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中國河北籍藝術家)

張剛(中國河北籍藝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剛又名張懷之,男,1985年生於河北張家口。大西洋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理事,2017年榮獲“觀網—當代藝術2017年度影響力人物”,北京銀河空間美術館藝術總監,現居北京宋莊為職業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剛
  • 出生地:河北張家口
  • 畢業院校:天津美術學院
  • 職業:藝術家
  • 代表作品:“迷•盲”蛻變之前湊曲系列, 太平天國系列
  • 主要成就:榮獲“觀網—當代藝術2017年度影響力人物”
藝術風格,藝術履歷,個人展覽,群體展覽,獲獎經歷,公共收藏,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藝術風格

藝術的生產總是與藝術家所在語境緊密相關。張剛年少時期離家漂泊的人生體驗和置身於網際網路時代,這是張剛的藝術思想和創作實踐的土壤,在作品中更多是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它們的特性是非永久性的、非物質性的,虛擬性、碎片性和臨時性的圖像特質,高純度人文符合的集中、重組,讓人聯想到這個時代美好品質的追求。張剛的寫實手法保有了寫實的秩序,卻展現出了現實的無序,通過精湛和巧妙的藝術手法,創作了不同材質,多種形式的系列作品。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17年
“當欲望成為形式”——關於張剛油畫作品展
北京,中國
2016年
“大城之像”——張剛油畫作品展
北京,中國
2014年
“征途”之上的燃燒——張剛個人作品展
北京,中國
2013年
“大城內像”——張剛個人作品展
北京,中國
2013年
“迷●盲”蛻變的前奏曲——張剛個人作品展
北京,中國
2005年
張剛個人作品展
天津,中國
2003年
張剛個人習作展
天津,中國

群體展覽

藝術家群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0年
重啟“當代”——全國當代藝術名家大展(第一回)
北京,中國
2017年
重新闡釋——宋莊青年藝術家群體現象研究展
北京,中國
2016年
“重構的他者”2016第三屆中山國際青年藝術博展會主題展
中山,中國
“藝境·新界” ——多倫多2016年國際美術展
多倫多
“海納百川 壁立千仞” ——作為一種價值共同體的宋莊藝術精神溯源
北京,中國
“青年藝術+”青年藝術家推廣計畫年度大展
北京,中國
2014年
首屆南京國際美術展
南京,中國
“2014年新銳藝術家”國際邀請展
北京,中國
2013年
中國名家畫北京——主題作品展
北京,中國
2012年
“Ukraine& China”Cultural art exchange exhibition
/
2010年
油畫藝術與當代社會——中國油畫展
北京,中國

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17年
“觀網”—當代藝術2017年度影響力人物
北京,中國
2010年
“河北省第五屆藝術聯展”獲青年組二等獎
石家莊,中國
2008年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獲三等獎
石家莊,中國

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作品
收藏機構
地點
《虹之九》
合藝典藏(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中國
《方向之八》、《境之四》、《盲●之幸福在何方No.15》
北京銀河空間藝術館
北京,中國
《虹之蛻變計畫 1》
北京文聯
北京,中國
《虹之蛻變計畫 2》
北京當代藝術館
北京,中國
《盲●之尋No.3》
北京,中國
《盲●之尋No.1》
台北鄭甘美藝術空間
台灣,中國
《盲●之旅途碎片No.1》
紅子蘭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盲●之旅途碎片No.3》
銀川泰和藝術館
銀川,中國
《盲●之在路上3》
北京,中國
《盲●之在路上28》
西夏王酒業集團
銀川,中國

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片
作品信息
方向之八
張剛
方向之八 
180×142cm/布面油彩/ 2008年
虹之蛻變計畫 1
張剛
虹之蛻變計畫 1
180×145cm/ 布面油彩/ 2011年2月
虹之蛻變計畫 2
張剛
虹之蛻變計畫 2
180×145cm/ 布面油彩/ 2011年2月
境之四
張剛
境之四
180×142cm/ 布面油彩/ 2008年
盲●之旅途碎片No.1
張剛
盲●之旅途碎片No.1
175×175cm/綜合材料/2012年4月
盲●之旅途碎片No.3
張剛
盲●之旅途碎片No.3
175×175cm/布面油彩/2014年5月
盲●之幸福在何方No.3
張剛
盲●之幸福在何方No.3
175×175cm/布面綜合材料/2012年8月
盲●之幸福在何方No.15
張剛
盲●之幸福在何方No.15
200×300cm/布面油彩/2013年4月
盲●之尋No.1
張剛
盲●之尋No.1
120×160cm/綜合材料/2012年6月
盲●之尋No.3
張剛
盲●之尋No.3
120×160cm/綜合材料/2012年7月

人物評價

方香•魏娜(資深心理諮詢師):
張剛沿用原有的現實主義傳統的表達,但又在畫面中將某一部分的寫實技法傾注其可能的“破壞”,是一種對現實觀察角度的改變,對自我感知到的現實進行思考後的重新定義。在創作中他並不為觀眾祛除令人躁動的不安與驚詫,他善於,且聚精會神地向外傳遞著內在潛伏的挑戰性,令我們改變慣常的體驗平凡事物的語境。
牧野(詩人、資深策展人、評論家):
張剛選擇一個宏大敘事的題材,這源於他對生命的理解,透漏出在藝術創作時的衝動和內在的一種不可抵禦的力量,或者選擇符合化的元素,那么每一個符號,你都能感覺到的糾結點和情緒表達,這正是張剛作品中體現出的,現實與非現實和超現實的表現。這種語言具有強烈的遊戲感、趣味感和荒誕性。作為藝術家對當下社會進行一個非常深刻的思考,並有獨特態度的表達於作品中。
廖邦銘(藝術評論家、資深策展人):
當激情消失,信仰虛無,被現實法則左右的“理所當然的欲望”就成為當下人們存在的依據,然而,這樣的存在是臨時性的存在,是一種生存的不確定性存在,但正是在這種不確定存在情景中,張剛的藝術得以確立社會的坐標。
馬堡中(藝術家):
讀張剛的作品能夠看出,一位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如何看世界,如何表達世界,利用何種表現形式和繪畫語言來體現世界,從作品中能夠找到明確的答案,並且用準確而又生動的手法傳遞出他具有時代性和標誌性的藝術面貌。
王寧(藝術評論家):
當代藝術強調在場,如何真正做到在場則需要每個藝術家對自我生存經驗的體悟。在場並不只是簡單的觀看,他需要藝術家身在其中的同時又不被現象所迷惑,張剛的作品中,通過對簡單事物的重新加工,整理出現象背後所隱藏的內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