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中醫藥專家)

張吉(中醫藥專家)

張吉,中共黨員,1930年5月出生,遼寧省錦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省錦縣
  • 出生日期:1930年5月出生
  • 職業:醫藥專家
  • 代表作品:《各家針灸醫籍選》針灸鎮痛機制與臨床》、《內經病證辨析》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學術成果,書籍著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創始人之一。
1929年5月22日出生於遼寧錦縣崔家屯行政村屯;
1938年就讀於錦縣崔家屯國小;
1943年1月入錦縣吉山高國小習;
1945年1月就讀於錦州中學;
1948年12月考入中國醫大四分校(後改為承德醫學院)學習,
1950年參與韓戰戰傷醫院救治傷員工作。1956年9月考入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學習。
1949年1月考入中國醫大四分校學習;
1951年1月畢業後先後在赤峰防疫站、熱河省榮軍療養院工作五年,醫治傷病員,幫助戰後重建;
1956年9月考入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學習六年。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第一屆本科生;
1962年至1979年, 在黑龍江中醫學院從事臨床和教學工作。任基礎教研室主任,內經教研室主任等要職;
1967年至1969年,任黑龍江中醫學院基礎教研室主任;
1969年至1970年,任職黑龍江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
1970年至1971年,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神經科進修學習神經科疾病的檢查方法及中西結合辨證論治;
1972年至1979年, 任黑龍江中醫學院內經教研室任主任;
1972年在北京參加編寫中醫基礎教材,這是第一部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的統編教材;
1979年至1998年離休: 任職北京中醫藥大學;
1979年至1982年: 任教中醫基礎教研室,從事中醫基礎教學及科研工作。1982年開始負責籌建針灸推拿系工作;
1983年被任命為針推系副主任;
1985年擔當系主任,主持全系黨政工作;
1985年被批准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1990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199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1997年又被二部一局(即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與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專家。

主要貢獻

曾主持完成國家教委博士點課題《十四經脈病候及取穴規律》研究並獲科技成果獎,主編全國高等中醫院校教材《各家針灸醫籍選》,著有《針灸鎮痛機制與臨床》、《內經病證辨析》、《經脈病候辨證與針灸論治》、《張吉辨治疑難病經驗集》等著作。

學術成果

1974年-1976年:在《哈爾濱中醫》上發表了《病機十九條臨證分析》深刻闡述了《內經》中以外感六淫及臟腑辨證的病機,並密切結合臨床進行病候分析,為《內經》理論指導臨床辨證的依據,對臨床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1978年又發表了“脾胃本質的研究概況”一文,論述了對中醫脾胃學說的現代研究方法及學術價值,及對臨床的指導作用。
1987年開始擔任國家博士點基金會科研課題“十四經脈病候及取穴規律”的研究,經過三年多的研究,完成了十四經脈病候規律及臨床症狀的研究,並完成取穴規律的研究,填補了2000多年來中醫的歷史空缺,屬於針灸經脈病候的開創性研究,因而獲得科研成果三等獎。
1996年至1999年負責《針灸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實驗研究》課題,經過3年余實驗研究,初步取得成果是經過針刺對實驗動物及哮喘病人的白細胞介素4、腫瘤壞死因子的調整作用及其機制,並對臨床產生影響。
曾合寫了《經方方論薈要》一書,是以《傷寒論》六經辨證為基礎,展現了《傷寒論》《金匱要圖》所有經方375個,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歷代名家的套用及注釋,並介紹作者套用經方的經驗,對發揚中醫藥及經方理論有突出貢獻。
曾主編《針灸學》全國統編教學參考叢書,《針灸醫籍選》,《針灸醫經選》,《名家針灸醫籍》等,針灸專業書籍深入探討了歷代針灸名家的學術思想及生平業績、醫事活動等內容,深入淺出,古為今用,弘揚中醫經典為中醫臨床實踐服務. 為中醫,針灸的傳承,發展做出居大貢獻。
在針灸理論上曾撰寫了《經脈病候辨證與針灸論治》開闢了經脈病候辨證及針灸治療的臨床指導和套用,在經脈病候及臨床治療上,具有劃時代的指導意義。
在60年的工作中,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和,一直堅持門診。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診治了大量疑難病證。善於套用中藥和針灸綜合的療法,善治冠心病、腦血管病及後遺證,高血壓、高血脂、面癱、三叉神經痹等病證,另外,對慢性退行病,如腰椎病、頸椎病、膝關節炎、肩周炎,及各種風濕免疫性疾病,有很顯著的療效和深刻的心得體會。因而在總結十多年來治療經驗,而編寫《辨治疑難病經驗集》記載疑難病25種,對其病因、病機、臨床辨證分型、針灸中藥治療方案及有效病例作了經驗總結。其卓越成績曾在新聞媒體上多次進行過報導,如中央電視台(海外版)中華醫藥欄目,以及全國唯一《中醫藥報》也經常有報導。
在中醫臨床工作中,工作,竭盡全力為病人解除疾苦,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中藥研製中也取得成果,研製了“祛風壯骨沖劑”和“化瘀蠲痹沖劑”,1995年經朝陽區衛生局批准批量生產,經過10餘年臨床驗證為效果明顯、無毒副作用的優良製劑。經過臨床診治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數千例,取得很好療效,深受患者歡迎。
在國際上,對傳播弘揚祖國中醫文化作出卓越貢獻。曾多次到日本、美國,瑞士,義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講課和進行學術交流。培養海外博士研究生數名。在國際中醫,針灸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書籍著作

一生共編著中醫著作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代表著作有:
《經脈病候辨證與針灸論治》開闢了經脈病候辨證及針灸治療的臨床指導和套用,是關於經脈病候及臨床治療,劃時代意義的醫史文獻。
《內經病候辨析》,總結《內經》180種病證,對每個病證進行精闢解釋,並聯繫後世發展及臨床辨證論治與套用,展現《內經》病候的發展源流,深入發展了《內經》學術思想。
與妻子經方大師聶惠民合編的《經方方論薈要》一書,集名家驗萃,闡經方奧義。做到了承古不泥古,立足創新 (國醫大師王玉傳評)。是當代中醫界難得的好書。
《針灸鎮痛機制與臨床》,集中討論了針灸治療各種疾病的優勢,並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列為向國外推薦的好書。當是後來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保貴才富。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編寫《中醫基礎教材》,這是第一部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的統編教材。在同期還發表了,《病機十九條臨證分析》,《脾胃本質的研究概況》等文,或深刻闡述了《內經》中以外感六淫及臟腑辨證的病機,或論述了對中醫脾胃學說的現代研究方法及學術價值,即見解獨道,又注重實踐。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辨治疑難病經驗集》於八十高齡,成書病榻上。書中記載疑難病25種,對其病因、病機、臨床辨證分型、針灸中藥治療方案及有效病例作了系統總結,甚切實用。

獲獎記錄

曾主持完成國家教委博士點課題《十四經脈病候及取穴規律》研究並獲科技成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