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最早設在莆田城關西岩廣福寺,坐落於城廂區龍橋街道田尾新村208號,1940年2月移駐沿海忠門王厝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
  • 地理位置: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田尾新村208號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

歷史沿革

1937年9月,中共閩中工委根據國共雙方和談協定,在莆田城關西來寺(即西岩廣福寺)設立抗日辦事處,便於與國民黨方面聯繫,商討共同抗日有關事宜,由方子明負責。
1937年11月中旬,國民黨駐軍第80師以金門淪陷、閩南告急為由,把閩中游擊隊改編的獨立大隊調離莆田,進駐泉州承天寺。1938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悍然發動泉州事件,謀害了中共閩中工委和獨立大隊負責人劉突軍,並將獨立大隊包圍繳械。後在中共福建省委和新四軍福州辦事外的多方努力和交涉下,國民黨當局不得不答應交還被繳的武器和獨立大隊編歸新四軍,開往皖南前線抗日。
1939年,國民黨又推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並陸續頒布所謂“限制異黨活動”的一系列反動法令。面對這種局面,中共閩中地方組織一邊在莊邊寧里舉辦訓練班培訓抗日幹部,一邊派張伯庭等同志到莆田沿海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2月,閩中抗日辦事處移駐沿海忠門王厝村,在山區游擊活動的游擊武裝力量也調派到莆田沿海工作,進行抗日救亡宣傳,發展抗日力量。由於民眾抗日熱情的高漲,引起了國民黨的恐慌。同年7月17日,莆田保全團調兩連兵力,包圍了王厝村,由於寡不敵眾,張伯庭、蔡文煥等率隊從後山撤退,保全團把抗日辦事處幾座民房燒毀,並對周圍幾個基點村進行洗劫和摧殘。為此,黨的抗日力量只得向海島前線轉移。1940年8月,張伯庭抽調抗日辦事處部分骨幹參加長樂抗日鬥爭,剩下的武裝力量挺進到與敵偽僅一水之隔的南日、黃瓜等島嶼和平海灣突出部地帶活動。抗日辦事處也隨之撤銷。

建築布局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城關西岩廣福寺原為明禮部尚書陳經邦別墅,其孫陳鐘岱於明末抗清失敗後在此削髮為僧,並改別墅為西岩廣福寺,清代重建。該寺坐東朝西,分前、中、後3座。前座為張琴書的“西岩廣福寺”石匾的山門、金剛殿、鐘鼓樓;中座為正中祀釋迦牟尼佛,兩旁為侍者,左邊為韋陀,右邊為伽藍,兩側為十八羅漢的大雄寶殿;后座中為觀音殿,左為地藏王菩薩殿,右為極樂清涼,左室為祀無了和月中、體玄禪師的祖師堂,右室為祀國師、禮部尚書陳經邦(1537-1616)的功德堂。兩廂以走廊相連,有祖師堂和極恩堂以及僧舍齋房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