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專著
1.《復調小說理論研究》,灕江出版社,1992年12月
(1989年獲國家首批青年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1995年4月15日獲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首屆優秀著作獎,1994年7月30日獲江蘇省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走向世界的探索》,灕江出版社,1993年9月
(1992年獲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八五”規劃項目資助)
3.《20世紀俄羅斯文學批評史》,譯林出版社,2000年12月
(1996年獲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資助,2001年獲江蘇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第五次全國外國文學優秀圖書獎三等獎)(與一人合作,本人為第一作者)
4.《結構文藝符號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12月
(1997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與一人合作,本人為第一作者)
5.《張傑文學選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2011年4月獲得江蘇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 《走向真理的探索——白銀時代俄羅斯宗教文化批評理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
(2014年7月獲得江蘇高校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4年10月獲得江蘇省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7.《20世紀俄蘇文學批評理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4月(2018年11月獲得江蘇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相關教材
1.《當代西方文藝理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年6月(國家教委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本人承擔俄蘇文論部分的撰寫。)
譯著譯文
1.《弗洛伊德主義批判》,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年 9月(與一人合譯,本人為第一譯者,並負責統稿。此書經重新校訂,於1998年6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收入《巴赫金全集》。)
2.《悲劇的哲學—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灕江出版社,1992年9月(1997年7月30日獲江蘇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等獎)(本書的緒論、第1-2,26-29章被《舍斯托夫集》轉載,1998年12月,上海遠東出版社)
3. 《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本人為第一譯者,承擔了三分之二部分,該書載《巴赫金全集》。)
4. 文學中的規律性與反規律性,《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第4期
5. 基督教的人的觀念與藝術的人道主義,《外國文學動態》,1988年,第12期
6. 巴恰波芙斯卡婭抒情詩三首(譯詩),《外國文學欣賞》,1987年,第2期
7. 撞擊(小說),《俄羅斯文藝》,1995年,第6期
相關編著
1.《巴赫金集》,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5月(主編)
2.《青年生活啟示錄》,譯林出版社,1990年(參編)
3.《20世紀影響世界的百部西方名著提要》, 灕江出版社,2000年4月,(第二主編)
4.《走向21世紀的探索》(論文集),譯林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副主編)
5.《問題與文本——新世紀域外文學探索》(論文集),河海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主編)
6. 第一主編:《當代符號學譯叢》(5本)四川教育出版社
《社會符號學》,2012年6月
《音樂·媒介·符號——音樂符號學文集》,2012年6月
《存在符號學》,2012年7月
《傳媒符號學》,2012年7月
7. 第一主編:《當代符號學前沿譯叢》,譯林出版社
《故事的變身》,2014年11月
《音樂符號》 , 2015年1月
《性別符號學》,2015年3月
《打開邊界的符號學》,2015年7月
8. 第一主編:《國際化背景下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年12月
9. 第一主編:博雅學科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心理學 2014年8月
2、醫學 2015年6月
3、文學 2015年12月
4、西方文明 2015年12月
學術論文
國際學術刊物、國家核心級刊物或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轉載:
1. 赫拉普欣科論藝術形象
《外國文學動態》,1987年,第8期
2. 論高爾基的心理分析藝術—奧古洛夫系列小說藝術特色初探
《外國文學評論》,1988年,第2期
3.心理分析藝術的深化—20世紀外國文學的一個主要傾向
《長沙水電師範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89年第1期全文轉載)
4.復調小說的作者意識與對話關係 —也談巴赫金的復調理論
《外國文學評論》,1989年,第4期
5.現實主義心理藝術的拓展—《羅斯記游》藝術特色初探
《外國文學研究》,1988年,第4期
6.托爾斯泰“心靈辯證法”的變遷
《外國文學研究》,1990年,第2期
7.批評的超越—論巴赫金的整體性批評理論
《文藝研究》,1990年,第6期
(1995年2月18日獲江蘇省高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3等獎)
8.文學傳統的解構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1 年第6期全文轉載)
9.重構歷史的現實
《國外文學》,1992.第4期
10. 論高爾基兩部自傳體小說中的心理分析藝術
《當代外國文學》,1993年6月
11.俄羅斯歷史命運的回聲
《文藝研究》,1994年,第4期
12.走出環境—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一個主要傾向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
