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簡

張伯簡

張伯簡(1898-1926),白族第一代共產黨員。名庚喜,別名紅鴻、洪鴻,字稚青,劍川金華橋頭街人。伯簡受父親教誨,學習刻苦自勵,在大理省立第二中學時,語文成績最優,今存《雞足山遊記》,即當時的作文。伯簡還以書法見長,劍川縣文化館尚存其行書杜甫《秋興》直幅四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伯簡
  • 別名:紅鴻、洪鴻
  • 國籍:中國
  • 民族:白族
  • 出生地:大理州劍川金華橋頭街人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26
  • 代表作品:《雞足山遊記》
  • :稚青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大理讀書,投奔革命,法國留學,組織青年團,上海工作,領導工作,因病去世,

大理讀書

伯簡在大理讀書時,正值軍閥割據,內戰連年,兵燹匪禍,人民陷於水深火熱境地。伯簡滿腔義憤,常常思索救國救民之道。1916年,大理中學學生與憲兵的一次鬥爭中,伯簡挺身而前,成為鬥爭組織領導者之一。

投奔革命

1917年,伯簡中學畢業,毅然到南方革命中心廣州,投奔滇軍。
1919年,“五四”運動風暴席捲全國,嚴酷的現實和民眾的英勇鬥爭,更激發起張伯簡愛國熱情。為探索“中國往何處去?”伯簡寢饋於孫文學說,留心時事,認真閱讀《愛國報》、《新潮》等進步報刊。其《南越遊記一稚青日記》等,表露出伯簡當時對革命風暴的讚譽情懷。《日記》中寫道:“……將來中國尚多有事,鍛鍊此身,亦有受用”,“試問自生來二十年,日見馬齒加長,而一切社會學問一無所識,志不定,過不改……根基未固,當此二十世紀中尚有我立腳否?”遂以“理財本非所能”為由,懷著進一步豐富知識和探求革命真理的強烈願望,同年冬,加入赴法勤工儉學行列。

法國留學

伯簡在法國積極參與趙世炎、李立三等組織的“勤工儉學會”,提出“甘做苦工,不希官費”口號,和“互助、勞動、改造社會”三信條,成為“勤工儉學會”一名中堅,提出:“勤工儉學是應世界潮流而生,為中國數千年文化運動盪激而成,是一種最光明顯著的社會運動。它的主要目的,在促成智識階級的猛省與勞動階級的覺悟,也就是改革中國黑暗地獄之初步”的主張,得到廣大留學生擁護。
1920年10月,入法國博利午工業實習學校,既學習,又做工,接觸了法國無產階級,領悟到馬克思主義真諦,思想產生了質的飛躍。
1921年下半年,伯簡至德、奧參觀考察。8月1日,從柏林寫信致親長趙星海:“不願以此時間、金錢花之於風月,擬乘此機會,旅行德、奧兩國,一觀戰後軍國主義消長與國際和平會議後所造出強權跋扈之各國對於戰敗國家所留之罪惡,及戰敗國民負擔加重以來之反聲,順便參觀兩國科學界之真精神與德國革命後勞工運動之趨勢,藉以略抒胸襟”,雖“所費不多,然知識上算是得無數底(的)教訓。”表明張伯簡已從一個熱血青年成長為思想成熟的革命青年。
伯簡返回巴黎,正趕上留法勤工儉學生進占里昂中法大學的鬥爭,這次革命鬥爭的洗禮,使伯簡懂得只有團結起來,堅持鬥爭,才能獲得勝利的真理,更加堅定了學習馬克思主義,走“十月革命”道路的信念。1921年冬,伯簡轉赴德國柏林,繼續勤工儉學。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產黨。

組織青年團

1921年末,張伯簡和在德國的中共黨員周恩來、蕭子璋、張申府、劉清揚等聯名寫信給在法國的趙世炎,促組“全歐大組織(即青年團)”。趙世炎力薦伯簡隨謝壽康到蘇聯出席共產國際會議,指出:“最近壽康與伯簡在德,與德的C.P接洽,他們被介紹去各城市演說。……大受歡迎。黃面孔的無產階級代表與西方無產階級接觸,此其開端了!”“……伯簡信仰很堅、誠實,又有見地,且善活動,不過不善言語就是。將來他們去時,歐洲‘青年團’當都給以代表名義,拿團體的責任,壯他們的行色!”
1922年6月3日,張伯簡從柏林到衣納參加德國少年共產黨大會。5臼,在衣納大市場開國際宣講大會時,和法、瑞、捷、奧等國少共代表一起,在大會上發表演說,報告中國少年對共產革命運動所作的努力,引起德國共產黨代表的震動。同年,伯簡在《少年》雜誌第二期上發表題為《少年國際紀念日——本年9月3日——少年國際執行委員會的一個通告》譯文。在文章後加按語,熱情讚揚少共領導世界各國工、農少年與帝國主義、第二國際機會主義鬥爭的功績。與此同時,“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在巴黎正式成立。張伯簡被選為組織委員。同年秋,張伯簡被中共派往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通過學習,伯簡成長為既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實際鬥爭經驗的馬克思主義者。

