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召忠說軍事① 史說島爭》是一部資料翔實、文筆精練、結構清晰的軍事專著。作者站在歷史客觀的角度,以亞太國家的島嶼爭端為核心,以歷史史實為縱軸,以島嶼主權、現代海洋觀為橫剖面,運用科普知識的寫法,採取講故事的形式詳細敘述了古今中外大量證據確鑿的歷史事實,引證了國際國外許多關於應對島嶼爭端的理性認識和法律條文,最後得出自己在“捍衛國家主權原則”及“維護國家主權措施”方面的獨到見解,以此引導廣大軍事迷對島嶼爭端進行理性分析並深入思考。其中專門對國家主權,以及對中國領土、領海和領空等概念的內涵外延進行了淺嘗輒止的剖析,並把隱含在其中的“主權與和平”理念進一步細化到對“島嶼主權”的戰略思維中,藉此喚起廣大仁人志士在國家安全、國家主權、國家發展等方面的思考和作為,具有巨大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張召忠說軍事:史說島爭
- 作者:張召忠
-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 頁數:346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出版集團公司
- 外文名:History of Disputed Islands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009992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釣魚島上空陰雲未散,
南海海域又起波瀾,
從歷史的縱深審視島嶼紛爭,
用冷靜的思維洞察國家海洋戰略,
以法律的視角維護國家主權。
張召忠將軍獨家解讀島嶼紛爭,
深度剖析日本海洋戰略的本質,
詳盡闡述中國民族復興的必經之路——
走向深藍,經略海洋,
大國崛起需要滿腔熱血!
南海海域又起波瀾,
從歷史的縱深審視島嶼紛爭,
用冷靜的思維洞察國家海洋戰略,
以法律的視角維護國家主權。
張召忠將軍獨家解讀島嶼紛爭,
深度剖析日本海洋戰略的本質,
詳盡闡述中國民族復興的必經之路——
走向深藍,經略海洋,
大國崛起需要滿腔熱血!
作者簡介
張召忠,1952年生,著名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副軍職,海軍少將,專業技術三級,軍事裝備學學科帶頭人,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導師,1993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國家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全軍育才獎等多種獎勵。先後在北京大學、國防大學、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學習,研究範圍涉及科學技術與武器裝備、國際海洋法與海戰法、國際戰略與海洋戰略、現代戰爭與武裝衝突、國防管理與危機處置等。先後出版專著20多部,數千萬字。近年來出版海洋三部曲:《百年航母》《走向深藍》《規範海洋》。1992年起參與電視評論,20多年來參與大量電視廣播節目的策劃、主持和新聞評論,2014年起在廣東衛視和吉林衛視開闢講述類電視節目:《張召忠說航母》《東亞海權風雲錄》《召忠論劍》。
媒體推薦
張召忠教授所著《史說島爭》一書文稿,整體結構合理,文字凝練嚴密,表述深入淺出,通過閱讀該書基本上能對以日本“島嶼之爭”為中心的周邊海洋主權鬥爭情況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這部書稿不失為一本多年不見的著作,特別符合當前海洋權益鬥爭的現狀趨勢,也對國家安全的相關學術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序言5
第一章南海諸島爭端10
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10
南海諸島爭端的由來11
中國人最先發現並管轄南海諸島11
西方殖民帝國染指南海諸島15
日本對南海島嶼的侵占17
民國政府為維護南海主權採取的措施18
二戰後民國政府恢復對南海島礁的主權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南海諸島主權的繼承28
國際海洋法的漏洞與島礁主權爭議的激化30
中國與越南的南海島礁爭端31
越南南北分治時期對南海島嶼的態度31
統一後越南對南海諸島的態度發生了轉變35
越南大肆侵占中國南海島礁36
越南加強對已占南沙島礁的控制和開發38
中國與菲律賓的南海島礁爭端40
菲律賓南海試水,圖謀南沙島礁40
為獲取資源,菲律賓在南海跑馬占地43
鞏固既得利益,武裝挑釁不斷升級45
美國撐腰,菲律賓染指黃岩島47
加強美菲軍事同盟,開展輿論戰和法律戰49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南海島礁爭端53
馬來西亞53
印度尼西亞55
汶萊56
中國維護南海諸島主權的重大發展56
宣布南海主權範圍,各國表示贊同56
該出手時就出手——西沙海戰58
維護南沙主權,打贏赤瓜礁海戰60
第三次確定南海島礁灘洲地名63
中國在美濟礁建立永久前哨64
加強海洋立法,強化海上維權執法66
成立三沙市,維護南海主權67
第二章釣魚島爭端68
釣魚島爭端之由來68
中國對釣魚島擁有先占權70
中國在明朝時就發現並占有釣魚島70
中國發現釣魚島比日本早了512年71
日本宣布先占釣魚島是非法的、無效的72
中國對釣魚島擁有時效取得領土權74
“時效取得領土”原則不支持日本領有釣魚島主權74
日本購島是一場鬧劇,是竊取贓物的私相授受77
《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80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力軍80
《開羅宣言》強調日本竊自中國的領土必須歸還中國81
中美英三國發布最後通牒83
德國認罪,日本認輸,軍國主義復活準備再戰88
“舊金山對日和約”與《歸還衝繩協定》90
美扶植日本,遏制中蘇,非法操縱舊金山和會90
“舊金山對日和約”為釣魚島主權爭端埋下禍根93
借《歸還衝繩協定》,美國將釣魚島轉讓給日本94
中日邦交正常化,釣魚島爭端暫時擱置97
第三章琉球群島爭端100
封鎖中國的堅固防線100
薩南諸島與大隅海峽100
琉球諸島與美軍基地101
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103
琉球王國的歷史變遷104
明清時期,琉球是中國的藩屬國104
明治維新後,日本侵占琉球105
日本投降,美國託管琉球109
第四章沖之鳥礁爭端112
是島是礁關係重大113
變礁為島,讓礁盤長出水面114
自古以來是礁不是島114
變礁為島115
依託沖之鳥礁,在太平洋上跑馬占地117
日本跑馬占地117
中韓堅決反對118
點石成金,日本打造太平洋前進基地121
第五章獨島(竹島)爭端124
無人小島引發爭端125
誰先發現,誰先占領126
朝令夕改,美國為獨島爭端埋下伏筆127
維護主權,韓國用行動來說話130
奪占獨島,韓國軍警大打出手130
義士洪淳七把“韓國領”刻上獨島133
維權執法,對獨島進行實際管控135
總統登島,捍衛主權一馬當先138
官民互動,萬眾一心守護獨島140
第六章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爭端145
北太平洋上的戰略要地145
島嶼歸屬,戰勝國說了算146
歷史上的千島群島146
中國庫頁島成為日俄爭奪的肥肉147
蘇聯對日宣戰,美英投桃報李148
《日蘇中立條約》148
雅爾達會議148
對日宣戰,蘇聯收復失地151
北千島群島登入作戰151
蘇聯占領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152
東西方反目為敵,蘇聯乘機嚴控四島153
利用島爭,美在日、蘇間栽種仇恨154
遏制中蘇,美國扶持日本154
美國作法,島嶼爭端風雨再起155
蘇聯解體,俄羅斯提出解決問題新方案157
對日示弱,俄羅斯人窮志短157
守島還是讓島,態度強硬的格拉喬夫158
為了俄羅斯的利益,愛國將領護島盡責159
梅普聯手,鐵心守島建島163
俄羅斯強硬,日本無可奈何163
俄羅斯領土很多,但是沒有一寸是多餘的165
領土主權沒有談判,只有戰爭166
第七章日本海洋政策168
四次瓜分海洋,沿海國家不斷擴張168
第一次瓜分海洋168
第二次瓜分海洋169
第三次瓜分海洋170
第四次瓜分海洋171
加速海洋立法,開拓萬里波濤173
海洋立國,爭奪生存空間173
國內立法,為爭奪領土提供依據174
爭島占礁,全面經略海洋176
利慾薰心,共同開發擱淺179
悍然開火射擊,日艦擊沉漁船181
日本海空一體圍追堵截,“長漁3750”船終被擊沉181
日本膽大妄為,居然在中國海域擊沉可疑漁船183
肆意妄為,日非法劃定防空識別區184
什麼叫防空識別區184
防空識別區,東海最危險的空域185
空中攔截,雙方對峙動作頻頻186
第八章國家主權的界定189
美國航母進入黃海是否侵犯了中國主權189
國家領土主權191
領土的獲得方式191
領土的法律地位192
領土的主權原則193
中國的領土範圍194
中國的海上島嶼195
中國的島嶼爭端197
國家領海主權199
內水主權199
領海主權200
中國的領海範圍201
沿海國在領海內的權利203
國家領空主權205
國家群島主權206
捍衛國家主權的原則208
《國際法原則宣言》208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210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211
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民族自決213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214
