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慶

張以慶

張以慶,出生於中國,籍貫北京市,中國內地紀錄片導演、編劇。

1990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紅地毯上的日記》,該片獲得中國電視金童一等獎。1995年,執導紀錄片《起程,將遠行》,該片獲得中國電視金童一等獎。1997年,執導紀錄片《舟舟的世界》,該片獲得第7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大獎。1999年,執導紀錄片《英和白》,他憑藉該片獲得第1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最佳編導獎。2002年,張以慶獲得第5屆范長江新聞獎。2004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幼稚園》上映。2010年,執導紀錄片《前世今生》。2011年,憑藉紀錄片《聽禪》入圍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最佳導演獎。2017年,執導紀錄片《君紫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以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紀錄片導演、編劇
  • 主要成就:第1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最佳編導獎
    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最佳導演獎
  • 代表作品:紅地毯上的日記、起程,將遠行、舟舟的世界英和白幼稚園
  • 籍貫:北京市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77年,張以慶開始在武漢市手錶廠當工人。1987年,進入湖北電視台工作,由一名製造記錄物理時間工具的工人變成了剪裁生活時間的紀錄片導演。
1990年,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紅地毯上的日記》,該片記錄了一群永遠成不了世界冠軍的藝術體操運動員,獲得中國電視金童一等獎。1995年,執導表現大學生就業的紀錄片《起程,將遠行》,該片獲得中國電視金童一等獎。
1996年,執導紀錄片《導演》,該片獲得中國電視金童一等獎。1997年,張以慶將2100分鐘的素材,70多盤錄像帶剪輯成54分鐘的紀錄片《舟舟的世界》,該片獲得第7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大獎。
1999年,執導紀錄片《英和白》,該片記錄了武漢雜技團的熊貓英英及飼養員——一個具有義大利血統的單身女性白的生活,一種近乎於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這部紀錄片中,沒有配音解說,全靠畫面的強化、對比來表現主題,獲得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最佳紀錄片獎,他憑藉該片獲得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最佳導演獎、第1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最佳編導獎。
2002年,張以慶獲得第5屆范長江新聞獎。2004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幼稚園》上映,張以慶從2001年開始就籌拍該片,經過3、4個月的觀察、試鏡,用了14個月才完成前期拍攝。2005年,擔任第11屆上海電視節記錄片評審會委員。
2010年,執導紀錄片《前世今生》,該片是張以慶在一周時間內,用一個巴掌大的DV機,在沒有一分錢的情況下完成的。2011年,執導紀錄片《聽禪》,該片是張以慶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進行前期調研,在長達31天的拍攝周期中,他總共拍了1100分鐘的素材,最終才拍攝出來的,影片獲得第2屆中國西安國際民間影像節一等獎、第7屆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評審會推薦獎,他憑藉該片入圍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最佳導演獎。2017年,執導紀錄片《君紫檀》,該片講述了紫檀匠人顧永琦的故事。
張以慶張以慶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7年
《君紫檀》
紀錄片
2011年
《聽禪》
紀錄片
2010年
《前世今生》
紀錄片
2004年
《幼稚園》
紀錄片
1999年
《英和白》
紀錄片
1997年
《舟舟的世界》
紀錄片
1996年
《導演》
紀錄片
1995年
《起程,將遠行》
紀錄片
1990年
《紅地毯上的日記》
紀錄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7年
《舟舟的世界》
紀錄片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1----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最佳導演獎《聽禪》提名
2011----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最佳創意獎《聽禪》提名
2011第2屆中國西安國際民間影像節一等獎《聽禪》獲獎
2011第7屆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評審會推薦獎《聽禪》獲獎
2002第5屆范長江新聞獎----獲獎
1999----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最佳紀錄片獎《英和白》獲獎
1999----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最佳導演獎《英和白》獲獎
1999第1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最佳編導獎《英和白》獲獎
1998第1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電視紀錄片類特別獎《舟舟的世界》獲獎
1997第7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舟舟的世界》獲獎
1997----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大獎《舟舟的世界》獲獎
1997----中國電視紀錄片最佳編導單項獎《舟舟的世界》獲獎
1996----中國電視金童一等獎《導演》獲獎
1995----中國電視金童一等獎《起程,將遠行》獲獎
1990----中國電視金童一等獎《紅地毯上的日記》獲獎
0000----湖北省勞動模範----獲獎
0000----湖北省新聞名人----獲獎
0000----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工作者----獲獎

人物評價

張以慶的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樣,每次都是全新的一個涅槃。他打破了中國紀錄片“客觀”、“紀實”的固定規則,避離了故事性、過程性的敘述模式,以一種鮮明的主觀性和個人化的方式,呈現具有普遍意義的作為生命個體的心靈世界,同時表達創作者最為真實的思想、情緒和體驗,形成了獨特而穩定的創作理念和風格。張以慶一直在努力超越慣常思維,努力跳出社會、業界甚至是自己的創作經驗和模式。如何把熟悉的東西陌生化,把陌生的東西深刻化,是張以慶從不放棄的形而上的追求。他擅長從看似常態的生活中,捕捉那些意想不到的、非常態的、生動的東西(《長江文藝評論》評)
張以慶的紀錄作品總是能夠獲得國內外的強烈關注,究其根本原因,顯然在於他紀錄創製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在客觀性上表現為一種切近、真實、在場的他者紀錄,而在主觀性上則表現為一種細節、畫面、解說的寫意創製。在紀錄片《幼稚園》中,他以寫意的紀錄映像折射出了成人世界的某種影射,這種影射為反身觀照成人世界提出了溫婉的指斥。而在紀錄片《英與白》中,則以寫意美學盡情地抒發了張以慶紀錄創製高超的藝術化表達。張以慶的作品之中,蘊蓄著一種特別的力量與質感,這種力量來源於紀錄創製為觀眾留下的思考空間,而這種質感則來自於其形諸於抽象化的象徵性表達。他擅於在封閉與禁錮狀態下,紀錄直擊人類靈魂的表達,同時,這種人性化、人格化、人本化的規訓,亦向觀眾釋出了一種光陰似箭的緊迫感(《電影評介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