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凡凡,本名張凡,湖北黃岡人,
詩人,詞曲作家,歌手,傳媒人,碩士畢業,中國清新文化創始人、清新文學、書畫、音樂
創始人,
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化促進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電影家協會會員,廬山白鹿洞書院國學院理事,重慶理工大學文學藝術與智慧財產權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清新文化協會執行會長,清新書畫院秘書長,東方華人文化藝術團歌唱家,北京凡凡清新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中國長城將軍書畫院副院長,清派網(清新文化網)主編。多次在《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藝術評論》《民訊》《民主》《詩刊》《詞刊》《散文百家》《北京晨報》《團結報》等刊物發表作品。她自小愛好古典文化,提出中國清派文學以及清新文化的概念,以此引領中國文化潮流,並有志此生致力於此。2003年,論文《談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學》發表在《中國文化報》上。至今,先後相繼又發表了《清派文學的道德規範》《清新文化與人際和諧理念》《財富時代,清新企業文化的套用》《清新文化和構建和諧社會風尚》《倡導清新,抵制惡俗》《剛柔相濟出清新》《清新音樂前景廣闊》《正在崛起的清新音樂》《清新文化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論。
“清新”以中國文化為根基。張凡凡倡導的清派文學以中國傳統優秀道德為道德規範,是古典文學的現代形式,是純粹的文學。立本道義,文字清秀,意境高雅,古典惟美是清派文學的特點,也是衡量清派文學的標準。她認為詩是為情感而作,不是為形式而作,這是清派詩歌的特點。評判詩歌的標準是意境和神韻。在這個基礎上,張凡凡又提出了清派文化的概念。她指出: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時常體現出“清”字。尤其是道學,它是中國傳統哲學的基礎,是傳統觀念的主要源頭。清靜無為是道家中最為重要的思想,三清為道家哲學學說的象徵。在儒家、佛家的學說里也常出現“清”字。文化藝術是以
哲學為基礎的。因此,清的風格是中國古典文化藝術的基本風格,是藝術之魂,是意境之魂。“清”是詩美學的重要範疇,在古典詩學中占據重要位置。“清”是中國文藝中的一個獨特概念,在文藝的歷史語境中,它既是構成性概念,又是審美性概念。凡成為名家大家者,格調必清。可見,清的風格在文藝中的核心地位。這一理論在歷史上是有根據的。“清”的概念首先是作為生理學意義而出現在魏文帝曹丕的文氣論里,他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人稟氣而生,氣有清濁。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一直是尊清貶濁。從陸機到錢起的六百多年間,“清”這種非常文人化的趣味已逐漸定型。“清”在先秦出現在音樂評論中,“耳辨音聲清濁”。師曠鼓琴的故事,對《清商》《清徵》《清角》不同樂曲有具體描寫。西漢張衡《西京賦》:“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蜲蛇。”將清字與音樂給人的聽覺印象聯繫起來,而清字同時成為形容音樂美的概念,直到後代一直沿用。六朝時用於文學批評,到唐代詩論中,“清”已成為很活躍的詩美概念。但它的內涵直到明代詩論家才加以概括,形成有關“清”的詩美觀。由於它自始至終都是與古典文藝的終極審美理想相聯繫的一種趣味,這決定了它在古典文藝中的重要位置。可以說,“清”是中國文學藝術乃至文化的核心範疇。“新”字,是創新,只有把握時代的脈搏的創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它有三個含義。首先,“新”字強調的是時代性。“清”本就有“出新”的意思,與“新”組合後更強調了出新、創新之意。清新文化作為一種思想意識形態是不可能脫離一定的社會而存在的,不可能一成不變,因而,具有社會性和時代性。其次,古代的“清”大多是柔弱的,張凡凡認為“清”是剛柔相濟的,有一種說法叫剛健清新,可見清新可以跟剛健在一起,因為“清”作為形容詞是柔弱,而作為動詞是剛勁的,體現在藝術上,也包含一些陽剛的作品。第三,“新”相對於“舊”而言的,雖然人們求變求新的態度很強烈,有著喜新厭舊的心理,但客觀上講,並非所有的“新”都是好的、符合人們意願的,所以必須對“新”進行一定的限定。這種用“清”限定的“新”就是一種好的“新”,一種純淨的“新”、脫俗的“新”。清新文化以發揚清新和諧社會風尚為導向,兼收並蓄,正確對待、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強調文學藝術工作者須有社會責任感,以“仁愛正義,純真高雅,清新自然”為方針;通過各種文化活動等形式弘揚傳統文化;以中國優良傳統思想體系為道德規範,注重氣節、自強不息、剛毅正直、堅忍不拔等民族精神;勇於創新;具體形式如文學、書畫、音樂等各種藝術形式不限;各種藝術形式相結合是清新文化的特色。清新文化是一種思潮、一種流派或一種文化品牌,體現了文學藝術家對清新純粹的藝術風格的追求。文化的本質是創造,這種創造稱之為“原創”。清新文化是原創性文化中的傑出代表,可以成為民族和時代的象徵,其價值是永恆的。它的產生和發展,單單依靠功利性很強和商業味很濃的文化產業是難以實現的,只有個人和團體嘔心瀝血、不懈追求,在政府的支持下,在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下才能得以完成。