忠誠履行國際義務216
禁止侵略戰爭218
第九章中國國家主權的維護219
國家領土主權的維護219
國家爭議領土的維護221
國家海洋權益的維護223
第十章為維護國家主權而戰——馬島海戰的啟示225
領土爭端談判不成,唯有通過戰爭解決225
馬島海戰,吸引全球目光228
萬里遠征,74天奪回馬島228
二戰後第一次進行海上大封鎖231
英國第一次沒有大型航母參戰234
輕型航空母艦第一次開赴前線237
艦載預警直升機第一次實戰238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第一次參戰239
英阿海軍第一次海空飛彈戰240
馬島海戰,英國商船總動員242
商船快速動員改裝航空母艦242
商船動員為海軍快速提供支援244
商船動員是戰時海軍力量的重要補充248
商船隊是戰時海軍兵力的戰略預備隊250
現代海戰是綜合國力的決戰251
要有配套的軍工生產動員251
要有健全的戰時動員體制254
要有平戰結合的轉換機制255
後記:“軍事熱”中的冷思考257
“軍事熱”席捲全國257
“軍事熱”是怎樣熱起來的258
為什麼會興起“軍事熱”262
面對“軍事熱”,為何要“冷思考”265
第一章南海諸島爭端10
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10
南海諸島爭端的由來11
中國人最先發現並管轄南海諸島11
西方殖民帝國染指南海諸島15
日本對南海島嶼的侵占17
民國政府為維護南海主權採取的措施18
二戰後民國政府恢復對南海島礁的主權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南海諸島主權的繼承28
國際海洋法的漏洞與島礁主權爭議的激化30
中國與越南的南海島礁爭端31
越南南北分治時期對南海島嶼的態度31
統一後越南對南海諸島的態度發生了轉變35
越南大肆侵占中國南海島礁36
越南加強對已占南沙島礁的控制和開發38
中國與菲律賓的南海島礁爭端40
菲律賓南海試水,圖謀南沙島礁40
為獲取資源,菲律賓在南海跑馬占地43
鞏固既得利益,武裝挑釁不斷升級45
美國撐腰,菲律賓染指黃岩島47
加強美菲軍事同盟,開展輿論戰和法律戰49
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南海島礁爭端53
馬來西亞53
印度尼西亞55
汶萊56
中國維護南海諸島主權的重大發展56
宣布南海主權範圍,各國表示贊同56
該出手時就出手——西沙海戰58
維護南沙主權,打贏赤瓜礁海戰60
第三次確定南海島礁灘洲地名63
中國在美濟礁建立永久前哨64
加強海洋立法,強化海上維權執法66
成立三沙市,維護南海主權67
第二章釣魚島爭端68
釣魚島爭端之由來68
中國對釣魚島擁有先占權70
中國在明朝時就發現並占有釣魚島70
中國發現釣魚島比日本早了512年71
日本宣布先占釣魚島是非法的、無效的72
中國對釣魚島擁有時效取得領土權74
“時效取得領土”原則不支持日本領有釣魚島主權74
日本購島是一場鬧劇,是竊取贓物的私相授受77
《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80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力軍80
《開羅宣言》強調日本竊自中國的領土必須歸還中國81
中美英三國發布最後通牒83
德國認罪,日本認輸,軍國主義復活準備再戰88
“舊金山對日和約”與《歸還衝繩協定》90
美扶植日本,遏制中蘇,非法操縱舊金山和會90
“舊金山對日和約”為釣魚島主權爭端埋下禍根93
借《歸還衝繩協定》,美國將釣魚島轉讓給日本94
中日邦交正常化,釣魚島爭端暫時擱置97
第三章琉球群島爭端100
封鎖中國的堅固防線100
薩南諸島與大隅海峽100
琉球諸島與美軍基地101
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103
琉球王國的歷史變遷104
明清時期,琉球是中國的藩屬國104
明治維新後,日本侵占琉球105
日本投降,美國託管琉球109
第四章沖之鳥礁爭端112
是島是礁關係重大113
變礁為島,讓礁盤長出水面114
自古以來是礁不是島114
變礁為島115
依託沖之鳥礁,在太平洋上跑馬占地117
日本跑馬占地117
中韓堅決反對118
點石成金,日本打造太平洋前進基地121
第五章獨島(竹島)爭端124
無人小島引發爭端125
誰先發現,誰先占領126
朝令夕改,美國為獨島爭端埋下伏筆127
維護主權,韓國用行動來說話130
奪占獨島,韓國軍警大打出手130
義士洪淳七把“韓國領”刻上獨島133
維權執法,對獨島進行實際管控135
總統登島,捍衛主權一馬當先138
官民互動,萬眾一心守護獨島140
第六章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爭端145
北太平洋上的戰略要地145
島嶼歸屬,戰勝國說了算146
歷史上的千島群島146
中國庫頁島成為日俄爭奪的肥肉147
蘇聯對日宣戰,美英投桃報李148
《日蘇中立條約》148
雅爾達會議148
對日宣戰,蘇聯收復失地151
北千島群島登入作戰151
蘇聯占領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152
東西方反目為敵,蘇聯乘機嚴控四島153
利用島爭,美在日、蘇間栽種仇恨154
遏制中蘇,美國扶持日本154
美國作法,島嶼爭端風雨再起155
蘇聯解體,俄羅斯提出解決問題新方案157
對日示弱,俄羅斯人窮志短157
守島還是讓島,態度強硬的格拉喬夫158
為了俄羅斯的利益,愛國將領護島盡責159
梅普聯手,鐵心守島建島163
俄羅斯強硬,日本無可奈何163
俄羅斯領土很多,但是沒有一寸是多餘的165
領土主權沒有談判,只有戰爭166
第七章日本海洋政策168
四次瓜分海洋,沿海國家不斷擴張168
第一次瓜分海洋168
第二次瓜分海洋169
第三次瓜分海洋170
第四次瓜分海洋171
加速海洋立法,開拓萬里波濤173
海洋立國,爭奪生存空間173
國內立法,為爭奪領土提供依據174
爭島占礁,全面經略海洋176
利慾薰心,共同開發擱淺179
悍然開火射擊,日艦擊沉漁船181
日本海空一體圍追堵截,“長漁3750”船終被擊沉181
日本膽大妄為,居然在中國海域擊沉可疑漁船183
肆意妄為,日非法劃定防空識別區184
什麼叫防空識別區184
防空識別區,東海最危險的空域185
空中攔截,雙方對峙動作頻頻186
第八章國家主權的界定189
美國航母進入黃海是否侵犯了中國主權189
國家領土主權191
領土的獲得方式191
領土的法律地位192
領土的主權原則193
中國的領土範圍194
中國的海上島嶼195
中國的島嶼爭端197
國家領海主權199
內水主權199
領海主權200
中國的領海範圍201
沿海國在領海內的權利203
國家領空主權205
國家群島主權206
捍衛國家主權的原則208
《國際法原則宣言》208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210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211
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民族自決213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214
忠誠履行國際義務216
禁止侵略戰爭218
第九章中國國家主權的維護219
國家領土主權的維護219
國家爭議領土的維護221
國家海洋權益的維護223
第十章為維護國家主權而戰——馬島海戰的啟示225
領土爭端談判不成,唯有通過戰爭解決225
馬島海戰,吸引全球目光228
萬里遠征,74天奪回馬島228
二戰後第一次進行海上大封鎖231
英國第一次沒有大型航母參戰234
輕型航空母艦第一次開赴前線237
艦載預警直升機第一次實戰238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第一次參戰239
英阿海軍第一次海空飛彈戰240
馬島海戰,英國商船總動員242
商船快速動員改裝航空母艦242
商船動員為海軍快速提供支援244
商船動員是戰時海軍力量的重要補充248
商船隊是戰時海軍兵力的戰略預備隊250
現代海戰是綜合國力的決戰251
要有配套的軍工生產動員251
要有健全的戰時動員體制254
要有平戰結合的轉換機制255
後記:“軍事熱”中的冷思考257
“軍事熱”席捲全國257
“軍事熱”是怎樣熱起來的258
為什麼會興起“軍事熱”262
面對“軍事熱”,為何要“冷思考”265
後記
後記“軍事熱”中的冷思考
很多軍事愛好者經常對我說,他們是讀著我的書、看著我的電視成長起來的。是啊,屈指算來,我做電視評論已有22年,而專職軍事研究已有44年了。真是時光不饒人啊,當年的“小張”、後來的“老張”,如今已經變成了“張老”。當你重讀我15年前發表過的這些文字的時候,一定會勾起你諸多的回憶。回憶往往是美好的,而思考則一定是深沉的。
“軍事熱”席捲全國
正當全球大規模裁軍的時候,在中國城鄉的街頭巷尾卻掀起了一股“軍事熱”,花花綠綠的報紙雜誌封面格外搶眼,坦克、飛機、大炮、航母與香車、美女的玉照一起打扮著蕭條的書市和破舊的書攤,讓人頗有一股剛柔相濟、風馬牛不相及之感。知道行情的國內人士,大概了解這是一股正在興起的“軍事熱”,大寫手和一流炒家們在培育著似懂非懂的新一代“兵器迷”,而痴迷於兵器的人們又在用力烘托著一個沒有基礎、缺乏內涵的書報市場,“軍事熱”的泡沫就此被不斷地釀造和膨脹著。不知情的外國人,比如初來乍到的外國遊客,或者新近剛剛到任的外國駐華武官,要是到書攤、書市上轉悠一圈,非把他們嚇壞了不可。我想他們發回國內的第一份報告可能就是:“中國正在擴軍備戰,全民正在大搞軍備競賽,戰爭似有一觸即發之勢。”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現象?全民國防觀提高的一個重要表達?人民關心國防、關心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種新圖騰?科學普及事業高度發達的一種象徵?還是一種社會虛無主義、超現實主義、唯利是圖及恐高(恐懼高技術)主義的大顯露?
