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伏山

張伏山

張伏山(1910—1987),名存恆,號橫河老人,即墨城閣里人,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著名指畫、國畫家。作品有《東嶗探勝》、《樗散廬詩詞題跋草稿》等。

張伏山很注重文學修養,得空就手不釋捲地研究古典詩詞,所以,他的題畫詞豪放、浪漫,具有自己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伏山
  • 別名:名存恆,號橫河老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即墨市閣里人
  • 出生日期:1910
  • 逝世日期:1987
  • 職業:指畫,國畫家
  • 代表作品:《東嶗探勝》等
生平,社會評價,

生平

9歲入私塾讀書,16歲畢業於縣立職業國小。這期間他愛上詩詞、繪畫。17歲進他父親開設的“同德祥”五金店學商,3年後考入即墨縣簡易師範,畢業後到考院國小任初級教員。1934年到濟南私立書畫社學習繪畫,拜關松年、關友聖為師,學習國畫。後又赴北京華北大學藝術教育系學習,旁聽李苦禪的美術課。1936年利用假期時間在即墨縣第七區高級國小任教(藍村鎮第一國小的前身)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回到故鄉。1939年和1943年,他先後兩次在青島舉辦個人畫展,他的畫引起了書畫界的注意。從此,他一面教書,一面作畫,繪畫技巧日益嫻熟。
張伏山作品張伏山作品
1958年春,張伏山被錯劃為右派,回生產隊勞動。在這以後的十幾年中,他一頭撲進了畫中。晚上油燈下,他坐在炕上畫;颳風下雨天不能出工幹活,他弓身躲在屋裡整日地畫;冬天大雪紛飛,雪片飄進破場院屋內,他哈開凍了的墨,還是畫;沒有宣紙,他就收集廢紙和舊報紙在上面畫。隊里派他看管菜園,身邊沒有方便的筆墨,他常常蹲在地頭、場院,手握草棒在大地上畫,他在畫中尋求寄託。他的畫既博採眾家之長,又獨具一格。他在雜記中寫道:“我是專門學石濤石溪、梅青、馬夏和近代張大千、善仔的,由筆畫轉習指畫,將新舊線條結合起來。景物以黃山、嶗山、泰山、桂林為主材料,筆墨全是石濤張大千變化而就。或有點成就,大膽名曰‘橫河畫派’,也可以說是嶗山畫派。”
張伏山作品張伏山作品
張伏山張伏山
1964年,張伏山完成大型指畫《東嶗探勝》,畫幅為三丈多長的橫卷,畫面生動地再現了從王戈莊到梯子石的嶗山名勝古蹟,構思巧妙,指法細膩,濃淡相宜。著名畫家李苦禪為此畫題跋稱:“名勝技法,堪稱雙絕”,並稱讚說:“伏山的指畫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1979年張伏山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的問題得到改正,被分配到即墨縣文化館從事專業美術工作。他雖已是古稀之年,但精力十分充沛,煥發出比任何時候都旺盛的創作熱情。這期間,是他一生中繪畫藝術的高峰,他先後去嶗山、登泰山、游黃山、赴桂林,畫了上千幅山水畫,他把藝術獻給黨、獻給了人民。他在一首題畫詞中寫道:“人瘦如鶴,指墨淋漓落,岩石龍松欲活,月照大海浪惡。獨立磯頭高歌,廣寒仙子婆娑,疑是舞袖招我,人間天上共喔。”

社會評價

他收在《樗散廬詩詞題跋草稿》中的800餘首詩詞,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他的指畫、國畫,先後流傳於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
1987年9月14日,張伏山病逝於青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