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庭,又名張廉、阿四,1901年1月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城郊鄉郊下村一個貧農家庭。小時,他讀過兩年私塾,以後就跟隨父親在家種地。1926年,張伯庭到涵江中學當工友。時有中共莆田支部書記陳國柱、黨員黃蒼麟在涵江中學任教。張伯庭經常與他們接觸,受他們的影響,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並參加了中共莆田支部和國民黨莆田縣黨部籌備處組織革命活動。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5月任中共莆田縣委委員,發動農民建立農會。抗日戰爭爆發後,閩中紅軍游擊隊主力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張伯庭奉命留在閩中游擊區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伯庭
- 別名:又名張廉、阿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城郊鄉
- 出生日期:1910
- 逝世日期:1945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原名:張廉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介紹,曾任職務,東吳事變,人物事跡,
人物介紹
張伯庭,福建省莆田縣城郊郊下村人。1926年冬參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5月任中共莆田縣委委員,發動農民建立農會。抗日戰爭爆發後,閩中紅軍游擊隊主力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張伯庭奉命留在閩中游擊區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曾任職務
1941年2月任中共閩中特委委員兼莆田縣委書記,積極領導沿海地區的抗日反頑鬥爭,在海上島嶼建立抗日武裝和據點,形成了一條海上交通線。同年9月隨中共閩中特委機關轉移到長樂南陽,負責特委機關的警衛工作。1942年4月,國民黨頑固派發動“江田事變”,派兵進攻南陽抗日根據地,他帶領特委機關和機關教導隊由海上撤退到莆田沿海一帶堅持鬥爭。1943任中共閩南特委委員,奉組織指示率一批幹部打入偽“和平救國軍”,主要負責領導特委隱蔽在海上的游擊武裝和對付偽軍頭目的策反工作,策反了偽軍一部組建閩中海上游擊隊,同日、偽、頑進行了錯綜複雜的鬥爭。先後開闢了莆田的南日、黃瓜、烏丘、湄洲、平海等島嶼和沿海突出部的隱蔽武裝據點。
東吳事變
1945年5月,偽軍頭目秘密“反正”投向國民黨當局,勾結國民黨保全團突然襲擊抗日游擊隊駐地忠門鄉東吳村,製造了“東吳事變”。張伯庭在戰鬥中不幸被俘,同年6月在莆田南門外英勇就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人物事跡
1926年12月,中共莆田特區宣傳委員林嵩嶺和黃蒼麟介紹張伯庭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張伯庭奉組織上的決定,離開涵江中學,回到家鄉郊下、四亭一帶,以國民黨莆田縣黨部籌備處的名義開展農運工作,發動家鄉父老組織農會,開展“二五減租”和抗捐鬥爭。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國民黨新軍閥統治莆田,但張伯庭並沒有屈服於反革命的白色恐怖。1928年3月,中共莆田縣委發動四鄉農民進城遊行,抗議國民黨政府強行徵收“田畝捐”。遊行隊伍遭到鎮壓,農民代表被拘押,激起了民憤。數天之後,在中共莆田縣委的領導下,全縣各鄉農會發動更多的農民民眾進城示威,城內民眾也罷課、罷工、罷市回響。國民黨莆田縣長被嚇跑,縣政府只好釋放被拘押的農民代表,並宣布停徵“田畝捐”。張伯庭積極參加這次聲勢浩大的鬥爭,在實踐中進一步增長了才幹和膽識。
1929年9月,張伯庭等人受中共莆田縣委的派遣,到國民黨海軍陸戰隊駐莆部隊當兵,計畫策動兵變,拖出人槍參加黨領導的紅軍游擊隊。1930年初,張伯庭等已掌握了一個排的武裝。5月底的一個晚上,張伯庭等九人打傷敵排長等三人,帶槍參加了莆田紅軍游擊隊。隨後,張伯庭等轉戰於莆田的江口、廣業及沿海地區。
1931年年初,莆田外坑鄉蘇維埃政府失敗後,張伯庭等人在白色恐怖中以極大的毅力克服困難、堅持鬥爭,致力於恢復莆田沿海地區的基層黨的組織。
1934年5月,中共莆田縣委發出的《為春荒鬥爭告農友書》,號召農民民眾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分糧鬥爭。張伯庭積極貫徹縣委的部署,與黃國璋等帶領游擊隊配合民眾在魏厝等地打土豪,沒收其糧食和財物,分發給民眾。1935年5月,張伯庭被任命為中共莆田縣委委員。
