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華(鄭州大學教授)

張冠華,男,1949年11月生,現為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文藝學學術帶頭人、碩士生導師,兼任河南省文學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研究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冠華
  • 出生日期:1949年11月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中文系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主要著作,主要論文,科研項目,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4年8月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留校從事古代文學的教學工作;1979年4月調至鄭州大學中文系,從事文學理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要貢獻

1984年以來,共出版著作20部,其中獨著6部,合著14部;發表論文83篇;獲獎6項;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省級項目4項,教育廳項目6項。

主要著作

1、《創造方法形態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獨著;
2、《自然主義的美學思考》,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年,獨著;
3、《廣告寫作》,珠海出版社,2000年,獨著;
4、《公關寫作》,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獨著;
5、《廣告文案寫作》,中國盲文出版社,2002年,獨著;
6、《文學原理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常務主編;
7、《市場經濟與文藝定位》,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副主編;
8、《紀實:文學的時代選擇-新時期紀實文學研究》,河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合著;
9、《藝術與生命》,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合著;
10、《馬列文論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合著;
11、《文藝理論教程》,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合著;
12、《文學概論》,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合著。
13、《文學理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合著。
14、《西方自然主義與中國20世紀文學》,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四人著,排一。

主要論文

1、《創作方法三題》,《文藝研究》198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84年第5期全文轉載);
2、《審美與錯覺心理》,《美育》1984年第2期;
3、《創作方法獨立性孔見》,《鄭州大學學報》1985年第2期(《新華文摘》1985年第9期以《創作方法獨立性具有四性》為題進行了觀點摘編;《社會科學文摘》1985年第9期以《創作方法獨立性新探》為題進行了論點摘編);
4、《有意義的探索》,《美與當代人》1986年第5期;
5、《應肯定攝影式描寫----兼評自然主義》,《鄭州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6、《馬恩現實主義理論的歷史地位》,《鄭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5期;
7、《界限的超越----說情感思維》,《鄭州大學學報》1989年第6期;
8、《沒有永久不變和超階級的人性》,《語文知識》1990年第6期;;
9、《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鶴壁論壇》1990年第3期
10、《文學思潮論》,《鄭州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0年第10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1年第1期進行了觀點摘編);
11、《略說浪漫主義》,《語文知識》1990年第9期;
12、《起始藝術的內蘊》,《鄭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6期;
13、《何謂語言藝術》,《語文知識》1991年第12期;
14、《理論品格:系統性、實踐性----評<馬列文論教程>》,《高校理論戰線》1992第6期;
15、《現代主義定義界說》,《鄭州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16、《服飾選擇中的“地位顯示”心理》,《美與時代》1992年第3期;
17、《胡適研究的新成果----讀<時代與決擇---胡適與中西文化>》,《河南日報》1992年11月11日;
18、《錯覺----美的產床》,《美與時代》1992年第9期;
19、《文學思叢及其它----試提幾個文藝理論新概念》,《開封師專學報》1992年第3期;
20、《姑娘被遺棄之後》,《人生與伴侶》1992年第9期;
21、《試說文學潮流和創作方法流派》,《鄭州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2、《科學性的研究 實踐性的品格----評<馬列文論教程>》,《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3年第1期;
23、《何謂人物性格的鮮明性》,《語文知識》1993年第3期;
24、《血型與個性》,《生育叢刊》1993年第2期;
25、《典型種種》,《語文知識》1994年第12期;
26、《現代主義中的文學思潮》,《鄭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27、《簡評<中國文化與人生>》(筆名關路),《鄭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5期;
28、《現實主義至上論的淵源及弊病》,《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5期;
29、《穿衣戴帽 談古論今》,《時代潮》1996年第11期;
30、《人體美意識的生物性根源》,《美與時代》1996年第12期;
31、《在自然主義文學批評領域中的盧卡契情結》,《武漢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10期全文轉載);
32、《關於自然主義歷史作用的一種思考》,《鄭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33、《藝術節奏與人類生命節奏的體驗》,《美與時代》1997年第11期;
34、《文明的代價》,《合肥晚報.文藝副刊》1997年11月15日;
35、《面對歷史留下的問號----自然主義文學批判探源》,《中州學刊》1998年第1期;
36、《創作方法意識的覺醒----1922年“自然主義”討論的回顧與評述》,《鄭州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第8期全文轉載);
37、《21世紀文學創作的一種展望》,《合肥晚報.文藝副刊》1998年2月28日;
38、《文學形象淺論》,《語文知識》1998年第3期;
39、《少一點“春秋筆法”--從茅盾研究說起》,《合肥晚報.文藝副刊》1998年2月7日;
40、《從人類學的角度看<蠅王>》,《合肥晚報.文藝副刊》1998年5月30日;
41、《作品知多少----新時期紀實文學景觀之一》,《合肥晚報.文藝副刊》1998年8月29日;
42、《議論“風”生----新時期紀實文學景觀之二》,《合肥晚報.文藝副刊》1998年12月26日;
43、《新時期紀實文學藝術創新談片》,《鄭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9年第5期全文轉載);
44、《千台晚會千家辦,能有幾家再回眸》,《鄭州晚報》1999年3月2日;
45、《21世紀的創作浪潮》,《文論報》1999年4月1日;
46、《嬗變、突破、超越----20年紀實文學創作回眸》,《黃河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47、《標題上的復古與創新》,《寫作》1999年第2期;
48、《多變自如的開放式結構----新時期紀實文學景觀之三》,《合肥晚報.文藝副刊》1999年3月27日;
49、《文學風格:疏放和敦厚----讀羅克霖的散文集》,《中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50、《論新時期紀實文學的自然主義真實觀》,《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51、《羅克霖散文的藝術風格》,《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52、《新框架、新探索----評<新編美學概論>》,《平頂山師專學報》2000年第3期;
53、《中西古典主義比較》,《南都學壇》2001年第5期;
54、《得到驗證的創新----從西方當代人類學看文學中的自然主義》,《焦作工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55、《鑑賞型的文藝批評----羅克霖的文藝評論特色》,《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56、《論文學思叢》,《周口師專學報》2001年第3期;
57、《否定之後的思考----關於“蘇聯模式”文藝學幾個範疇的探索》,《文藝理論與批評》2002年第2期;
58、《創作方法的實踐價值----創作方法偽概念辨之二》,《鄭州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59、《論新時期的“審美情結”》,《文藝報》2002年7月9日;
60、《難以成立的論據----與提出“創作方法是偽概念”者商榷》,《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61、《創作方法:審美中介和美學設計原則----對創作方法的重新界定》,《鄭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62、《“偽概念”之說系偽說----創作方法偽概念辨之三》,《焦作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63、《自然主義文學的歷史地位》,《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64、《病態的自尊及其它----中國民間故事副作用之我見》,《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65、《文藝學建構中的三大情結》,《文藝報》2004年11月25日;
66、《新時期文學中的自然主義傾向》,《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67、《試說民中國間故事的負面影響》,《今日文壇》2004年冬之卷;
68、《自身危機:文藝理論的常態----兼論文藝理論的它身危機》,《鄭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69、《民間故事告訴我們:還是窮了好----試說中國民間故事的負面影響》,《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70、《西方自然主義對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觀念的影響》,《焦作大學學報》2005年第3 期;
71、《中國民間故事中的生態寓意》,《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72、《中國民間故事:沒有法律觀念的藝術世界-----中國民間故事的深層結構研究》,《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73、《試論當代文藝理論的危機》,《文藝理論與批評》2006年第6期;
74、《扭曲的觀念與心態-----重新認識中國民間故事的負面價值》,《文學評論》2006年第2期;
75、《危機:文藝理論的永恆之侶》,《雲夢學刊》2007年第1期;
76、《新時期文藝學界“四癖”之反思》,《探索與爭鳴》2007第二期;
77、《已識廬山真面目: 關於茅盾早期所倡導的是否自然主義問題》, 《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科研項目