我雖然從1970年就開始涉足軍事領域,但只是從1980年才開始專職從事軍事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20年來,先後比較系統地跟蹤和研究過世界各國武器裝備發展,國際戰略格局及周邊形勢,現代局部戰爭與武裝衝突,國際海洋法及海戰法等。應該說,在這個領域中雖然有些方面研究還不深入,但我自感還是有一點發言權的,因為我一直進行專業化的軍事研究工作,從來沒有離開過第一線,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每天我都在跟蹤和研究,所以對於上述問題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應該說是能夠說清楚的。但是現在,面對撲面而來的這股“軍事熱”,我居然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甚至對有些東西感到很反感、很厭倦、很失落。故此,我抱著暢談一家之言而不怕得罪同僚和新生代的精神,與大家共同探索一些問題,給我們這個奇怪的軍事書報市場把把脈。
“軍事熱"是怎樣熱起來的
一說到軍事問題,通常習慣用的詞有這么幾個:國防熱,軍事熱,戰爭熱,兵器熱。凡是迷戀這些問題的人,大家就稱他們為××迷,如兵器迷、軍事迷等。所以,當你看到“軍事熱”這個詞的時候,肯定很生分,好像滿大街都在賣軍火似的,幾乎無刊不涉軍事,涉軍事無不涉兵器。不管什麼報紙雜誌,無論什麼文章內容,編輯、記者們總喜歡配上幾張不三不四、不倫不類甚至不著邊際的武器裝備圖片,搞得到處殺氣騰騰,火藥味甚濃。這股“軍事熱”究竟是什麼時候興起來的呢?對此,我沒有做過詳細考證,但憑著我自己的從業經驗來判斷,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海灣戰爭前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的歷史相當長,最遠可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此間,世界及中國都發生了數千次大規模戰爭,武器裝備也從冷兵器、熱兵器發展到核武器和信息化武器,軍事裝備、戰爭和戰略都發生了一系列根本lf生革命l生變化。但是,回顧這些歷史,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那么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儘管有那么多令人激動的時刻和重大變革,但關於武器裝備、戰爭、軍事方面的文章、圖片、圖書卻少得可憐。撰稿的作者基本上局限於專職研究人員,業餘作者極少,即便是有些人對兵器、作戰感興趣,也只是喜歡閱讀、收藏和供聊天吹牛時有點談資而已。
國家為了進行科學普及,曾長期資助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讀物。其中堅持下來的有《兵器知識》《艦船知識》和《航空知識》等雜誌。在報紙方面,可能只有《解放軍報》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但在此之前的軍報並沒有開闢專刊、專欄專門刊載武器裝備的文章,只是在科技欄目中有所涉及,文章並不是很多。其他公開發行的報紙很少涉及軍事內容,更談不上介紹武器裝備這樣專門的知識。電視、廣播在此之前雖然有一些軍事方面的節目,但沒有專門介紹武器裝備的欄目,更沒有對正在進行中的重大事件和戰爭進行現場評述的節目。
海灣戰爭後
1990年開始的海灣危機和1991年的海灣戰爭,歷時半年之久,數十個國家參加,真刀真槍地較量,陸、海、空三軍全面參戰,外加電子戰、航天偵察和核、生、化武器的威脅,使這場二戰後以來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具有極大的神秘感,因此對軍事愛好者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海灣戰爭期間,在新聞宣傳方面,一開始的幾天內,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基本上用較大篇幅進行了戰況報導,但沒有對戰況進行軍事評述。
一場突如其來的現代化戰爭,一下子打破了人們對戰爭、軍事的那種神秘感,人們期望透過各種媒體去了解和掌握現代化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可惜,戰爭沒打幾天,各新聞單位就接到緊急通知,凡涉及戰爭內容的報導要嚴加控制,海灣戰爭宣傳因此而大幅降溫。除在當天的少量新聞中有所披露外,老百姓基本上搞不清楚誰參戰了,打得怎么樣,用什麼武器裝備作戰,戰爭中有哪些特點和規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有哪些不同,等等。當時對戰爭進行研究的,主要是專門的研究工作者,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夠看到內部資料,才能夠看到英文的資料。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我通過內部渠道得以觀看從衛星上收錄下來的CNN電視節目,並應邀參與了兩本書的撰稿,一本是長征出版社的《海外新兵器》,一本是兵器工業出版社的《海灣硝煙》。這兩本書稿都是伴著戰爭的硝煙,日夜加班寫出來的。出版社原打算在戰爭進行中出版發行,結果前者因審查原因被推遲一兩年以後才出版,後者則趕在海灣戰爭結束的當天正式上市。據出版社講,《海灣硝煙》是唯一一本在戰爭進行過程中撰寫完成並出版的較高水平的專著。當時的報紙雜誌都很“聽招呼”,對於宣傳美軍先進武器裝備大都諱莫如深,因為誰都怕被扣上一個“崇洋媚外、炫耀美軍武力、崇尚高技術武器”的罪名。
……
惡性炒作,貽害無窮
惡性炒作和釀造泡沫的做法非常有害:
首先,宣揚偽科學。軍事類報刊上主要是刊載一些武器裝備的文章和圖片,且各家刊載的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是看版面處理和美術設計的花樣如何。從網上扒下來武器裝備圖片,再從武器裝備手冊中翻騰幾條說明,然後大標題一掛,大幅照片一登,便隆重推出。每每看到這些東西,我都感到心寒,很噁心,因為太低俗。在中國的書市上,你幾乎看不到一本《海底兩萬里》那樣的傳世佳作,科學幻想、科學普及的圖書也很少,而一些武器裝備介紹的圖書到處都是,這算什麼?這怎么能夠算是科普作品呢?沒有科學原理的介紹,沒有科學規律的探索,沒有一點點科學的創新,閱讀後給人留不下任何印象,這種東西只能是資訊時代的垃圾。從東西方觀念來看,西方人比較重視未來研究,東方則更注重傳統經驗。100多年前,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許多構想目前都已經成為現實。從西方的軍事文藝作品來看,習慣於創作一些未來的軍事戰爭和軍事裝備作品,如《從大西洋底來的人》《星球大戰》《未來戰士》《超人》等,相反,在這方面我們卻很少,更多的是反覆炒作傳統和歷史題材,比如三國、西遊、紅樓、宮廷爭鬥以及三個和尚等。
其次,宣揚虛無主義。堂而皇之地用那么多版面、文字和報刊來介紹一些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武器裝備,有什麼意思?當然,我們學習和借鑑是需要的,但僅僅憑裝備外形就能學習和借鑑了嗎?我們的宣傳和研究如果只是停留在這樣一個檔次上不是很可笑嗎?不加分析隨隨便便地大量報導外國的武器裝備,還特別加上如何如何先進、怎樣怎樣無敵之類的煽情造勢之詞,你是要千什麼?是要說明人家有這玩意兒咱沒有,人家的東西比咱們的先進,要是真打起來,咱打不過是嗎?這不是宣傳虛無主義嗎?整天都是這些東西,在人們眼裡這些玩意兒就是高技術武器,這簡直是誤導。有時我在想,如果我們的報刊刊載的不是外國武器裝備,而是美國的洗衣機、電冰櫃、空調和計算機,老百姓會有什麼感覺?你這不是在給人家老外做免費廣告嗎?這不是冒傻氣嗎?這不是幫著人家來嚇唬自己人嗎?你打算滅掉咱們自己的民族工業嗎?
