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群(政協山東省第三屆委員會常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力群(1902—1969) 原名張賢書。廣饒縣紅盆村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於1969年1月31日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力群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饒縣紅盆村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69年
  • 職業: 政協山東省第三屆委員會常委
  • 信仰:中國共產黨
個人簡介,革命經歷,

個人簡介

張力群(1902—1969) 原名張賢書。廣饒縣紅盆村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廣饒縣委組織部長、廣北縣委書記。抗戰勝利後,歷任中共廣饒縣委書記、清河地委副書記。新中國建立後,歷任惠民地委副書記、中央政法委農村組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人民接待室副主任、 政協山東省第三屆委員會常委等職。1969年病逝。

革命經歷

張力群高小未畢業,就輟學勞動。民國12年(1923年)起,張力群開始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民國15年(1926年)7月,由莊龍甲介紹,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民國16年(1927年) 9月,由張成鰲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民國16年(1927年),中共廣饒特支建立後,在各地公開組織農民協會。張力群以農民協會的名義到附近村莊宣傳革命,發動民眾,並秘密參加了廣饒特支領導的“吃坡”、“覓漢增資”和“砸木行”的鬥爭。
民國20年(1931年) 6月,國民黨反動當局對劉集、延集一帶的共產黨人進行了大逮捕。張力群因同他聯繫的同志被捕而失掉了組織關係。但他意志堅強,堅信共產黨一定勝利。他一面靈活機動地躲避敵人的搜捕,一面又以極秘密的方式繼續堅持鬥爭。
“七七事變”之後,張力群目睹祖國的大好河山淪陷,心急如焚,決心抗日救國。於民國26年(1937年)10月,經張琴書、劉百祿介紹,重新入黨。先後任廣二區宣傳委員、組織委員。民國28年(1939年)7月任區委書記,後調任廣四區區委書記。這期間,他首先恢復、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二、四區有三分之一的村莊建立了黨支部,共發展黨員80名,同時還組建了地方武裝區中隊。
民國28年(1939年)底到民國29年(1940年)秋,張力群堅決貫徹執行縣委“充分發動民眾,大打人民戰爭”的指示,在二、四區各村普遍建立了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自衛團、基幹班、青抗先等民眾抗日團體。二、四區出現了一個空前的抗日高潮。張力群還發動民眾大挖抗日溝,使二、四兩個區的平原變成了溝溝相連的交通網。民國29年(1940年) 9月,張力群發動抗日民眾進行了大破襲,扒毀公路,割斷電線,使敵人的交通運輸和電訊聯絡一時處於癱瘓狀態。民國29年(1940年)11月,張力群調任縣委組織部長。
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主力進入廣北八區一帶後,為了配合八路軍開闢、鞏固廣北根據地,民國30年(1941年) 1月中共清河區黨委決定,建立廣北縣委,張力群任書記。廣北封建勢力根深蒂固,又加土匪橫行,環境極其艱苦。張力群同縣委的其他同志,首先抓了建黨、建政和建設地方武裝工作。張力群以身作則,不顧腿疾走路困難,日日夜夜走村串巷,培養積極分子。到民國31年(1942年)夏,有47個村建立了黨支部,發展黨員660餘名。 同時,民主建政工作也有了進展。縣委還利用日偽“掃蕩”的空隙,開展了一次減租減息運動。有400餘僱工和民眾增資減息。
民國30年(1941年)至民國32年(1943年),日本侵略軍推行了5次“強化治安運動”,在廣北根據地內反覆“掃蕩”、“蠶食”,實行“三光”政策。在邊緣區的偽軍,則經常派遣特務潛入內地進行暗殺、綁架活動。在艱苦的環境中,張力群和同志們一起,依靠民眾,同敵人進行鬥爭。大家吃黃蓿菜餅子,有時就喝溝渠里的涼水解渴。在嚴寒的冬天,張力群穿著一件小棉襖,一條扎包束腰,晚上蓋著蚊帳過夜。
大“掃蕩”後,日、偽軍對廣北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張力群領導廣北人民開展大生產運動。首先成立生產委員會,張立群任主任。區、村也成立生產委員會,普遍組織互助組,參加的戶數達總數的百分之七十。這年夏季,廣北地區蝗災嚴重,張力群領導民眾及時挖溝扑打,保住了農業收成。張力群還先後組建廣興布店、福順興鹽店等,不僅解決了本地區軍民衣、食、醫藥方面的困難,還支援了膠東、魯中和渤海區西部等地的軍民,粉碎了敵人的經濟封鎖。民國33年(1944年)冬,廣北縣委又發動反封建、反惡霸、反貪污的鬥爭,使政權更加鞏固,黨的組織進一步擴大。民國34年(1945年)1月,以張力群為主的廣北縣委,領導民眾開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參軍運動,3天之內,報名者3000餘人。時稱“三天三千”。
民國34年(1945年) 8月,廣北縣委改為廣饒縣委,張力群仍任縣委書記。民國35年(1946年)3月起,全縣開展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反奸訴苦運動,狠狠打擊了漢奸惡霸、封建勢力、偽官佐、土匪等,震懾了階級敵人。各種民眾團體也都建立了起來。同年7月,又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土地改革運動。至民國36年(1947年) 1月,全縣有3.6萬餘戶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共分得土地37.5萬餘畝, 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2月,萊蕪戰役開始,廣饒縣委又組成了支前指揮部,張力群兼任政委,不惜人力、 物力、財力支援前線。8月,國民黨軍隊占據廣城,地主、還鄉團乘機進行反攻倒算。張力群在李道村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對敵鬥爭。至10月,廣城重獲解放,惡霸、地主、還鄉團都受到應有的懲處。
民國36年(1947年)12月,張力群調任清河地委民運部長。不久,任清河地委副書記、 惠民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1952年秋,調任中央政法委員會農村組組長。1959年,他又調任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人民接待室副主任,後任政協山東省第三屆委員會駐會常委。
張力群在戰爭年代,歷盡千辛萬苦,積勞成疾;在“文革”期間,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於1969年1月31日逝世,終年6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