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芳

張來芳

現居南昌。劇作家,民俗學家,為本世紀有重大影響的學者之一。現任江西省國學文化研究會總監事、江西省民俗學會副會長、南昌大學中文系教授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來芳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萍鄉
  • 出生日期:1939
  • 職業楚辭學家,文化學家,社會學家
  • 性別:男
著作,從事工作內容,張來芳與“贛文化之尋根”,三層次十學科,第一層次是楚辭原生層,第二層次是楚辭再生層,第三層次是楚辭派生層,

著作

《楚辭學史》、《離騷探賾》、《回顧·思索·展望——楚辭學工程構想》(《江西社會科學》1993年第2期)、《<豳風·七月>的名物考訂與歷史文化底蘊的發掘》、《現代楚辭學鳥瞰--《楚辭學史》之五》(《贛南師範學報》1988年第4期)、 《簡評翟振業〈離騷自我新論〉》(《唐都學刊》1994年第5期)、《孔子學說與未來教育》、《三清山志·人物》等。

從事工作內容

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尤其是楚辭融匯了自身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最新研究成果。譬如:《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現代價值》[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中,作者指出:“‘和’與‘同’本是古代兩個意思大致相近的哲學概念,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史伯與晏嬰作了二者相反的理論闡述.孔子在繼承和發展史伯、晏嬰"和同之辯"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新命題,這一主張不僅充滿著樸素的辯證法因素,而且上升到人生哲理的理論高度,顯示出深刻的思想意義.‘和而不同’的思想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推動21世紀世界人類的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借鑑作用.”。

張來芳與“贛文化之尋根”

贛文化的起源,有著輝煌的歷史,他對贛文化的博大與精深、獨特魅力、強大的生命力、贛文化的歷史與現狀、贛文化研究、贛文化的發揚、學者搜尋有關贛文化、贛文化對江西從中部地區崛起有什麼重要意義、現實與未來等課題,都有著精闢的闡述。

三層次十學科

強調“用求實的精神研究國學”。國際屈原學術討論會暨第五屆年會上,張來芳提出楚辭學三層次十學科的構想,既是對未來楚辭學建設作出的規劃,又是側重對20世紀、尤其是新時期以來楚辭學體系建設的歷史總結。

第一層次是楚辭原生層

包括:(1)楚辭文獻學,有楚辭的校勘、目錄、版本、注釋、今譯、考據、輯佚、辨偽等多方面的內容,為研究者和讀者提供好的楚辭讀本。如聞一多《楚辭校補》、姜亮夫《屈原賦校注》、《楚辭書目五種》、胡念貽《楚辭選注及考證》、陳子展《楚辭直解》、馬茂元《楚辭注釋》、聶石樵《楚辭新注》、郭沫若《屈原賦今譯》、黃壽祺、梅桐生合著的《楚辭全譯》等等。(2)楚辭作家學,包括研究屈原、宋玉等楚辭作家生平事跡、思想性格、創作成就等方面的內容。如鄭振鐸《屈原傳》、郭沫若《屈原研究》、林庚《民族詩人屈原傳》、詹安泰《屈原》、郭嘉林《屈原》、游國恩《屈原》、聶石樵《屈原論稿》等等。(3)海外楚辭學,主要指港、台及外國楚辭研究的信息和成果被介紹、引進國內來。如台灣學者楊胤宗的《屈賦新箋——離騷篇》和《屈賦新箋——九章篇》、馬茂元主編《楚辭研究集成》中的《楚辭資料海外編》、王麗娜《台灣楚辭研究近況綜述》、張嘯虎等譯的(美)勞倫斯·A·施奈德的《楚國狂人屈原與中國政治神話》等等。(4)楚辭比較學,進行作家作品比較研究。如董紹康《屈原莊周比較觀》、陸永品《辛棄疾與屈原》、翟振業《屈原與魯迅》、郭維森《屈原與但丁》、徐志嘯《屈原與普希金》、黃碩《離騷、神曲比較論》、蕭風《離騷與浮士德》、夏承燾《楚辭與宋詞》、陳烈《納西族祭天古歌與楚辭的比較》等等。

第二層次是楚辭再生層

包括:(5)楚辭理論學,是對楚辭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特質和發展淵源進行探討,對楚辭著作所反映的哲學、心理、思想、藝術風格進行品評或鑑賞的學科。如游國恩《楚辭概論》、《楚辭論文集》、蔣天樞《楚辭論文集》、姜亮夫《楚辭學論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編的《楚辭鑑賞集》、巴蜀書社編的《楚辭賞析集》、毛慶《屈騷藝術新研》、周建忠《當代楚辭研究論綱》等等。(6)楚辭學史,是對歷代楚辭研究的回顧與總結,旨在理清歷代楚辭研究的發展線索,找出主要特點的新型學科。如黃中模《屈原問題論爭史稿》、《現代楚辭批評史》、易重廉《中國楚辭學史》、崔富章《楚辭研究史略》、趙沛霖《屈賦研究論衡》、湯漳平《楚辭研究二千年》等等。(7)楚辭美學,從美學角度研究楚辭美學特色的新型學科。如蕭兵《中國屈騷美學》、高爾泰《屈原的美學思想》、劉綱紀《楚辭藝術美學五題》、張崇琛《屈原美學思想試析》等等。(8)楚辭社會學,包括文化、語言、神話、宗教、地理、民俗、考古、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對楚辭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交叉研究。如於省吾《澤螺居楚辭新證》、薛泰穆《楚辭語法研究》、王力《楚辭韻讀》、張正明《楚文化志》、《楚文化史》、蕭兵《楚辭文化破譯》、潘嘯龍《屈原與楚文化》、蕭兵《楚辭與神話》、林河《九歌與沅湘民俗》、饒宗頤《楚辭地理考》、張中一《屈賦新考》等等。

第三層次是楚辭派生層

包括:(9)楚辭重現學,以美術、音樂、舞蹈、電影、電視、戲劇、詩歌、書法、雕塑等藝術,重現屈原和楚辭的內容。如阿英《屈原及其詩篇在美術上的反映》、溫廣義《歷代詩人詠屈原》、郭沫若的話劇《屈原》、鮑方的電影《屈原》、吳中等人的電視連續劇《屈原》、黃士吉的《古劇九歌今譯》、施光南的交響樂《離騷》等等。(10)楚辭影響學,包括屈原思想、藝術風格及楚辭形式對後代的影響等內容,如鄭振鐸《屈原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楊公驥《風騷傳統對後世文學形式的影響》、毛慶《屈騷藝術影響研究》等等。第一層次是楚辭學的基礎工程,是對楚辭及其作家的本體文獻進行研究的學科。第二層次是楚辭學的主體工程,即對楚辭著作進行再次研究的學科。第三層次是屬於楚辭學的裝飾性工程,是對楚辭派生出來的形形色色作品或受楚辭影響的作家作品進行研究的學科。由此三個層次構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的中國20世紀楚辭學,標誌著當代楚辭研究具備了有系統成體系的獨立性專門科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