最後,宣揚暴力犯罪。小孩子從小就喜歡兵器是件好事,但需要講明白道理,比如一架飛機,它是怎樣飛起來的?為什麼能飛那么快?飛彈是怎樣發射出去的?等等,讓孩子從小有一種神秘感,求知慾,用這樣的方式來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如果報刊上總是簡單地刊載一些兵器圖片,或者如何如何先進的性能指標,那肯定會引導人們去對比,數數兒,看看美國有多少飛機、多少艦艇,什麼年代的,航程多少,裝多少枚飛彈,等等,朋友們在一起吹牛都拿這些東西來說事兒。長此以往,如果過多地宣揚這些東西,很可能造就一批軍事狂、武器狂、戰爭狂,培養出一批喜歡打仗,喜歡惹事兒,喜歡暴力的犯罪分子。前些年就曾經出現過一些怪事,有的媒體刊登並出售希特勒和日本軍國主義者的軍服、佩刀、武器和徽章等,軍事迷可以前去買一套,把自己打扮成納粹軍官或者日本武夫,然後準備千什麼呢?一個遭受侵略和奴役的民族怎么就忘記了那些悲慘的往事,反而回過頭來替帝國主義招魂呢?我真擔心,我們一些不負責任的報導,一些過度炫耀武力和兵器的宣傳,會培養和造就一些未來危及和平與安全的好戰分子或恐怖分子。
國防和軍事問題是非常繁雜的,有很高深的學問,通常來講光靠愛好是沒有辦法精通這些問題的。你可能自己感到懂了許多,但你那些知識可能只是些皮毛,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所以不要坐井觀天,應該勤學習、多研究、慎下筆。武器裝備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是一個基礎性的東西,武器裝備只有和人、戰法、軍事理論、軍事謀略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僅僅介紹兵器容易誤導讀者,在介紹兵器時不進行巨觀綜合的分析,又容易起反作用。
我強烈呼籲:我們的軍事類報刊,應該把重點放到3個方面來進行宣傳報導:一是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就是未來戰爭什麼樣?怎么打?對國際形勢有哪些影響?我們面臨哪些威脅和挑戰?要讓老百姓清楚這些才行。二是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現狀、特點及趨勢。要介紹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原理和趨勢,不僅要介紹其先進性,而且要分析其弱點,要打破不可戰勝的神話。三是要宣傳國防和軍隊建設。重點是增強全民的國防觀念,提高人民的國防意識,號召人民熱愛國防,關心軍隊建設,增強軍民關係,做好人民戰爭的準備,在自己的崗位上如何為增強綜合國力、民族凝聚力和戰爭潛力而做出貢獻。
從事軍事寫作、編輯和出版的同志們為我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文所述絕無意攻擊任何人、任何報刊,只是對當前這種奇怪現象提出質疑,希望引起各方面的重視。如有不妥,歡迎大家討論指正。 張召忠
2014年6月30日
很多軍事愛好者經常對我說,他們是讀著我的書、看著我的電視成長起來的。是啊,屈指算來,我做電視評論已有22年,而專職軍事研究已有44年了。真是時光不饒人啊,當年的“小張”、後來的“老張”,如今已經變成了“張老”。當你重讀我15年前發表過的這些文字的時候,一定會勾起你諸多的回憶。回憶往往是美好的,而思考則一定是深沉的。
“軍事熱”席捲全國
正當全球大規模裁軍的時候,在中國城鄉的街頭巷尾卻掀起了一股“軍事熱”,花花綠綠的報紙雜誌封面格外搶眼,坦克、飛機、大炮、航母與香車、美女的玉照一起打扮著蕭條的書市和破舊的書攤,讓人頗有一股剛柔相濟、風馬牛不相及之感。知道行情的國內人士,大概了解這是一股正在興起的“軍事熱”,大寫手和一流炒家們在培育著似懂非懂的新一代“兵器迷”,而痴迷於兵器的人們又在用力烘托著一個沒有基礎、缺乏內涵的書報市場,“軍事熱”的泡沫就此被不斷地釀造和膨脹著。不知情的外國人,比如初來乍到的外國遊客,或者新近剛剛到任的外國駐華武官,要是到書攤、書市上轉悠一圈,非把他們嚇壞了不可。我想他們發回國內的第一份報告可能就是:“中國正在擴軍備戰,全民正在大搞軍備競賽,戰爭似有一觸即發之勢。”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現象?全民國防觀提高的一個重要表達?人民關心國防、關心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種新圖騰?科學普及事業高度發達的一種象徵?還是一種社會虛無主義、超現實主義、唯利是圖及恐高(恐懼高技術)主義的大顯露?
我雖然從1970年就開始涉足軍事領域,但只是從1980年才開始專職從事軍事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20年來,先後比較系統地跟蹤和研究過世界各國武器裝備發展,國際戰略格局及周邊形勢,現代局部戰爭與武裝衝突,國際海洋法及海戰法等。應該說,在這個領域中雖然有些方面研究還不深入,但我自感還是有一點發言權的,因為我一直進行專業化的軍事研究工作,從來沒有離開過第一線,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每天我都在跟蹤和研究,所以對於上述問題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應該說是能夠說清楚的。但是現在,面對撲面而來的這股“軍事熱”,我居然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甚至對有些東西感到很反感、很厭倦、很失落。故此,我抱著暢談一家之言而不怕得罪同僚和新生代的精神,與大家共同探索一些問題,給我們這個奇怪的軍事書報市場把把脈。
“軍事熱"是怎樣熱起來的
一說到軍事問題,通常習慣用的詞有這么幾個:國防熱,軍事熱,戰爭熱,兵器熱。凡是迷戀這些問題的人,大家就稱他們為××迷,如兵器迷、軍事迷等。所以,當你看到“軍事熱”這個詞的時候,肯定很生分,好像滿大街都在賣軍火似的,幾乎無刊不涉軍事,涉軍事無不涉兵器。不管什麼報紙雜誌,無論什麼文章內容,編輯、記者們總喜歡配上幾張不三不四、不倫不類甚至不著邊際的武器裝備圖片,搞得到處殺氣騰騰,火藥味甚濃。這股“軍事熱”究竟是什麼時候興起來的呢?對此,我沒有做過詳細考證,但憑著我自己的從業經驗來判斷,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
海灣戰爭前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之前的歷史相當長,最遠可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此間,世界及中國都發生了數千次大規模戰爭,武器裝備也從冷兵器、熱兵器發展到核武器和信息化武器,軍事裝備、戰爭和戰略都發生了一系列根本lf生革命l生變化。但是,回顧這些歷史,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那么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儘管有那么多令人激動的時刻和重大變革,但關於武器裝備、戰爭、軍事方面的文章、圖片、圖書卻少得可憐。撰稿的作者基本上局限於專職研究人員,業餘作者極少,即便是有些人對兵器、作戰感興趣,也只是喜歡閱讀、收藏和供聊天吹牛時有點談資而已。
國家為了進行科學普及,曾長期資助出版了一系列科普讀物。其中堅持下來的有《兵器知識》《艦船知識》和《航空知識》等雜誌。在報紙方面,可能只有《解放軍報》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但在此之前的軍報並沒有開闢專刊、專欄專門刊載武器裝備的文章,只是在科技欄目中有所涉及,文章並不是很多。其他公開發行的報紙很少涉及軍事內容,更談不上介紹武器裝備這樣專門的知識。電視、廣播在此之前雖然有一些軍事方面的節目,但沒有專門介紹武器裝備的欄目,更沒有對正在進行中的重大事件和戰爭進行現場評述的節目。
海灣戰爭後
1990年開始的海灣危機和1991年的海灣戰爭,歷時半年之久,數十個國家參加,真刀真槍地較量,陸、海、空三軍全面參戰,外加電子戰、航天偵察和核、生、化武器的威脅,使這場二戰後以來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具有極大的神秘感,因此對軍事愛好者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海灣戰爭期間,在新聞宣傳方面,一開始的幾天內,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基本上用較大篇幅進行了戰況報導,但沒有對戰況進行軍事評述。