1937年抗戰爆發後,國民黨當局提出組織“農會”和“二五減租”的口號。中共莆田縣委通過統戰關係,獲悉國民黨地方當局要舉辦“農會幹部訓練班”,並準備在莆田農村組織農會的訊息後,就派張伯庭等人去參加農會幹訓班。從訓練班結業後,張伯庭被縣委任命為平原區委書記。他適時在四亭召開幹部會議,研究部署了組織合法農會的工作。此後,張伯庭利用合法農會組織向國民黨莆田縣當局開展“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取得不少成績。農會甚至取代了保甲的部分職權,如農會會員證可抵路條通行;農會承包稅捐和壯丁額實行合理攤派;農會可以解決民眾之間的糾紛直至處理地主惡霸干涉婚姻、勒索農民等事項。此外,張伯庭還領導農會發動民眾清算基層政權的貪污舞弊行為,迫使國民黨當局撤換了一批劣跡昭彰的保甲長、聯保主任;還開展春荒春耕鬥爭,阻禁奸商運米出縣,平抑米價,實行減租減息。後來,他還在平原區組織了一個平原劇團,並親自編劇,帶領劇團到各處演出,宣傳抗日和減租。1939年國民黨當局下令解散農會後,他又組織農會轉入地下活動,保存了黨的基本力量。1940年4月,沿海發生嚴重糧荒,張伯庭在忠門地區依靠秘密農會發動農民500多人向縣、區請願,又匯集城區民眾1000多人占領縣府辦公廳,迫使國民黨縣政府撥出一批救濟糧,從而擴大了共產黨在民眾中的政治影響,受到中共福建省委的表揚。張伯庭在組織合法農會,開展合法鬥爭中,還吸收了一批積極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培養了一批幹部,壯大了革命隊伍。
1940年10月,國民黨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形勢驟緊。莆田黨組織對幹部和武裝骨幹實行分散隱蔽。張伯庭奉命在黃瓜嶼建立了海上抗日游擊隊,打通了中共閩南特委與福清、長樂等地的海上交通線。他利用沿海偽軍的內部矛盾,先後派多名地下工作人員打入偽軍張逸舟的部隊,分別擔任大隊副官、中隊文書、副大隊長等。縣委並指派張伯庭到烏丘嶼摸清張逸舟部的組織情況,與偽軍頭目張天真互認同宗,結拜兄弟,打下了建立閩中海上抗日游擊隊的基礎。
1941年,張伯庭任中共莆田縣委書記。在他的領導下,中共莆田縣委根據省委《關於抗日游擊戰第一次指示》,抽調參加特委乾訓班的部分骨幹與游擊武裝轉到沿海開展抗日救亡鬥爭,並派遣25名游擊隊員隱蔽在偽軍張天真大隊。
與此同時,縣委還在忠門組建了一支200人的閩南抗日義勇軍,並通過統戰關係掛名為“忠門鄉抗日自衛團”,由翁鴻鏜、張伯庭等人領導。縣委還發出《為保衛家鄉發動參加義勇軍告青年書》、《莆田華僑委員會告華僑書》等,積極推動莆田沿海地區的抗日鬥爭。
但是,國民黨莆田當局消極抗日,積極磨擦,張伯庭等率領閩南抗日義勇軍與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1941年7月,張伯庭率義勇軍於11日挫敗了忠門保全隊的挑釁,又於14日擊退了忠門區自衛隊一個排的襲擊。7月17日,國民黨縣保全團出動兩個連大舉圍攻義勇軍。張伯庭、翁鴻鏜率領義勇軍進行反擊後突圍轉移。張伯庭將抗日辦事處和義勇軍的一部分骨幹派到豐海、南日、埭頭等地建立新基點,其餘100多人轉到長樂縣的隱蔽抗日根據地工作。
1941年9月,張伯庭被調任中共閩南特委警衛隊指導員。他在搞好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還率領部隊進行統戰工作,推動長樂縣的抗日救亡運動。1942年4月,中共閩南特委警衛隊在長樂縣江田被國民黨頑固派保全團包圍。張伯庭及時找到有統戰關係的江田地方實力人物陳鴨雄等設法救援。陳等人即利用宗族關係,發動民眾100多人與黨的秘密武裝配合,反而包圍並繳了保全團一個中隊又一個分隊的槍械,使特委警衛隊轉危為安。
1943年春,張伯庭被任命為中共閩南特委委員,並與翁鴻鏜一起負責沿海偽軍的策反工作。不久,他將閩中海上抗日游擊隊的平潭隊、福清隊和莆田特務隊整編為張天真大隊的第二中隊,有游擊隊員157人。同年8月,張伯庭與中共閩南特委書記黃國璋等人陪同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視察烏丘島。海上工作受到省委的重視,稍後又得到中共中央華中局的肯定。1944年2月29日,黃國璋、張伯庭等18勇士奇襲涵江交通銀行,繳獲法幣400多萬元、黃金20多兩,為革命籌集了大筆經費。
1944年10月,福州再次淪陷。中共中央電示福建省委:“我們要以隱蔽方法打入各部偽軍中去工作”。此時,翁鴻鏜因暴露身份撤回,省委因此責成張伯庭等人組成策反班子,加強偽軍工作。特委則從惠安、仙遊等地再動員一批游擊隊員,由張伯庭分批隱蔽入偽軍張天真大隊中,使閩中海上抗日游擊隊達到300人,占張天真大隊兵力的65%,建立了海上基地以及海上和陸上兩條交通線,以莆田縣的南日、湄洲、黃瓜三個島嶼為中心,把長樂縣、平潭縣、福清縣、莆田縣、仙遊縣、惠安縣、晉江縣等的抗日反頑鬥爭聯成了一片。1945年初,張伯庭率部截獲鹽警餉款3000多萬元、日軍汽油300多桶,解決了省委、特委機關的經濟困難;打開了霞浦三座穀倉濟貧;攻占保全隊駐守的湄洲島;伏擊路經瀨溪的省保全處長嚴澤元、四區專員張德鐘等人;奔襲秀嶼鹽警;襲擊忠門區公所和自衛隊,連戰連捷。但不久因叛徒出賣等原因,閩中海上抗日游擊隊面目完全暴露。
1945年5月,日軍從福建沿海撤退。偽軍頭子張逸舟、黃玉樹秘密投向國民黨當局,並由黃玉樹率其一路軍(內含張天真大隊)開赴忠門東吳村駐紮。黃玉樹掌握的反動軍隊有近600人,而張伯庭等領導的閩中海上抗日游擊隊只有300人。國民黨保全一團出動一個營的兵力包圍東吳村,頑軍的兵力是游擊隊的三倍。中共福建省委派蔡文煥等通知張伯庭,把閩中海上抗日游擊隊拉上山。但由於張伯庭猶豫不決,應變失策,終於釀成了“東吳事變”。6月7日,張伯庭等領導幹部被捕,除一部分幹部及隊員化裝潛逃外,大部分隊員被繳械改編成國民黨軍隊。7月22日,張伯庭在莆田慷慨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