的個人演唱會,一放就是一個多小時,比如她唱的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和《紅色娘子軍》的幾首主題歌等。
慘劇
就是這樣一位受到大家尊重和愛戴的文藝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卻被錯劃為“階級敵人”、“五類分子”,被剝奪了軍裝,趕下舞台,武裝押送到雲南南澗彝族自治縣小瓦折村,進行勞動改造。在那裡,為了能活下去,她和比她小9歲、也被打成“反革命”的呂忠甫結了婚。當她第1次懷上孩子臨近分娩時,丈夫卻被派到遠處修水庫去了。彼時,她身邊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任何人的關照,她只有自己挑水、自己燒水,自己給自己接生,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卻又不幸雙雙夭折。更慘的是,她的一個孩子的遺體被房東家的狗叼著在門口撕著吃,她傷心得昏死了過去。試問世間又有多少女人、多少母親經歷過這樣的慘劇!?
終點
當張啟秀一個人從下放地回來,文工團不讓她回,於是她只能租了一間民房住下,沒有收入又懷了孩子的她只能今天跑這家,明天跑那家,希望那些過去的朋友可以幫忙度過一天又一天的艱苦日子。此時,6年下放勞動回來後的張啟秀已由一個受人景仰、才華橫溢、光彩照人的明星,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全沒半點當年的風采,浮腫、虛弱,只能靠乞討過活。張啟秀兩口子因下地工作沒空照料他們的兒子,不得已只有把他和家中的羊羔圈在一起生活。張啟秀是徹底被文化大革命打垮的悲劇人物。
現在,張啟秀已然謝世,然而,對張啟秀一家而言,文化大革命及其結束之後,不僅僅是一段歷史,而是具體到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的悲慘的遭遇。他們遭受的災難實際就是文化大革命強加於人的災難,是由每個具體的“導演”所強加的。讓人感到可悲的是,在採訪、拍攝張啟秀相關經歷的過程中,有些當事人逃得遠遠的,有些人推說不知道,還有些人在電話里就一句“不要來問我,與我沒關係”。當年傷害過張啟秀的人,非但不做良心上的自我譴責,反而把一切都往政策上推,這讓巴金老人文革結束時主張成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館的吶喊如何得以實現!?
王雲龍上中央台報選題,準備拍攝張啟秀時,她剛剛去世兩個月,所以整部《歌者》幾乎是由當事人身邊的人的回憶以及一些影像資料構成的。儘管拍攝對象已經去世,但因為拍攝張啟秀的生平並非王雲龍的一時之念,所以他還是堅持要拍。二十年前,王雲龍離開部隊成了一個文字工作者,他當時就有要把張啟秀的經歷寫成書的想法。後來,權延赤又熱心地替王雲龍聯繫了河南人民出版社的一位副社長,後者答應向他約一部20萬字的紀實文學作品,寫包括張啟秀在內的一系列文藝工作者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然而,正當王雲龍滿心歡喜地接了任務,聯繫了張啟秀和她丈夫打算開始深入採訪時,卻意外地遭到了他們的拒絕,理由是這事都已經過去了、傷口都結疤了、就別再去碰它了。那時是20世紀80年代初。王雲龍說,雖然他們是這樣答覆的,但實際上,他們真正拒絕的原因卻是害怕。不僅他們,他後來聯繫的不少當事人聽說是要用真名真姓、真實地點寫紀實文學時,都拒絕了。那時也正好遇到張啟秀的丈夫呂忠甫想要轉業到政府部門工作,採訪自然只能作罷。在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迴避是張啟秀們不得已的選擇。如今,張啟秀們終於可以說出積壓在心中幾十年的鬱悶。而王雲龍也終於可以圓他二十年前就想完成的志願了。王雲龍說自己流淚了:“她曾經是怎樣一個光彩照人的明星啊,那么地受人景仰,才華四溢,可六年下放勞動回來後的她,卻已經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全沒半點當年的風采,浮腫,虛弱,而且只能靠乞討過活,她是徹底被文革打垮的呀。”當張啟秀的兒子回憶起曾經因為父母下地工作沒空照料他,不得已只有將他和家中的羊羔圈在一起生活時,王雲龍哭了。“對張啟秀一家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段歷史,而是具體到他們每一個人身上的悲慘的遭遇。”還有一次讓王雲龍忍不住淚水的,是很多當事人回憶起張啟秀分娩時殘忍的一幕。“二十年前坐在文工團的禮堂里親耳聽平反回來的張啟秀說過這段經歷,當時所有的人都哭了。現在當人們再一次面對它,還是忍不住自己的眼淚。”王雲龍說自己之所以致力於文革題材,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自己曾經的經歷。然而可悲的就是,在採訪和拍攝的過程中,有些當事人逃得遠遠的,有些人推說不知道,還有些人在電話里就一句不要來問我與我沒關係就把他打發了。“真正願意反思的人不多,尤其是傷害過他人的人。一切都往政策上推,就使得一大批人不做良心上的自我譴責。”王雲龍略帶失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