一場突如其來的現代化戰爭,一下子打破了人們對戰爭、軍事的那種神秘感,人們期望透過各種媒體去了解和掌握現代化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可惜,戰爭沒打幾天,各新聞單位就接到緊急通知,凡涉及戰爭內容的報導要嚴加控制,海灣戰爭宣傳因此而大幅降溫。除在當天的少量新聞中有所披露外,老百姓基本上搞不清楚誰參戰了,打得怎么樣,用什麼武器裝備作戰,戰爭中有哪些特點和規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有哪些不同,等等。當時對戰爭進行研究的,主要是專門的研究工作者,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夠看到內部資料,才能夠看到英文的資料。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我通過內部渠道得以觀看從衛星上收錄下來的CNN電視節目,並應邀參與了兩本書的撰稿,一本是長征出版社的《海外新兵器》,一本是兵器工業出版社的《海灣硝煙》。這兩本書稿都是伴著戰爭的硝煙,日夜加班寫出來的。出版社原打算在戰爭進行中出版發行,結果前者因審查原因被推遲一兩年以後才出版,後者則趕在海灣戰爭結束的當天正式上市。據出版社講,《海灣硝煙》是唯一一本在戰爭進行過程中撰寫完成並出版的較高水平的專著。當時的報紙雜誌都很“聽招呼”,對於宣傳美軍先進武器裝備大都諱莫如深,因為誰都怕被扣上一個“崇洋媚外、炫耀美軍武力、崇尚高技術武器”的罪名。
……
惡性炒作,貽害無窮
惡性炒作和釀造泡沫的做法非常有害:
首先,宣揚偽科學。軍事類報刊上主要是刊載一些武器裝備的文章和圖片,且各家刊載的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是看版面處理和美術設計的花樣如何。從網上扒下來武器裝備圖片,再從武器裝備手冊中翻騰幾條說明,然後大標題一掛,大幅照片一登,便隆重推出。每每看到這些東西,我都感到心寒,很噁心,因為太低俗。在中國的書市上,你幾乎看不到一本《海底兩萬里》那樣的傳世佳作,科學幻想、科學普及的圖書也很少,而一些武器裝備介紹的圖書到處都是,這算什麼?這怎么能夠算是科普作品呢?沒有科學原理的介紹,沒有科學規律的探索,沒有一點點科學的創新,閱讀後給人留不下任何印象,這種東西只能是資訊時代的垃圾。從東西方觀念來看,西方人比較重視未來研究,東方則更注重傳統經驗。100多年前,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許多構想目前都已經成為現實。從西方的軍事文藝作品來看,習慣於創作一些未來的軍事戰爭和軍事裝備作品,如《從大西洋底來的人》《星球大戰》《未來戰士》《超人》等,相反,在這方面我們卻很少,更多的是反覆炒作傳統和歷史題材,比如三國、西遊、紅樓、宮廷爭鬥以及三個和尚等。
其次,宣揚虛無主義。堂而皇之地用那么多版面、文字和報刊來介紹一些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武器裝備,有什麼意思?當然,我們學習和借鑑是需要的,但僅僅憑裝備外形就能學習和借鑑了嗎?我們的宣傳和研究如果只是停留在這樣一個檔次上不是很可笑嗎?不加分析隨隨便便地大量報導外國的武器裝備,還特別加上如何如何先進、怎樣怎樣無敵之類的煽情造勢之詞,你是要千什麼?是要說明人家有這玩意兒咱沒有,人家的東西比咱們的先進,要是真打起來,咱打不過是嗎?這不是宣傳虛無主義嗎?整天都是這些東西,在人們眼裡這些玩意兒就是高技術武器,這簡直是誤導。有時我在想,如果我們的報刊刊載的不是外國武器裝備,而是美國的洗衣機、電冰櫃、空調和計算機,老百姓會有什麼感覺?你這不是在給人家老外做免費廣告嗎?這不是冒傻氣嗎?這不是幫著人家來嚇唬自己人嗎?你打算滅掉咱們自己的民族工業嗎?
最後,宣揚暴力犯罪。小孩子從小就喜歡兵器是件好事,但需要講明白道理,比如一架飛機,它是怎樣飛起來的?為什麼能飛那么快?飛彈是怎樣發射出去的?等等,讓孩子從小有一種神秘感,求知慾,用這樣的方式來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如果報刊上總是簡單地刊載一些兵器圖片,或者如何如何先進的性能指標,那肯定會引導人們去對比,數數兒,看看美國有多少飛機、多少艦艇,什麼年代的,航程多少,裝多少枚飛彈,等等,朋友們在一起吹牛都拿這些東西來說事兒。長此以往,如果過多地宣揚這些東西,很可能造就一批軍事狂、武器狂、戰爭狂,培養出一批喜歡打仗,喜歡惹事兒,喜歡暴力的犯罪分子。前些年就曾經出現過一些怪事,有的媒體刊登並出售希特勒和日本軍國主義者的軍服、佩刀、武器和徽章等,軍事迷可以前去買一套,把自己打扮成納粹軍官或者日本武夫,然後準備千什麼呢?一個遭受侵略和奴役的民族怎么就忘記了那些悲慘的往事,反而回過頭來替帝國主義招魂呢?我真擔心,我們一些不負責任的報導,一些過度炫耀武力和兵器的宣傳,會培養和造就一些未來危及和平與安全的好戰分子或恐怖分子。
國防和軍事問題是非常繁雜的,有很高深的學問,通常來講光靠愛好是沒有辦法精通這些問題的。你可能自己感到懂了許多,但你那些知識可能只是些皮毛,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所以不要坐井觀天,應該勤學習、多研究、慎下筆。武器裝備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是一個基礎性的東西,武器裝備只有和人、戰法、軍事理論、軍事謀略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僅僅介紹兵器容易誤導讀者,在介紹兵器時不進行巨觀綜合的分析,又容易起反作用。
我強烈呼籲:我們的軍事類報刊,應該把重點放到3個方面來進行宣傳報導:一是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和規律。就是未來戰爭什麼樣?怎么打?對國際形勢有哪些影響?我們面臨哪些威脅和挑戰?要讓老百姓清楚這些才行。二是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現狀、特點及趨勢。要介紹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原理和趨勢,不僅要介紹其先進性,而且要分析其弱點,要打破不可戰勝的神話。三是要宣傳國防和軍隊建設。重點是增強全民的國防觀念,提高人民的國防意識,號召人民熱愛國防,關心軍隊建設,增強軍民關係,做好人民戰爭的準備,在自己的崗位上如何為增強綜合國力、民族凝聚力和戰爭潛力而做出貢獻。
從事軍事寫作、編輯和出版的同志們為我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文所述絕無意攻擊任何人、任何報刊,只是對當前這種奇怪現象提出質疑,希望引起各方面的重視。如有不妥,歡迎大家討論指正。 張召忠
2014年6月30日
序言
序言
1974-1978年,我在北京大學東語系學習阿拉伯語。由於從小在農村長大,18歲參軍入伍後一直待在山溝里,好不容易上個大學又學了這么個不招人待見的小語種,所以見識不多,孤陋寡聞。
1979年7月,第一次出國就到了伊拉克。我去的第二天,薩達姆推翻貝克爾的統治擔任伊拉克總統。到了伊拉克之後,看什麼都新鮮,伊拉克給我總的印象是經濟富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美滿。由於語言上能夠和當地人相互溝通,所以交了很多朋友,也時常到他們家裡做客,因而對當地人的生活狀況有所了解。
那一年我27歲,月工資52元,折合伊拉克貨幣大約7個第納爾。與我年齡相仿的當地青年人,每天的工資大約10個第納爾,也就是說我乾一個月拿到的錢還不如人家一天的工資多。3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般都有車有房,車全部都是賓士、寶馬這樣的名車,房子一般都是二三百平方米的兩層樓,帶一個大院子和兩個車庫的那種。在當時,我連一輛腳踏車也買不起,更不用說房子了(直到40歲左右我才分到一個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之前都是一家三口人擠在一個筒子樓里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裡,使用公共衛生間,在樓道里做飯)。
1980年9月的一天,我平時最要好的一個朋友來跟我告別,說是他要結婚了,然後去巴黎度蜜月。可僅僅過了一周的時間,他就回來了。那一天,他匆匆忙忙地趕來,對我說是要上前線,因為伊拉克與伊朗爆發了戰爭。我很吃驚地問他:“你怎么知道的?你為啥回來?你在巴黎度你的蜜月多好!”他對我說:“我在法國看到戰爭爆發的新聞就立即趕回來了,因為我們國家有規定,年滿18歲以上的適齡青年必須應徵入伍。”
同樣作為一個年輕軍人,我當時為他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所震撼!