只有政府投入或者社會捐助,才能把清新文化辦成導向性、示範性、代表性的高水平的文化,它才能發揮作用。“繁榮文化事業靠政府,發展文化產業靠市場。”只有在文化事業大為繁榮的前提下,文化產業才能賴以發展壯大,不可本末倒置,而清新文化目前所處的階段是文化事業階段,因此它是需要政府扶持、推動的文化事業。可以這么說,沒有政府在政策、財政、輿論等方面的支持,清新文化這一文化事業將步履維艱,不可能更好的實現價值,也不可能實現其長遠發展目標:重振泱泱文化大國的雄風,重新煥發悠悠文明古國的榮光,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促進世界文化的健康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與融合。先進文化是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批判繼承的科學成果,而清新文化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的最新理念的再創作,是傳統文化的創新品牌,綜合古典和現代的精華,使傳統文化更賦有時代性。清新文化是倡導“清真”、“清正”、“清廉”文化,是追求真善美和弘揚真善美的文化。首先,清新文化力戒隨波逐流,左右搖擺,而是求真務實。其次,清新文化是弘揚正氣的文化。清新文化弘揚永恆正義,強調文藝作品反映真善美戰勝假惡醜的歷史發展過程。再次,清新文化是絕眩惑求真美的文化。最後,清新文化是秉承公正、踐行清廉的文化。一個社俗文化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腐敗文化,是當代社會腐敗現象滋生的會只要是上升的,那么,這個社會就是清廉公正的,人民就是和諧的。而一個社會只要是衰落的,那么,這個社會就是腐敗的,人民就是怨怒的。因此,清新文化是積極健康的文化。而當代惡一種腐敗文化。我們堅決反對惡俗文化,積極倡導清新文化,必將迎來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近年來,文藝界流行一種小清新審美風尚。這種小清新審美風尚反映了當代人對清新文化的強烈需求,表現了當代人在浮躁生活中對清新文化生活的嚮往。一些文藝家倡導文化的清新之風則在更高層面上超越了這種偏於柔弱的小清新文藝。清新文化吸收偏於柔弱的小清新文藝的合理部分,更容納並追求陽剛和崇高的大清新文藝,是剛柔相濟的文化。清新文化是今天的時代和人民對文藝的要求。今天的時代是改革開放的時代。新中國建立以來60多年時間裡,改革開放30多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歷史時期。同時,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矛盾、問題,甚至很齷齪的東西。這些好的和不好的東西都是社會存在,都會反映到社會意識中來,包括反映到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中來。文藝中勢必會出現“濁”和“清”兩種現象。不倡導清新就會影響時代的進步。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清新文化是時代的呼聲。經過改革開放,人民民眾在物質生活條件方面已經大大改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但是,我們不得不指出,在這些越來越豐富的文化生活中,文藝作品“清”者清,“濁”者濁,可謂泥沙俱有、魚龍混雜。對此,廣大民眾非常不滿意。因此,清新文化也是人民的呼聲。清新文化正是應運而生的,既剛柔並美,也剛柔相濟,真正做到清而不失之單薄,華而不失之奢靡,巧而不失之纖巧。這不但有利於人的才能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利於人的高尚人格的塑造。可以說,清新文化完全適應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首先,清新文化反對驕奢淫逸,崇尚節儉樸素,符合中國當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其次,清新文化反對投機鑽營,提倡精神尋根,符合中國當代社會固本強基的發展要求。清新文化要為基層民眾說話,維護和捍衛他們的根本利益。最後,清新文化反對媚俗下流,崇尚健康向上,順應了中國當代社會正在崛起的發展勢頭。提倡清新文化就是激濁揚清,就是抵制文化的邪氣和暮氣,促進優秀文藝作品起到引領作用。清新文化具有文藝作品所特有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功能,以標新立異、獨特新穎的姿態不斷提升人們的關注率,作用於人的心理層面,讓人們感受到“世外桃源”的淳樸之風,緩解人們來自社會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從而讓人們形成積極、健康、包容、平和的心態,才能營造良好的心理基礎和社會氛圍,從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中國的
書法國畫最能體現清的風格。凡是主題健康的書畫都可以歸為清新書畫,繪畫吸收西畫技法,主張中西結合。凡是積極向上,凡是追求公平公正,凡是仁愛和善,凡是有利於人的和諧健康發展,有利於當代社會健康向上的核心價值觀的建立,無論是陰柔還是陽剛的,都是清新音樂所倡導的。首先,清新音樂必定有情,所表達的清新就是一種真摯的感情、一種風情。其次,清新音樂追求高尚的表現,既反對空洞的說教傾向,也堅決反對過度娛樂化的藝術傾向。音樂作品是否清新不能用剛柔來判定,主要看主題是否健康、崇高,只有這樣才能讓人產生積極向上、包容的心態。