1、《西方自然主義對中國20世紀文學的影響》,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3年度項目,主持人;
2、《紀實文學研究》,國家社科研究1994年度項目,課題組主要成員;
3、《市場經濟與文藝定位》,國家社科研究1996年度項目,課題組主要成員;
4、《藝術與生命》,河南省“七五”規劃社科重點項目,課題組成員;
5、《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大辭典》,河南省“七五”規劃社科重點項目,課題組成員;
6、《中國現代實用文體研究》,河南省“九五”規劃項目,課題組主要成員;
7、《文藝學主幹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河南省教育廳1998年重點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主持人;
8、《創造方法學說研究》,河南省教委1992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獨立承擔;
9、《藝術生物學》,河南省教委1996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獨立承擔;
10、《西方自然主義與中國20世紀文學》,河南省教育廳1998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獨立承擔;
11、《當代文學理論研究》,河南省教委1993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課題組主要成員;
12、《文學審美現象研究》,河南省教育廳2002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課題組主要成員;
13、《中國民間故事的深層文化結構研究》,河南省教育廳2005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主持人;

獲獎記錄


1、《紀實:文學的時代選擇》,獲河南省1999年“五個一”工程獎,1998-2001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文藝學主幹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3、《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大辭典》,獲河南省1995年“五個一”工程獎;
4、《自然主義的美學思考》,獲2000年河南省社科聯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新時期的“審美情結”》,獲鄭州市2003年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病態的自尊及其它----中國民間故事副作用之我見》,獲鄭州市2004度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扭曲的觀念與心態-----重新認識中國民間故事的負面價值》, 獲鄭州市2006年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8、《試論當代文藝理論的危機》,獲河南省教育廳2006年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