13.批評意義的重新認識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4年,第3期
14. 《巴赫金在中國:研究與爭鳴》(俄語論文)
載《米.米.巴赫金與21世紀門檻上的人文思維 2 》
莫爾托瓦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
15.《巴赫金研究在中國》(俄語論文)
載 《對話、狂歡、時空體 》1996年第3期
16.當代俄羅斯文壇現狀
《譯林》,1996年,第4期
17.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建設的新成果
《俄羅斯文藝》,1996年,第5期
18.批評的轉向:從語言學走向話語學
《外國語》,1998,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9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9.真理的探索:從科學走向宗教 —— 記俄羅斯宗教文化批評家弗洛連斯基
《俄羅斯文藝》,1998年,第4期
20.批評思維模式的重構——從巴赫金的對話語境批評談起
《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9,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9,第3期,第103頁)
21.20世紀——語言學的世紀
《外語研究》,1999年,第3期
22.21世紀批評方法的重建
《江海學刊》,2000年,第1期
23.白銀時代俄羅斯宗教文化批評理論研究
《外國文學評論》,2000年,第2期
24. 著名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葉水夫先生
《外語研究》,2000年,第1期
25.《走向體系研究的藝術符號學與文化符號學——塔爾圖—莫斯科符號學理論探索》
《外國語》,2000,第6期
26.《歷史的循環:創作·批評·思維》
《外國語》,2001,第5期
27.《更新思維模式,探索新的方法——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的方法論思考》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第10期
28.《符號學王國的構建:語言的超越與超越的語言》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
29.《語言全球化:一體化與多元化》
《外國語》,2002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30. 敘事文本的“間離”:陌生化與生活化之間
——洛特曼對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戲劇化分析研究
《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6期
31.巴赫金對話理論中的非對話性
《外國語》,2004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3期發表摘要)
32.公共英語教學的專業化與專業英語教學的公共化——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第11期
33.多一點問題,少一點結論——也談外國文學研究的問題意識
《外國語》,2005年,第5期
34.俄羅斯哲學史的多元闡釋——評斯托羅維奇新著《俄羅斯哲學史》
《外國文學動態》,2006年,第2期
35.後現代社會的詩性特徵:生活的符號化——《白噪音》文本的對話式解讀
《外國文學研究》,2006年,第5期
36.《開啟創造性思維人才培養的工程——我國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新轉換》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第11期
37. Three Cornerstones of the Former Soviet Semiotic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emiotic Theories of Bakhtin,Lotman, and Uspenski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otics, Volume23.1-4(2007),P.55-66.
38.《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多元主義闡釋》,《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5期
39.《文明的重新闡釋:雙向互動、多元視角和問題意識》,《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40.《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俄語研究型教學探索》,《中國俄語教學》,2008年,第1期
41.《平台與歷史:文本的可闡釋空間》《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6期
42.《俄蘇詩學理論在中國的接受》,《俄羅斯文藝》,2009年,第3期
43.現實的象徵化與象徵的現實化:《卡拉馬佐夫兄弟》的現實主義的象徵主義
闡釋,《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4期
45.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創作藝術的“聚和性意識”,《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5期
46.西方符號學研究在中國(第2作者),《外語學刊》,2010年,第6期
47.現實與真實之間:普希金創作敘述的時空視點分析,《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5期
48.“聚和性”意識與蘇聯解體(第2作者),《俄羅斯文藝》,2011年,第4期
49.外語專業國際化辦學模式的探索(第2作者),《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年,第3期
50. 批判的繼承:洛特曼與俄國形式主義(第2作者),《俄羅斯文藝》,2012年,第3期
51. 對話性闡釋:政治與藝術之間——伊格爾頓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觀的符號學闡釋(第2作者),《俄
羅斯文藝》,2012年,第4期
52.19世紀俄羅斯小說創作中的主體性問題,《外國文學研究》2013年第6期
53.俄蘇文藝符號學在中國的接受與變形(第2作者),《江海學刊》2013年第4期
54.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個性化、學科化、中國化,《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年第6期
55.《當代英雄》文本意義再生機制解析,《俄羅斯文藝》,2014年,第3期