我和他擁抱了一下,就這樣告別了。從那時起,伊拉克就陷入戰亂之中,伊朗的飛機天天在頭頂上轉悠,到處扔炸彈,很是嚇人。就在我駐地附近的公路上,經常有全副武裝的大部隊開赴前線,更有大量坦克裝甲車輛隆隆駛過。作為一名軍人,身處戰場,我全然不知道眼下的戰爭是怎么回事兒,頭頂上的飛機、身邊的坦克是什麼型號,性能如何。那一刻,我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羞愧——這正是我下定決心放棄外語轉而研究軍事的初衷。
1980-1988年,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摧毀了伊拉克的經濟,從此走向衰落。1990年8月2日,薩達姆揮師南下,全面入侵鄰國科威特,從此再次陷入了戰爭的魔圈。從1991年海灣戰爭到2011年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前後歷經20年,薩達姆被絞死,政權垮台,政府公務員和軍隊警察全部解散,伊拉克完全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在此之前,美國向全世界承諾,要把伊拉克建成一個美國式民主、自由的樣板。為此,美國第41屆、42屆、43屆總統都在對伊戰爭中大打出手,而第44屆總統歐巴馬從伊拉克撤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2014年6月,一個他可能從未聽說過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突然從伊拉克北部崛起,數百人擊潰數萬人的正規軍,幾天之內就席捲伊拉克數個城鎮,並向首都巴格達發動進攻。
砸碎一個舊世界容易,建立一個新世界真的很難。我經常在講到伊拉克問題的時候就會想起35年前我身邊的那些伊拉克朋友:分別以後你們怎么樣了?現在還活著嗎?連綿不斷的戰爭給伊拉克帶來了什麼?當初那么富饒美好的國家,那么祥和安寧的生活,全都在戰爭中破碎了。
1980年從兩伊戰場上歸來之後,我成為海軍的首席阿語翻譯。當初從北大畢業,又經過兩年的國外鍛鍊,如果繼續從事外語外事工作,可能早已飛黃騰達。但是,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轉型,放棄了我的專業,開始學習英語、日語,轉而進行枯燥乏味的科學研究工作。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行一乾就是幾十年,現在仍在繼續。
用英語和日語重新武裝起來的我,全力以赴研究的第一個課題竟然又是一個戰爭問題。1982年4月,英國和阿根廷因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爭端,爆發了二戰結束之後第一場大規模現代化海戰。作為海軍研究人員,我義不容辭地參與了戰爭進程的研究。最初的研究集中在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方面,後來擴展到作戰樣式,再以後又對戰爭中英國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戰爭動員、國民經濟動員和商船動員進行了專題研究。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2001年利用在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學習的機會,又對許多歷史資料進行了核實和補充,並對曾經參與過戰爭的人員進行了諮詢(包括阿根廷海軍學員)。就在我們學校的院子裡,到處都擺放著曾經參與過戰爭的那些武器裝備,比如“海鷂”式飛機、“海王”直升機、魚雷、飛彈等等。
有人說馬島海戰是一個男人與兩個女人的戰爭(一個男人就是阿根廷總統加爾鐵里,兩個女人是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沒錯,遺憾的是那個男人失敗了。馬島主權爭端延續了150多年,剪不斷,理還亂,英、阿兩國沒有哪屆政府能夠拿出解決爭端的舉措。1981年12月,阿根廷陸軍司令加爾鐵里將軍突然執掌大權,當了總統。加爾鐵里十分強硬,其主要執政理念就是要收復馬島主權。根據他的判斷,英國已經日落西山,氣息奄奄,曾經稱霸世界400多年的海上霸主已經不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了,馬島距離英國本土1.3萬千米,而距離阿根廷只有數百千米, 如果阿根廷用武力收復馬島,英國鞭長莫及,愛莫能助。等生米做成熟飯,英國自然就會承認現實。
加爾鐵里軍政府的這種理念得到軍隊的大力支持,全軍上下一片狂熱,戰爭氣氛日漸濃厚。為了動員民眾,媒體熱炒武力收復馬島。作為長期受西方帝國主義壓迫和殖民統治的阿根廷,突然有個如此強硬的總統,人民民眾紛紛湧上街頭,歡呼雀躍,要求立即出兵奪占馬島。加爾鐵里總統不負眾望,牛刀小試,派遣小部隊登島、插旗、開槍開炮,試探英國態度。萬萬沒有想到,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是個真正的鐵娘子,4月2日當天就對阿根廷宣戰,次日就成立戰時內閣,48小時後兩個航母戰鬥群組成的遠洋艦隊就駛離朴次茅斯港。
走向衰落中的大英帝國,二戰結束後還是第一次如此揚眉吐氣。艦隊出發的那一天,數百萬人到港口送行。當日,英國宣布進行戰爭動員和商船動員,政府號召全國民眾支援戰爭。英國海軍艦隊在海上顛簸了一個月,抵達馬島戰區之後,就立即對馬島周圍200海里進行海空封鎖,一舉擊沉阿根廷1.3萬噸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310名官兵死亡。之後,阿根廷航空母艦以及所有海軍艦艇全部縮回港內,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敢出海。當初那些叫嚷武裝收復馬島的人們此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加爾鐵里在總統寶座上總共坐了4個月,合著就幹了這么一件事兒——武力收復馬島。戰爭失敗後,加爾鐵里總統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最終此案移交給地方法院,結果還是被判12年徒刑,最終抑鬱而死。
1982年馬島海戰失敗之後,阿根廷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1989年通貨膨脹率高達3000%~5000%。2001年,阿根廷欠下1550億美元的外債。2012年10月2日,阿根廷海軍“自由”號風帆訓練艦在遠洋訓練中停靠西非的加納特馬港進行補給,結果被加納地方法院扣留抵債。加納向阿根廷索要2000萬美元抵押金,每天還要繳納5萬美元的停泊費。一個年GDP只有420億美元(比爾·蓋茨個人資產720億美元)的小國加納,居然如此囂張,竟敢扣押阿根廷海軍的現役軍艦,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簡直是欺人太甚!但阿根廷又無可奈何。
戰爭雖然是將軍們充分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可以用鮮血和生命書寫光輝篇章的場所,但畢竟是殘酷的、無情的,“勝者為王敗者寇”,一場戰爭失敗往往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政權的消亡。阿根廷現任女總統克里斯蒂娜對此深有感觸,2014年6月她鄭重表示,在解決島嶼爭端問題上,一定要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決不能輕言開戰。孫子兵法有句名言:“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克里斯蒂娜作為一國首腦,她的頭腦是清醒的,起碼比加爾鐵里將軍要清醒得多。
太平洋戰爭中有個風雲人物,日本海軍的山本五十六大將,早年曾經是“赤城”號航空母艦艦長,後來到美國擔任海軍武官,因而有機會了解美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尤其是工業製造能力。擔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之後,在是否對美開戰問題上多次上書天皇,力陳個人見解,認為對美開戰後果不堪構想。但日本政府不僅決定對美開戰,第一場硬仗還要山本來指揮,於是才有了偷襲珍珠港。當此戰日本大獲全勝、美國太平洋艦隊兵力損失過半的訊息傳回,整個日本都沸騰了,唯獨山本把自己關在艦艇艙室內沉思了好幾天,他說:日本喚醒了一頭睡獅!山本害怕了。
1942年上半年,日本JN-25密碼體系泄露,美國對日本的軍事行動了如指掌,而日本對美軍行動卻全然無知,這種信息不對稱最終導致日本在中途島海戰慘敗,“赤誠”“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航母遭到美軍空襲,相繼沉沒,此後戰局逐漸向不利於日本的方向轉變。1943年4月14日對山本來說是個倒霉的日子。有關山本五十六乘機出行的情報全部被美軍提前偵破,山本座駕在空中遭到美軍戰機伏擊,山本的飛機被打成篩子,墜機而亡。我經常在想:一個那么精明的職業軍人,為什麼總是在犯如此低級的錯誤?道理很簡單,我們都是普通人,是人就會犯錯誤。可是,我們將會在未來的哪些時候、什麼情況下犯錯誤?這些可能的錯誤會是某段歷史的重複嗎?
