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新:品曹操

張亞新:品曹操

《張亞新品曹操》是2007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亞新。

基本介紹

  • 書名:張亞新:品曹操
  • 作者:張亞新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0月11日
基本信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

基本信息

《張亞新:品曹操》《張亞新:品曹操》
《張亞新:品曹操》全面、準確地描述曹操複雜而鮮明的思想、性格和作風;以曹操的生平事跡為主線,全景式地再現漢末三國時期那令人目不暇接、驚心動魄的一幕幕政治事件和軍事鬥爭。鳥瞰式地回顧千餘年來人們對曹操的評價,交待了作為藝術形象的曹操形式和發展的脈絡。對眾多的材料進行排列組合和取捨,做出儘可能符合歷史實際又具有歷史深度和時代高度的評價。本書能夠確保所依據的史實不出現問題。體味三國豪情,走進亂世大英雄時代。
類 型: 人文社科 > 傳記

第一部分

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意味著勞動人民災難的加深。土地不斷被兼併的結果,使越來越多的自耕農淪為佃農、僱農,淪為豪強地主的徒附。徒附身份低下,全憑豪強地主擺布,不但自身生活悲慘,平時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一遇小災小荒就得流離溝壑、嫁妻賣子,而且其依附地位還得世代相襲,被迫“父子低首,奴事富人”。這樣,隨著歲月的推移,階級矛盾便越來越尖銳了。
第1節:少年行止(1) 第2節:少年行止(2) 第3節:少年行止(3) 第4節:少年行止(4) 第5節:少年行止(5) 第6節:少年行止(6) 第7節:少年行止(7) 第8節:少年行止(8) 第9節:仕途初試(1) 第10節:仕途初試(2) 第11節:仕途初試(3) 第12節:仕途初試(4) 第13節:討伐董卓(1) 第14節:討伐董卓(2) 第15節:討伐董卓(3) 第16節:討伐董卓(4) 第17節:討伐董卓(5) 第18節:爭奪兗州(1) 第19節:爭奪兗州(2) 第20節:爭奪兗州(3) 第21節:爭奪兗州(4) 第22節:爭奪兗州(5) 第23節:爭奪兗州(6) 第24節:爭奪兗州(7) 第25節:挾天子以令諸侯(1) 第26節:挾天子以令諸侯(2) 第27節:挾天子以令諸侯(3) 第28節:挾天子以令諸侯(4) 第29節:挾天子以令諸侯(5) 第30節:挾天子以令諸侯(6) 第31節:挾天子以令諸侯(7) 第32節:“修耕植以蓄軍資”(1) 第33節:“修耕植以蓄軍資”(2) 第34節:“修耕植以蓄軍資”(3) 第35節:“修耕植以蓄軍資”(4) 第36節:“修耕植以蓄軍資”(5) 第37節:“修耕植以蓄軍資”(6) 第38節:南征張繡(1) 第39節:南征張繡(2) 第40節:南征張繡(3)

第二部分

安四年(199),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一線對峙。袁紹為了拉攏張繡一起對付曹操,派使者來到穰城,約張繡出兵進攻許都,同時給賈詡寫了一封親筆信聯絡感情。當時袁紹勢力強大,張繡打算答應袁紹。不料賈詡當著眾人對袁紹的使者說:“你回去告訴袁本初,他們兄弟之間尚且不能相容,怎么能容得下天下國士呢!”
第41節:南征張繡(4) 第42節:蕩平徐淮(1) 第43節:蕩平徐淮(2) 第44節:蕩平徐淮(3) 第45節:蕩平徐淮(4) 第46節:蕩平徐淮(5) 第47節:蕩平徐淮(6) 第48節:蕩平徐淮(7) 第49節:蕩平徐淮(8) 第50節:蕩平徐淮(9) 第51節:官渡之戰(1) 第52節:官渡之戰(2) 第53節:官渡之戰(3) 第54節:官渡之戰(4) 第55節:官渡之戰(5) 第56節:官渡之戰(6) 第57節:官渡之戰(7) 第58節:官渡之戰(8) 第59節:官渡之戰(9) 第60節:官渡之戰(10) 第61節:官渡之戰(11) 第62節:官渡之戰(12) 第63節:克平四州(1) 第64節:克平四州(2) 第65節:克平四州(3) 第66節:克平四州(4) 第67節:克平四州(5) 第68節:克平四州(6) 第69節:克平四州(7) 第70節:克平四州(8) 第71節:克平四州(9) 第72節:遠征烏桓(1) 第73節:遠征烏桓(2) 第74節:遠征烏桓(3) 第75節:遠征烏桓(4) 第76節:遠征烏桓(5) 第77節:“不戚年往,憂世不治”(1) 第78節:“不戚年往,憂世不治”(2) 第79節:“不戚年往,憂世不治”(3) 第80節:“不戚年往,憂世不治”(4)

