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澧縣轄鎮。位於縣境中南部,澧水兩岸。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3.0萬人(2007年?)。轄2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張公廟,距縣城10千。
沿革
1956年屬澧西鄉地,1980年置張公廟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1995年,澧西鄉大部併入張公廟鎮,面積59.19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鎮政府駐張公廟,轄張公廟、榮市2個居委會和張公、護國、青龍、黃河、萬家鋪、幸福、高路鋪、彭山、茶園、兔子口、白鶴、合群、柳蔭、新廟、石塘、九堰等24個行政村。2004年轄張公、榮家河2個居委會和勝利、黃河、新聯、七頃、建樓、萬家鋪、幸福、高路鋪、兔子口、彭山、石塘、九堰、新廟、高潮、通訊、國富、聯合、柳蔭、白合、合群、護國、青龍22個行政村。
2005年,1、撤銷原兔子口村、青龍村,合併組建兔子口村;2、撤銷原黃河村、萬家鋪村,合併組建黃河村;3、撤銷原幸福村、榮家河居委會,合併組建榮家河社區;4、撤銷原勝利村、通訊村,合併組建通行村;5、撤銷原七頃堰村、新聯村,合併組建新聯村;6、保留張公社區和高路鋪、彭山、白鶴、合群、柳蔭、國富、聯合、護國、建樓、高潮、新廟、石塘、九堰等13個行政村的行政區劃不變。調整後,張公廟鎮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工業
全鎮共有工業企業78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16家,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6億元。主要工業企業有環球電子、神州酒業、張公油脂、群星化工、特色食品、華誠實業、採石制砂廠等。油脂廠生產的一級菜籽油分獲國家部優產品稱號。
農業
張公廟的農業生產也有一定規模,棉花和油菜是張公廟的傳統拳頭產品,是優質棉繁育基地。所育“無棉毒素棉”品種填補國家棉花育種空白。張公廟鎮高效產業發展迅速,是澧縣的葡萄生產大鎮,現有
葡萄種植規模10000畝,葡萄年產值7000萬元;以
荷蘭豆、
梅菜、
鳳尾菜為主的高效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瘦肉型良種豬養殖具有一定規模,年出欄肉豬10000頭以上,張公廟鎮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新鎮。先後建起了兔子口、高路鋪2處宜居住宅小區;投入8000萬元的黃河休閒中心正在加緊建設;沼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建設發展較快,全鎮已有家用沼氣3000多個,太陽能裝置500多套。
全鎮共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重點進行了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建設、
產業發展、
農民教育培訓等工作。社會事業 張公廟進一步強化了社會保障體系。年發放社會保障資金50多萬元,每年籌措資金10多萬元幫助特困家庭解決實際困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25600人。
考察調研
省市人大領導一行來我鎮就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情況召開座談會。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劉慧雄、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法案調研處處長羅志軍、省政府農辦經管局局長黃永明等出席會議,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先蒙、市人大常委會農業委主任汪淑凡、市農經局局長張業湘等陪同。鎮黨委書記賀春波、鎮長顏軍及合作社代表、村幹部代表總計27人參加會議。
座談會上,鎮黨委書記賀春波就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發展情況作了專題匯報。王先榮、劉啟華等合作社代表也紛紛發言,從不同角度匯報了合作社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省市領導同代表們就農產品生產質量檢測、農業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和管理展開深入探討。
黃永明在發言中詳細解答了代表們提出的問題並提出建議。他指出,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興產物,已經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支持和政府的重視。他要求,深入貫徹中央、省委1號檔案精神,鼓勵合作社繼續朝標準化發展,不斷壯大規模,鼓勵農業項目和科研成果申報。
最後,劉慧雄指出,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社會化管理有很好的推動作用。他要求我們牢牢抓住發展機遇,攻堅克難,不斷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邁向新的台階。
中國小校
澧縣張公廟鎮國富學校
|
澧縣張公廟鎮張公中心國小
|
澧縣張公廟鎮新聯學校
|
澧縣張公廟鎮石塘學校
|
澧縣張公廟鎮通訊學校
|
澧縣張公廟鎮黃河學校
|
澧縣教育局張公廟鎮中學
|
村莊名錄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7716
|
男
| 13822
|
女
| 13894
|
家庭戶戶數
| 804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7324
|
家庭戶男
| 13582
|
家庭戶女
| 13742
|
0-14歲(總)
| 5147
|
0-14歲男
| 2601
|
0-14歲女
| 2546
|
15-64歲(總)
| 20020
|
15-64歲男
| 10104
|
15-64歲女
| 9916
|
65歲及以上(總)
| 2549
|
65歲及以上男
| 1117
|
65歲及以上女
| 1432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5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