因日本國有化釣魚島而引發的釣魚島危機距今已經兩年多了,此間有很多人發表過很多高論,在微信、微博、部落格等媒體平台上,往往把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分為兩派:支持對日開戰的主戰派被稱為“鷹派”,愛國主義者;反對對日開戰的主和派被稱為“鴿派”,貶損為漢奸。這樣的“楚河漢界”很容易激發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於是人們都會在公開場合對日本喊殺叫打,戰爭似乎在下一分鐘就要爆發。然而,兩年多過去了,那一刻始終未能到來。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研究戰爭是我的專業,過去44年來我寫過數千萬字的專著和論文,對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後的幾乎所有戰例都進行過較為系統的研究。為了深入研究戰爭與和平的關係,我還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對國際法、戰爭法、海戰法、海洋法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撰寫了《海戰法概論》和《規範海洋》。我的體會是:軍人的最高境界是維護和平而不是發動戰爭,戰爭的決策者是政治家而不是軍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維持和平的方式有兩種:時刻做好戰爭準備,把侵略戰爭遏制在萌芽之中;當戰爭來臨的時候,奮起自衛反擊,打贏戰爭。
在情緒化、複雜化的輿論環境中,在碎片化、浮躁化的新媒體時代,三言兩語就想對島嶼爭端這樣的重大問題說清楚、講明白是很難做到的。最近有件事情讓我很有感觸:我經常開車路過的一條小路有一天突然裝上了攝像頭,而我卻全然不知,連續兩天被拍到兩次,總共扣了我6分還被罰款。我是1994年拿的駕照,說起來已有20年的駕齡,沒想到常在河邊走還是濕了鞋。記得剛學會開車的那會兒,年輕氣盛,經常開鬥氣車,猛然加油加速,路上左拐右拐,感覺技術很是熟練。可如今20多年過去,開車時間長了,事故見得多了,從中年步入老年了,反而更加小心謹慎,天天提心弔膽,謹言慎行。這樣的心理狀態恰恰是我面對島嶼爭端的一種自然心態,每當我看到那些涉世不深、學術淺薄、從無著述、胸無點墨的人們在大喊大叫對日開戰的時候,我總是在自言自語地喊:“求你啦,小聲點,別讓人笑話咱無知!”
上面的這些心裡話正是我想說給讀者聽的,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撰寫《史說島爭》的緣由。面對挑剔的食客,沒有哪個大廚能夠滿足他們貪得無厭的胃口。我雖然做了一輩子飯,但都是些家常菜,算不上什麼大廚,上不得什麼台面,不敢說把自己的拿手好菜端給各位品鑑。現在老了,雖然一把年紀了,仍然想從開墾荒地、田間耕作開始,種瓜種豆,把自己親手栽培的那些絕對環保尚未污染的瓜果蔬菜奉獻給大家,你自己回去烹飪,想做成個啥樣隨你的便。
這本書中的內容都是些歷史史實,我希望打開那些塵封的歷史檔案,讓大家在原汁原味的原始資料中獲取自己有用的信息,道理請你們自己去揣摩,結論由你們自己去下。借用時下的一句流行語:我不生產信息,我只是信息的搬運工;我不是給你講大道理的專家教授,我只是給你翻閱檔案的資料員;我不是星級酒店的大廚,我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耕作的老農民。
張召忠
2014年6月18日
1974-1978年,我在北京大學東語系學習阿拉伯語。由於從小在農村長大,18歲參軍入伍後一直待在山溝里,好不容易上個大學又學了這么個不招人待見的小語種,所以見識不多,孤陋寡聞。
1979年7月,第一次出國就到了伊拉克。我去的第二天,薩達姆推翻貝克爾的統治擔任伊拉克總統。到了伊拉克之後,看什麼都新鮮,伊拉克給我總的印象是經濟富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美滿。由於語言上能夠和當地人相互溝通,所以交了很多朋友,也時常到他們家裡做客,因而對當地人的生活狀況有所了解。
那一年我27歲,月工資52元,折合伊拉克貨幣大約7個第納爾。與我年齡相仿的當地青年人,每天的工資大約10個第納爾,也就是說我乾一個月拿到的錢還不如人家一天的工資多。3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般都有車有房,車全部都是賓士、寶馬這樣的名車,房子一般都是二三百平方米的兩層樓,帶一個大院子和兩個車庫的那種。在當時,我連一輛腳踏車也買不起,更不用說房子了(直到40歲左右我才分到一個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之前都是一家三口人擠在一個筒子樓里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裡,使用公共衛生間,在樓道里做飯)。
1980年9月的一天,我平時最要好的一個朋友來跟我告別,說是他要結婚了,然後去巴黎度蜜月。可僅僅過了一周的時間,他就回來了。那一天,他匆匆忙忙地趕來,對我說是要上前線,因為伊拉克與伊朗爆發了戰爭。我很吃驚地問他:“你怎么知道的?你為啥回來?你在巴黎度你的蜜月多好!”他對我說:“我在法國看到戰爭爆發的新聞就立即趕回來了,因為我們國家有規定,年滿18歲以上的適齡青年必須應徵入伍。”
同樣作為一個年輕軍人,我當時為他的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所震撼!
我和他擁抱了一下,就這樣告別了。從那時起,伊拉克就陷入戰亂之中,伊朗的飛機天天在頭頂上轉悠,到處扔炸彈,很是嚇人。就在我駐地附近的公路上,經常有全副武裝的大部隊開赴前線,更有大量坦克裝甲車輛隆隆駛過。作為一名軍人,身處戰場,我全然不知道眼下的戰爭是怎么回事兒,頭頂上的飛機、身邊的坦克是什麼型號,性能如何。那一刻,我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羞愧——這正是我下定決心放棄外語轉而研究軍事的初衷。
1980-1988年,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摧毀了伊拉克的經濟,從此走向衰落。1990年8月2日,薩達姆揮師南下,全面入侵鄰國科威特,從此再次陷入了戰爭的魔圈。從1991年海灣戰爭到2011年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前後歷經20年,薩達姆被絞死,政權垮台,政府公務員和軍隊警察全部解散,伊拉克完全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在此之前,美國向全世界承諾,要把伊拉克建成一個美國式民主、自由的樣板。為此,美國第41屆、42屆、43屆總統都在對伊戰爭中大打出手,而第44屆總統歐巴馬從伊拉克撤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2014年6月,一個他可能從未聽說過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突然從伊拉克北部崛起,數百人擊潰數萬人的正規軍,幾天之內就席捲伊拉克數個城鎮,並向首都巴格達發動進攻。
砸碎一個舊世界容易,建立一個新世界真的很難。我經常在講到伊拉克問題的時候就會想起35年前我身邊的那些伊拉克朋友:分別以後你們怎么樣了?現在還活著嗎?連綿不斷的戰爭給伊拉克帶來了什麼?當初那么富饒美好的國家,那么祥和安寧的生活,全都在戰爭中破碎了。
1980年從兩伊戰場上歸來之後,我成為海軍的首席阿語翻譯。當初從北大畢業,又經過兩年的國外鍛鍊,如果繼續從事外語外事工作,可能早已飛黃騰達。但是,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轉型,放棄了我的專業,開始學習英語、日語,轉而進行枯燥乏味的科學研究工作。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行一乾就是幾十年,現在仍在繼續。
用英語和日語重新武裝起來的我,全力以赴研究的第一個課題竟然又是一個戰爭問題。1982年4月,英國和阿根廷因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爭端,爆發了二戰結束之後第一場大規模現代化海戰。作為海軍研究人員,我義不容辭地參與了戰爭進程的研究。最初的研究集中在交戰雙方的武器裝備方面,後來擴展到作戰樣式,再以後又對戰爭中英國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戰爭動員、國民經濟動員和商船動員進行了專題研究。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2001年利用在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學習的機會,又對許多歷史資料進行了核實和補充,並對曾經參與過戰爭的人員進行了諮詢(包括阿根廷海軍學員)。就在我們學校的院子裡,到處都擺放著曾經參與過戰爭的那些武器裝備,比如“海鷂”式飛機、“海王”直升機、魚雷、飛彈等等。