第三部分

反對“私結好於他人”,實際上就是反對拉幫結夥、結黨營私。從“但當盡忠於國,效力王事”兩句不難看出,曹操反對“阿黨比周”、“私結好於他人”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淨化社會風氣,穩定社會秩序,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大家盡心力於國事,樹立朝廷的權威,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曹操這樣考慮,是服從於他統一全國的大目標的,對於防止新的分裂割據局面的出現是有積極意義的。
第81節:“不戚年往,憂世不治”(5) 第82節:“不戚年往,憂世不治”(6) 第83節:“不戚年往,憂世不治”(7) 第84節:“不戚年往,憂世不治”(8) 第85節:兵敗赤壁(1) 第86節:兵敗赤壁(2) 第87節:兵敗赤壁(3) 第88節:兵敗赤壁(4) 第89節:兵敗赤壁(5) 第90節:兵敗赤壁(6) 第91節:兵敗赤壁(7) 第92節:兵敗赤壁(8) 第93節:兵敗赤壁(9) 第94節:兵敗赤壁(10) 第95節:兵敗赤壁(11) 第96節:堅守淮南(1) 第97節:堅守淮南(2) 第98節:堅守淮南(3) 第99節:堅守淮南(4) 第100節:平定關隴(1) 第101節:平定關隴(2) 第102節:平定關隴(3) 第103節:平定關隴(4) 第104節:平定關隴(5) 第105節:平定關隴(6) 第106節:平定關隴(7) 第107節:爭奪漢中(1) 第108節:爭奪漢中(2) 第109節:爭奪漢中(3) 第110節:爭奪漢中(4) 第111節:爭奪漢中(5) 第112節:爭奪漢中(6) 第113節:爭奪漢中(7) 第114節:激戰襄樊(1) 第115節:激戰襄樊(2) 第116節:激戰襄樊(3) 第117節:激戰襄樊(4) 第118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1) 第119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2) 第120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3)

第四部分

曹操對於人才的渴求,越到後來越加迫切。特別是赤壁戰敗後,面對孫權、劉備日益強大、天下三分逐漸形成的形勢,曹操深切感受到了事業的艱難。他認識到,要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必須羅致更多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充實自己的力量。為此,他專門先後三次下令,要求部屬不拘一格地舉薦和錄用人才。
第121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4) 第122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5) 第123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6) 第124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7) 第125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8) 第126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9) 第127節:鄴下文人集團(1) 第128節:鄴下文人集團(2) 第129節:鄴下文人集團(3) 第130節:鄴下文人集團(4) 第131節:鄴下文人集團(5) 第132節:立嗣(1) 第133節:立嗣(2) 第134節:立嗣(3) 第135節:立嗣(4) 第136節:立嗣(5) 第137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1) 第138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2) 第139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3) 第140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4) 第141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5) 第142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6) 第143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7) 第144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8) 第145節:“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9) 第146節:大星殞落(1) 第147節:大星殞落(2) 第148節:大星殞落(3) 第149節:大星殞落(4) 第150節:曹操的世界觀(1) 第151節:曹操的世界觀(2) 第152節:曹操的世界觀(3) 第153節:曹操的世界觀(4) 第154節:曹操的世界觀(5) 第155節:曹操的世界觀(6) 第156節:曹操的世界觀(7) 第157節:曹操的世界觀(8) 第158節:曹操的世界觀(9) 第159節:曹操的世界觀(10) 第160節:曹操的世界觀(11)

第五部分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的繁衍出現了盛極一時的局面,官辦和私辦的經學遍及全國各地,博士弟子東漢順帝時多達三萬人。博士解經駁雜繁瑣,有時一經的解說達百餘萬言,不少人終其一生不能窮盡一經。這時的儒學已與先秦時期的儒學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倡儒學獨尊的董仲舒在先秦儒家的“仁義”學說之外,加進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之類的內容。西漢末年,又出現了讖緯之學。
第161節:曹操的世界觀(12) 第162節:曹操的世界觀(13) 第163節:曹操的性格作風(1) 第164節:曹操的性格作風(2) 第165節:曹操的性格作風(3) 第166節:曹操的性格作風(4) 第167節:曹操的性格作風(5) 第168節:曹操的性格作風(6) 第169節:曹操的性格作風(7) 第170節:曹操的性格作風(8) 第171節:曹操的性格作風(9) 第172節:曹操的性格作風(10) 第173節:曹操的性格作風(11) 第174節:曹操的性格作風(12) 第175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1) 第176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2) 第177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3) 第178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4) 第179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5) 第180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6) 第181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7) 第182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8) 第183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9) 第184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10) 第185節:一個多才多藝的人(11) 第186節:曹操的家庭(1) 第187節:曹操的家庭(2) 第188節:曹操的家庭(3) 第189節:曹操的家庭(4) 第190節:曹操的家庭(5) 第191節:曹操的家庭(6) 第192節:曹操的家庭(7) 第193節:身後褒貶(1) 第194節:身後褒貶(2) 第195節:身後褒貶(3) 第196節:身後褒貶(4) 第197節:身後褒貶(5) 第198節:身後褒貶(6) 第199節:身後褒貶(7) 第200節:身後褒貶(8)

第六部分

不僅高度肯定了曹操掃平群雄、統一北方、發展生產、安定民眾的業績,還肯定了曹操崇尚節儉、嚴明法令、進用賢能等舉措。“信智計之絕人,故雖譎而近正”,從正面解釋了曹操譎詐的性格特徵,認為這是同曹操高度的智謀和智慧聯繫在一起的,雖然譎詐,但也是一種“近正”的行為。歷來人們對曹操譎詐的個性特徵和行為非議最多,而章太炎在這裡卻作出了全新的解釋,應當說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事實的。
第201節:身後褒貶(9) 第202節:身後褒貶(10) 第203節:身後褒貶(11) 第204節:身後褒貶(12) 第205節:身後褒貶(13) 第206節:身後褒貶(14) 第207節:身後褒貶(15) 第208節:身後褒貶(16) 第209節:身後褒貶(17) 第210節:身後褒貶(18) 第211節:身後褒貶(19) 第212節:身後褒貶(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