“清新”一詞作為一個審美範疇,能夠很好地概括一種審美旨趣和價值追求。這種審美旨趣和價值追求也不會僅僅停留在詩學、書畫等
藝術的領域。它對生活、文化特別是文化生活產生深刻引導作用。這就是說,文學藝術要清新,生活要清新,文化也要清新,文化生活也要清新。清新是健康文化的一個基本品格。文化既超出生活、高於生活,但又融入生活、引導生活。文化對於生活的引導作用無處不在。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則涉及整個社會生活和文化;清新成為整個文化生活的價值指向和品格追求。清新的文化生活旨在對於現實的文化生活的一種超越、從而提升文化生活的品位、旨趣和精神境界。在尋求精神滿足的追求中,更有一些人是尋求一種清新的文化生活,那就是從現實生活中超越出來,追求清純新穎、高雅詩意的文化生活,賦予生活以“清新”的格調。清新的文化生活不能缺乏物質基礎,但不以物質的滿足為手段,不以庸俗低俗為方式,不以因循守舊為目標,而更注重精神的獨立、自由和創造。可以這么說,大凡有所作為的人,都體現了“清新”的文化生活品格。他們向思想的深處、向精神高地進發,為國家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清新的生活、清新的文化、清新的詩學,三者其實是融合在一起的,體現了“清新”作為我國傳統審美文化範疇所具有的生命力。
清新文化不僅是狹義的文化,應該是廣義的文化,即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這種思想,套用廣泛,不僅可以用於狹義的文化,還可以用於政治、經濟、社會、環保等各個方面,事實證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廣闊道路上,清新可以推動社會和國家積極向上發展。張凡凡在對企業文化的研究探索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清新企業文化的構想。中國傳統哲學如儒家、道家、周易、法家、孫子兵法等思想學說在企業管理中恰如其分的運用是中國企業文化的特色。她提出,清新企業文化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是自然、淳樸、和諧的企業文化,概括成真、誠、和、德四字特徵,即無為之真,誠信經營,內外和諧,道德為本。
履歷
2002年底,想出版詩集,找了不少出版社,都說純文學沒有市場。當時流傳的都是一些比較低俗的東西,沒有道德水準,只為追隨市場。她開始思索創建一個“清”字方面的文學流派,翻了一些資料,獲得了一些關於文學流派方面的知識,經過研究寫出論文《清派文學概述》。
2003年3月,論文《談我心目中的“清派”文學》發表在《
中國文化報》上。不少刊物和網站也轉載了這篇文章。文學藝術界有許多反響。有很多書畫家覺得我的詩非常有意境,就以她的詩為內容寫書法、畫畫。
2003年6月,張凡凡自費開辦了清派網,給文藝家宣傳。
2004年5月,她自己印了一本書《古樓夢清》。之後,又得到許多人的鼓勵,先後相繼發表了《清派文學的道德規範》、《清新文化與人際和諧理念》、《財富時代,清新企業文化的套用》、《清新文化和構建和諧社會風尚》等一系列清新文化理論。
2005年1月我在北京組織召開了首屆清新文化研討會。
2005年9月,“第二屆清新文化研討會”。在第二屆會上,與會各界知名人士對她發表的論文《清新文化與人際和諧理念》里提出的觀點表示贊同,認為清新文化折射出先進文化的顯著特徵,豐富了新時期的和諧理念。
2006年3月以來,相繼在各報刊媒體上開辦“凡凡清新文化”等欄目。
2006年8月,清新企業文化推介會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舉行,她在會上作了《財富時代,清新企業文化的套用》的主題報導,清新企業文化的誕生無疑將成為企業文化理論發展的新動力。這篇文章在《企業研究》雜誌上發表。
2006年11月18日首屆“和諧中國 清新文化”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清新文化研討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蔣光化作了重要講話,他說:“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思想和道德基礎,清新文化是一個流派,是和諧文化的方面軍。一方面,宣傳了構建和諧文化的精神,另一方面為和諧文化發展增添了鮮活的生命力。”他這段話是準確的描繪了清新文化與和諧文化的關係。
2008年1月26日,第二屆中國清新文化頒獎盛典暨第四屆中國清新文化研討會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發揚十七大精神,堅持文化創新,弘揚傳統文化,揚起清正淳樸的文藝之風。
2008年3月,擴展清派網,開拓清新文化網空間。
2008年5月,奧運在即,地震災情使得國人情系一處。為了鼓舞藝術家堅定信心不畏艱難的精神,“濃墨賀奧運丹心繪河山”首屆中國國際名家清新書畫藝術作品展於2008年5月18日在北京拉開序幕,畫展從5月16日至5月22日為時七天。