有人說馬島海戰是一個男人與兩個女人的戰爭(一個男人就是阿根廷總統加爾鐵里,兩個女人是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沒錯,遺憾的是那個男人失敗了。馬島主權爭端延續了150多年,剪不斷,理還亂,英、阿兩國沒有哪屆政府能夠拿出解決爭端的舉措。1981年12月,阿根廷陸軍司令加爾鐵里將軍突然執掌大權,當了總統。加爾鐵里十分強硬,其主要執政理念就是要收復馬島主權。根據他的判斷,英國已經日落西山,氣息奄奄,曾經稱霸世界400多年的海上霸主已經不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了,馬島距離英國本土1.3萬千米,而距離阿根廷只有數百千米, 如果阿根廷用武力收復馬島,英國鞭長莫及,愛莫能助。等生米做成熟飯,英國自然就會承認現實。
加爾鐵里軍政府的這種理念得到軍隊的大力支持,全軍上下一片狂熱,戰爭氣氛日漸濃厚。為了動員民眾,媒體熱炒武力收復馬島。作為長期受西方帝國主義壓迫和殖民統治的阿根廷,突然有個如此強硬的總統,人民民眾紛紛湧上街頭,歡呼雀躍,要求立即出兵奪占馬島。加爾鐵里總統不負眾望,牛刀小試,派遣小部隊登島、插旗、開槍開炮,試探英國態度。萬萬沒有想到,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是個真正的鐵娘子,4月2日當天就對阿根廷宣戰,次日就成立戰時內閣,48小時後兩個航母戰鬥群組成的遠洋艦隊就駛離朴次茅斯港。
走向衰落中的大英帝國,二戰結束後還是第一次如此揚眉吐氣。艦隊出發的那一天,數百萬人到港口送行。當日,英國宣布進行戰爭動員和商船動員,政府號召全國民眾支援戰爭。英國海軍艦隊在海上顛簸了一個月,抵達馬島戰區之後,就立即對馬島周圍200海里進行海空封鎖,一舉擊沉阿根廷1.3萬噸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310名官兵死亡。之後,阿根廷航空母艦以及所有海軍艦艇全部縮回港內,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敢出海。當初那些叫嚷武裝收復馬島的人們此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加爾鐵里在總統寶座上總共坐了4個月,合著就幹了這么一件事兒——武力收復馬島。戰爭失敗後,加爾鐵里總統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最終此案移交給地方法院,結果還是被判12年徒刑,最終抑鬱而死。
1982年馬島海戰失敗之後,阿根廷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1989年通貨膨脹率高達3000%~5000%。2001年,阿根廷欠下1550億美元的外債。2012年10月2日,阿根廷海軍“自由”號風帆訓練艦在遠洋訓練中停靠西非的加納特馬港進行補給,結果被加納地方法院扣留抵債。加納向阿根廷索要2000萬美元抵押金,每天還要繳納5萬美元的停泊費。一個年GDP只有420億美元(比爾·蓋茨個人資產720億美元)的小國加納,居然如此囂張,竟敢扣押阿根廷海軍的現役軍艦,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簡直是欺人太甚!但阿根廷又無可奈何。
戰爭雖然是將軍們充分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可以用鮮血和生命書寫光輝篇章的場所,但畢竟是殘酷的、無情的,“勝者為王敗者寇”,一場戰爭失敗往往就意味著一個國家政權的消亡。阿根廷現任女總統克里斯蒂娜對此深有感觸,2014年6月她鄭重表示,在解決島嶼爭端問題上,一定要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決不能輕言開戰。孫子兵法有句名言:“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克里斯蒂娜作為一國首腦,她的頭腦是清醒的,起碼比加爾鐵里將軍要清醒得多。
太平洋戰爭中有個風雲人物,日本海軍的山本五十六大將,早年曾經是“赤城”號航空母艦艦長,後來到美國擔任海軍武官,因而有機會了解美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尤其是工業製造能力。擔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之後,在是否對美開戰問題上多次上書天皇,力陳個人見解,認為對美開戰後果不堪構想。但日本政府不僅決定對美開戰,第一場硬仗還要山本來指揮,於是才有了偷襲珍珠港。當此戰日本大獲全勝、美國太平洋艦隊兵力損失過半的訊息傳回,整個日本都沸騰了,唯獨山本把自己關在艦艇艙室內沉思了好幾天,他說:日本喚醒了一頭睡獅!山本害怕了。
1942年上半年,日本JN-25密碼體系泄露,美國對日本的軍事行動了如指掌,而日本對美軍行動卻全然無知,這種信息不對稱最終導致日本在中途島海戰慘敗,“赤誠”“加賀”“蒼龍”“飛龍”四艘航母遭到美軍空襲,相繼沉沒,此後戰局逐漸向不利於日本的方向轉變。1943年4月14日對山本來說是個倒霉的日子。有關山本五十六乘機出行的情報全部被美軍提前偵破,山本座駕在空中遭到美軍戰機伏擊,山本的飛機被打成篩子,墜機而亡。我經常在想:一個那么精明的職業軍人,為什麼總是在犯如此低級的錯誤?道理很簡單,我們都是普通人,是人就會犯錯誤。可是,我們將會在未來的哪些時候、什麼情況下犯錯誤?這些可能的錯誤會是某段歷史的重複嗎?
因日本國有化釣魚島而引發的釣魚島危機距今已經兩年多了,此間有很多人發表過很多高論,在微信、微博、部落格等媒體平台上,往往把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分為兩派:支持對日開戰的主戰派被稱為“鷹派”,愛國主義者;反對對日開戰的主和派被稱為“鴿派”,貶損為漢奸。這樣的“楚河漢界”很容易激發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於是人們都會在公開場合對日本喊殺叫打,戰爭似乎在下一分鐘就要爆發。然而,兩年多過去了,那一刻始終未能到來。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研究戰爭是我的專業,過去44年來我寫過數千萬字的專著和論文,對兩次世界大戰及戰後的幾乎所有戰例都進行過較為系統的研究。為了深入研究戰爭與和平的關係,我還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對國際法、戰爭法、海戰法、海洋法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撰寫了《海戰法概論》和《規範海洋》。我的體會是:軍人的最高境界是維護和平而不是發動戰爭,戰爭的決策者是政治家而不是軍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維持和平的方式有兩種:時刻做好戰爭準備,把侵略戰爭遏制在萌芽之中;當戰爭來臨的時候,奮起自衛反擊,打贏戰爭。
在情緒化、複雜化的輿論環境中,在碎片化、浮躁化的新媒體時代,三言兩語就想對島嶼爭端這樣的重大問題說清楚、講明白是很難做到的。最近有件事情讓我很有感觸:我經常開車路過的一條小路有一天突然裝上了攝像頭,而我卻全然不知,連續兩天被拍到兩次,總共扣了我6分還被罰款。我是1994年拿的駕照,說起來已有20年的駕齡,沒想到常在河邊走還是濕了鞋。記得剛學會開車的那會兒,年輕氣盛,經常開鬥氣車,猛然加油加速,路上左拐右拐,感覺技術很是熟練。可如今20多年過去,開車時間長了,事故見得多了,從中年步入老年了,反而更加小心謹慎,天天提心弔膽,謹言慎行。這樣的心理狀態恰恰是我面對島嶼爭端的一種自然心態,每當我看到那些涉世不深、學術淺薄、從無著述、胸無點墨的人們在大喊大叫對日開戰的時候,我總是在自言自語地喊:“求你啦,小聲點,別讓人笑話咱無知!”
上面的這些心裡話正是我想說給讀者聽的,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撰寫《史說島爭》的緣由。面對挑剔的食客,沒有哪個大廚能夠滿足他們貪得無厭的胃口。我雖然做了一輩子飯,但都是些家常菜,算不上什麼大廚,上不得什麼台面,不敢說把自己的拿手好菜端給各位品鑑。現在老了,雖然一把年紀了,仍然想從開墾荒地、田間耕作開始,種瓜種豆,把自己親手栽培的那些絕對環保尚未污染的瓜果蔬菜奉獻給大家,你自己回去烹飪,想做成個啥樣隨你的便。
這本書中的內容都是些歷史史實,我希望打開那些塵封的歷史檔案,讓大家在原汁原味的原始資料中獲取自己有用的信息,道理請你們自己去揣摩,結論由你們自己去下。借用時下的一句流行語:我不生產信息,我只是信息的搬運工;我不是給你講大道理的專家教授,我只是給你翻閱檔案的資料員;我不是星級酒店的大廚,我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耕作的老農民。
張召忠
201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