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倬(2007年7月出生),女,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出生時因顱內損傷住院17天,後經醫生診斷為缺血缺氧性腦病。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康復中心做康復訓練,後經兒童少年基金會幫助下轉入北京爾康百旺醫院進行治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倬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2007年7月
相關事件,自強不息的一家,聰明的腦癱患兒,渴望走路的孩子,一碗米線 ,一份愛心,基金會助張倬去北京,
相關事件
自強不息的一家
小張倬2007年7月出生,因顱內損傷,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兒科診斷是腦癱。爸爸張錦奇、媽媽孫立傑卻沒有放棄,為了讓女兒站起來,他們踏上了為女兒做康復訓練的道路。康復訓練一個月費用至少要4000元。家裡的積蓄全都拿出來,爸爸張錦奇一個人種了十幾畝地,其他時間給別人當力工,一刻不停地打工幹活。親戚中有人開米線店,於是今年秋天,他們兌下了一家小店。入冬之後,接連大雪,進店吃米線的人少,最多的時候一天也不過賣出二十幾碗,有時候連一個月2000塊錢的房租都賺不出來。開店成本加上孩子做康復訓練的費用,每天至少要賣150碗米線才夠。生意冷清,孫立傑很上火,有時候,不想跟任何人說話,就想把自己和孩子關進一個小屋子裡。 一年半來,不管颳風下雨,每天下午一點半,人們都能在醫院附近看到母女倆。這家小小的米線店,就是一家三口全部的希望與夢想。冬天天氣寒冷,生意不太好,他們卻依舊幹勁兒十足,只要多賣出一碗,孩子就能在康復中心多做一個動作。
聰明的腦癱患兒
康復師趙偉燕說,小張倬是最活潑、最開朗的,她的智力很好,跟她說的東西,她都能理解。在與小張倬接觸的3年多時間裡,趙偉燕得到了小張倬充分的信任。一次,張倬訓練時對老師說,“我要娶你!”趙偉燕和一旁的媽媽樂著問,“為啥?”張倬說,“這樣能天天跟老師在一起。”
渴望走路的孩子
每天下午兩點,康復中心要上課。趙醫生說,她給小姑娘做康復,整整三年半了,有的孩子一年半就畢業了,她是比較重的,要終身做康復訓練。聽到這話,小姑娘一扭頭,看著媽媽笑了笑。她不願意聽別人說她不好的話。“你還有多少年能自己走?”孫立傑逗著女兒。“二年!”小姑娘含混不清地說。家裡沒錢的時候,聽到大人說要回家,她會這樣說,“還有二年,我就能走了,回家就再也不能走了。”周圍的人聽到這話都哭了。
一碗米線 ,一份愛心
小張倬的故事被大家關注後,“紅火米線”店裡不斷迎來四面八方的好心人。大家有的看了報紙、網路,有的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報導內容,有的在群里看到了吃米線的活動通知……長春市民自覺發起的 “吃碗米線,獻出愛心”活動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讓這個不幸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基金會助張倬去北京
2013年12月 21日,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安康計畫”———腦癱兒童康復項目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與北京爾康百旺醫院的三位專家,走進了長春紅火米線店,對張倬的病情進行了全面評估,評估後專家表示,張倬軀幹的康復訓練成效較好,兒基會決定把小張倬作為該項目的第一個受益者,一切治療費用由該項目基金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