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人權

張人權出生於1906年,嘉興七星鄉人。父親是晚清秀才,懂醫術,會篆刻,曾在上海擔任過家庭教師,母親在家種桑養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人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嘉興七星鄉
  • 出生日期:1906
  • 畢業院校:北京中法大學服爾德學院
  • 主要成就:獨譯法國作家綠蒂的《我弟伊凡》
成就,生平,校園經歷,翻譯工作,創造社活動,與陳毅,

成就

上海魯迅紀念館內,陳列著一份《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宣言》,在宣言上署名的有魯迅、郁達夫、田漢、潘漢年等51位發起人。發起人中有一位嘉興籍人士,他就是“創造社”成員、翻譯文學家張人權先生。

生平

校園經歷

張人權自幼聰明過人,14歲(1918年)自嘉興縣立第一高等國小畢業,即考入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1920年考入上海中法工學院,攻讀機械專業。畢業前夕,他積極參加驅逐法籍校長的鬥爭。法租界當局動用大批警察鎮壓學生運動,張人權等學生骨幹均被開除學籍,而且禁止他們進入上海震旦大學繼續法語學業。1923年10月,張人權考入北京中法大學服爾德學院,改讀法文專業。在北京中法大學求學期間,與從法國歸來的中國共產黨人陳毅同窗3年,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

翻譯工作

1926年8月,張人權結束大學生活,一時沒有就業機會,就回到家鄉。他憑著自己的學識,開始從事文學翻譯工作。翌年6月赴杭州,就任《杭州民國日報》編輯,後轉任《浙江民聲報》編輯,並從事短期的翻譯工作。
張人權的首部譯作是著名法國作家都德的《磨坊文札》(與人合譯),成稿後交給上海創造社出版部,於1927年3月出版。第二部作品是獨譯法國作家綠蒂的《我弟伊凡》,1930年由上海現代書局出版,1933年再版。

創造社活動

張人權在參加創造社的活動中,有幸結識了上海革命文化運動領導人、創造社領導成員、共產黨員潘漢年。張人權參加發起簽署《中國自由大同盟宣言》,正是由於創造社和潘漢年這層關係。張人權生前曾對其哲嗣張竟宇說:“潘漢年是一位具有非凡組織能力,十分傑出的青年共產黨員,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小潘。”“當年我就是經過潘漢年引薦,以創造社青年翻譯家的身份參加‘左聯’的。”張人權在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前後,一直在浙江工作,積極參與左翼文化活動。抗日戰爭開始後攜家屬至浙西山區,歷任公務員、教職員、報社編輯等職。他在松陽縣“抗日救國後援會”的刊物上發表過諷刺性文章,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

與陳毅

1951年1月,張人權參加了“華東紡織管理局工作人員訓練班”,結業前去上海市人民政府求見時任上海市長的老同學陳毅陳毅立即親切接見,共敘舊誼。張人權說明來意,希望能留在上海工作。陳毅說現在我們迫切需要新聞、編輯方面的人才,建議張人權去河南鄭州一帶老解放區體驗一下生活,回來後再作安排。陳毅還將副市長潘漢年請來與張人權會面。事後,張人權正準備行裝待發時,不料因肺結核病復發未能成行。潘漢年得知情況後提議說:“解放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沒有文化怎么行呢?你還是留在上海搞職工業餘教育吧!”不久,張人權就成為上海第十四業餘中學教師。1957年8月,轉任靜安區職工業餘大學教師。1958年1月,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事後又被作為退職處理,直至1979年4月得到改正並恢復政治名譽。
張人權先生離開家鄉很早,對他參加創造社和參與發起《中國自由大同盟宣言》等活動,家鄉人並不知悉。去年,其哲嗣向嘉興市有關部門提供了張人權參加“自由大同盟宣言”等活動的資料,使家鄉人能了解張人權曾是左翼文藝隊伍中的一員,為中國革命文化運動作出過貢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