上海工作

1924年秋,受組織指派,伯簡回上海從事工人運動;並受瞿秋白之聘,任上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據革命戰友回憶道:“這一時期,伯簡天天外出,深夜歸來,在簡陋的屋子裡伏案疾書,甚至通宵達旦。”
1924年,中共在上海建立“國民通迅社”,張伯簡受派參加領導工作。還在團中央局負責編輯《中國青年》,供給《團刊》、《平民之友》稿件。4月,張伯簡奉命至北京參加組織領導“五四”運動五周年天安門遊行示威活動,創辦青年團北京市《政治生活》刊物。在張伯簡艱苦努力下,《政治生活》創刊號正式於1924年5月4日在遊行隊伍中公開發行。同年9月,團中央局決定任弼時為江、浙、皖區委正式委員,張伯簡、愈秀松為候補委員。以後,張伯簡在中央宣傳部工作,蔡和森主編的《嚮導》、《中國青年》等刊物,由張伯簡負責送稿,交中共組織的第一個地下印刷廠——上海明星印刷廠印刷。11月,張伯簡擔任中共中央出版局書記,任務更繁重,工作更緊張,此時,張伯簡根據東方勞動大學的教材和自己的學習心得,編制了《各時代社會經濟結構原素表》一書,先後由中共出版機構上海書店和北方人民出版社秘密出版發行。1925年,又編纂出版了《社會進化簡史》,為中國最早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闡述社會發展史的理論著作。1926年,毛澤東任廣州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時,聘張伯簡為教員,將《簡史》列為“授課以外之理論”十種讀物之一。1927年,惲代英在《計畫1927年的工作》一文中,也向青年推薦此書。1942年黨中央在延安開展整風學習,毛澤東給胡喬木寫信,提出將張伯簡《社會進化簡史》列為全黨整風必讀理論書籍。並說:“這是一本人民需要的書、革命需要的書。”

領導工作

1925年1月,中共中央、團中央分別在上海召開代表大會。在中共四大期間,張伯簡受黨委託,負責“四大”事務工作。在團的大會上,張伯簡被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並代理團中央工農部主任兼《平民之友》編輯。同年,張伯簡參加上海中央機關和上海地委工作人員組織的公共支部領導工作。“五卅”運動中,伯簡投身到鬥爭最激烈的滬西小沙渡紗廠工人的戰鬥行列。還負責瞿秋白主編的《熱血日報》籌辦工作。同年秋,張伯簡調廣州,任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委員、軍委書記。這時,伯簡除參加工農運動外,還參加總工會《工人之路》編輯出版工作。
伯簡身居在外,但對雲南的革命工作一直非常關心。剛到法國不久,就給雲南省學聯寫信,給大理、麗江中學的同窗摯友郵寄馬克思主義書刊,鼓勵同學們多看馬克思主義的書。還給趙式銘、趙宗瀚郵寄信件、畫冊,介紹德國、蘇聯國情,使親友們接受進步思想。1926年,伯簡參加雲南旅京、滬、漢、穗進步青年組織“新滇社”領導工作,為雲南培養和輸送了一批革命領導骨幹。雲南到廣東從事滇軍工作的同志與黨中央聯繫,多由伯簡引導。白族抗日英雄周保中參加中國共產黨之前,曾受到張伯簡的啟發幫助。王孝達烈士,亦由張伯簡分配到汕頭地委工作。

因病去世

1926年8月,張伯簡任中央罷工委員會書記,全力投入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正當伯簡和同志們日夜籌劃工作,領導民眾開展鬥爭之時,肺病發作,病倒在偉大罷工鬥爭第一線。黨組織立即把伯簡送往珠江頤養園醫院搶救,終因救治無效,不幸與世長辭!年僅28歲。1945年4月1日,周恩來親筆為張伯簡填寫了犧牲幹部登記表。
生前,伯簡在上海與紡織女工、共產黨員薛映華結成革命伴侶。伯簡逝世後,生一遺腹子,名張伯華,動亂中失去聯繫,下落不明。
張伯簡為黨和人民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愧為白族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的革命家,理論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