2008年7月6日,“濃墨賀奧運丹心繪河山”第五屆清新文化研討會(第三屆頒獎會)暨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演唱會在京舉行召開。會上,國務院原副秘書長安成信給清新文化創始人張凡凡頒發了和諧使者榮譽證書,對張凡凡為社會公益事業及和諧文化傳播所作的有益工作予以表彰。與中國音樂學院合作,組織了一次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演唱會,清新音樂是清新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2008年9月6日,“人文奧運和諧中華”慶祝北京奧運圓滿成功大型書畫活動暨第二屆中國國際名家清新書畫藝術作品展在京舉行,通過舉行頒發證書儀式、愛心筆會等活動體現人文和諧奧運,激發藝術家愛國熱情,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2009年7月1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第六屆中國清新文化研討會暨第四屆清新文化盛典在北京舉行拉開序幕。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回顧傳統文化建國六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展現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研討傳統文化的發展前景,為祖國60周年大慶獻禮積極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2010年12月12日,“盛世陽光”第七屆中國清新文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2011年8月6日下午,“盛世輝煌”建黨九十周年書畫展暨第八屆中國清新文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2012年10月,“清氣華章 共創輝煌” 第九屆中國清新文化研討會暨書畫展勝利召開。
清新文化會受到國內外高層追捧和推崇,是有歷史淵源的,是必然的。中央政治局委員
孟建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陳昌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何魯麗、全國政協副主席
馬培華、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孫家正、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鐵木爾·達瓦買提、武警總部原司令員
吳雙戰、原國務院副總理
吳桂賢、中宣部原部長王忍之、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蔣光化、中組部副部長李智勇、中央統戰部原辦公廳主任張志功、韓國前總理李壽成、湯加國公主殿下Salote、多國大使參贊等國內外各界領導、學者、文藝家給張凡凡和清新文化題詞,對她在促進文化交流、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進行了肯定和鼓勵。著名理論家、學者李君如等曾著論文評論清新文化。
黨的18屆一中全會以來,全國上下呈現出一派清新風氣,全國人民為之振奮。中央作出關於精簡會議、改進會風的規定,不擺放鮮花,布置的簡潔、樸素、莊重、向上,不說空話、套話,一股清新務實的會風撲面而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抓作風建設,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民眾信任和擁護”, 倡導節儉,給人們帶來清新風氣。清新文化積極擁護黨的十八大精神,繼續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和社會穩定和向上發展作貢獻。文學藝術不可偏離揚善抑惡的軌道,有必要提倡正面的道德觀。由於我國施行的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促使了文化發展的多樣化趨勢日益深化,必然產生一些矛盾。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偏離了道德方向的矛盾應該用法律來進行引導和解決。解決矛盾是走向和諧穩定的必經之路,矛盾解決不了就會出現亂糟糟的局面。一方面,要宣揚清新文化,一方面要“激濁”。一旦清新盛行,那些假惡醜就會偃旗息鼓、銷聲匿跡。我們在文藝工作中貫徹的是‘雙百’方針,與此同時,我們強調要堅持‘二為’方向。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就要給人民民眾和社會提供清新的而不是惡俗的甚至腐朽的精神產品。在文藝工作中,有沒有這樣的理念,直接影響到文藝的方向和作品的導向。
她的文字清新純淨有楚辭的淒婉之風,自成一派。有清新文化作品集和個人作品集《紅樓不是夢》,獲得第七屆寫作文化節一等獎。
她在
文學、
書畫、音樂、理論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她涉獵書法、國畫、油畫,其書畫作品雄渾厚重、莊重大氣、清氣逼人、清秀雋永、富有詩意、別具一格。她是位創作型歌手,作詞、作曲、演唱於一身。聲樂方面曾在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學習。專家們紛紛評價,她吐字清晰、聲音甜美渾厚兼有童聲音質,唱陽剛的歌曲的時候,能夠表現出積極向上、朝氣蓬勃、奮進的力量,唱柔情歌曲的時候,能夠體現出女性溫婉可愛的風情,從而緩解人們來自社會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心理壓力,讓人們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被稱為“金嗓子”再現及“ 最清新聲音”。其代表作《月下佳人》《中國龍》《天淨沙》《幽幽風》等獲譽頗多。2018年11月10日下午清新文化創始人、本次活動的組織者張凡凡致辭“清新世界”第十五屆清新文化研討會暨書畫展”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