56.文本的智慧型機制:界限、對話、時空——對19世紀俄羅斯文學史研究的反思,《外國文學研究》2014
年第5期
57.符號學視域下的文學文本“反身份構建”(第2作者),《外國文學研究》2015年第6期
58. 21世紀語言符號研究的向內轉趨向:語言全球化背景下的符號認知(The Inward Shift in 21st-Century Linguistic Studies Semiotic Cognition in the Setting of Linguistic Globalization)(第一作者),《中國符號學研究》(Chinese Semiotic Studies)(英文版)2016年第1期,德古伊特出版社出版;
59. 從“差異化”“國際化”“前瞻性”三個方面探索普通高校外語學科的科研與教學改革,《中國大學教學》2016年第5期
60.建模系統理論視閾下的小說敘事的反身份構建的符號學分析(A semiotic analysis of anti-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fictional narrativ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modeling systems theory)(通訊作者)
《符號學》,2016年第210卷,Semiotica 2016; 210: 151–166,德古伊特出版社出版;
61.文學史實與研究個性——關於《20世紀俄蘇文學批評理論史》的撰寫,中國俄語教學,2016年第4期。
62.民族精神的鑄造:東正教與俄羅斯文學,江海學刊,2017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文學》2017年第11期和新華文摘2017年第22期全文轉載);
63. 機制與記憶:《當代英雄》藝術構造的東正教解讀,文學跨學科研究(A&HCI),2017年第3期。(通訊作者)
64.“萬物統一”的美學探索:白銀時代東正教神學思想與俄羅斯文論,外國文學研究,
2018年第2期
65. 符號學——人類認識世界的又一扇視窗(Semiotics—Another Window on the World)
《中國符號學研究》(Chinese Semiotic Studies)(英文版)2018年第2期,德古伊特出版社出版;
66.文明的重釋(Reinterpretation of Civilization)
《中國符號學研究》(Chinese Semiotic Studies)(英文版)2019年第2期,德古伊特出版社出版;
(通訊作者)
67.走出西方文明的危機:“萬物統一”的文學批評,文學跨學科研究(A&HCI),2019年第1期。
省級學術刊物:
1.“高加索灰蘭記”與布萊希特的“記敘性戲劇”
《藝譚》,1986年,第2期
2.“散點”與“透視”——蒲寧中篇小說《鄉村》思想藝術淺析
《外國文學欣賞》,1986年,第 4期
3. 創作方法概念異議
《藝譚》,1987年,第5期
4. 巴赫金對弗洛伊德主義的批判
《文藝學習》,1987年,第3期
5. 巴恰波芙斯卡婭抒情詩三首評析
《外國文學欣賞》,1987年,第2期
6. 文藝學中的精神分析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7. 現代文學觀念的裂變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1月
8. 蘇聯文學及其研究:多樣性與一統化
《蘇州大學學報》,1993年12月
9. 批評的反思
《世紀末的反思》(論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
10. 巴赫金與中國文學
《出版廣角》,1997年,第2期
11. 20世紀西方現代派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
《外國文學論集》(論文集) 譯林出版社,1997年
12.走向新世紀,探索新方法
《走向21世紀的探索》(論文集)譯林出版社,1999年
13.世紀末的回顧:反傳統、多元化、未完成
《20世紀影響世界的百部西方名著》灕江出版社,2000年
14.跨越障礙:理論與實踐的矛盾——2001年英語高考出題思路分析
《新教育周刊》2001年6月18日
15.中心的邊緣化與邊緣的中心化
《迎接高校外語教學的新挑戰》(論文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16.從“形式”走向“認知”:21世紀西方文論的語言學研究新轉向
《文藝報》,2004年12月16日
17.批評理論的轉向:從“形式”走向“認知”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18.開啟創造性思維人才培養的工程
《英語教學研究文集》,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19.《多一點積極參與,少一點消極應付——關於教育部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的幾點認識》
《華東外語教學論壇》,第1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4-34頁。
科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015.11-2019.6)(編號:15ZDB092)
東正教與俄羅斯文學研究,其中,2017年獲得滾動資助30萬元(2017.9-2020.6)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011-2015)(編號:11BWW001)
20世紀俄蘇文學批評理論史研究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004-2010)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宗教文化批評理論研究
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997-2004)
洛特曼及其藝術符號學研究
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989-199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與巴赫金的復調小說理論研究
6、國家教育部教委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1993-1997)
20世紀俄羅斯文學批評研究
7、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八五規劃項目(1988-1993)
現代西方形式主義研究
8、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010-2013)
20世紀俄羅斯文學批評理論研究
教學成果
1、“外語研究生國際化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排名第一)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證書號:20146912;國家教育部,2014年9月;
2、教育部馬工程國家精彩一課《文學概論》“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發展”,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