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成(土地革命時期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烈士,(1893-1928)湖南衡陽(今屬衡南縣)人,出生於一戶中醫之家。少時習文之餘,愛好武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九成
  • 出生年:1893年
  • 死亡年月:1928年5月
  • 入黨時間:1925年12月
  • 定位:烈士
  • 生前誓言:頭可斷血可流,革命的意志不可移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9歲時,曾打6個上門尋釁的惡少。常為鄰里主持公道,遠近稱頌。
1925年工農運動興起,結識了當地一些共產黨人,決心投身革命。
12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任衡陽縣農民協會糾察部部長兼組織委員。
1926年9月,任衡陽縣農民協會特派員,在金溪區領導農民運動,成立農民糾察隊,收繳沙嶺團防局的槍械。大革命失敗後,積極從事武裝鬥爭。
1928年2月,任工農革命軍第八師二十八團團長。曾率部攻打茅洞橋和張公橋挨戶團,繳獲全部槍枝。不久,部隊在京山後村接連被敵包圍,傷亡很大。率領一部分戰士轉移到西鄉,編入工農革命軍第七師,任師政治部副主任。後形勢進一步惡化,七師轉入地下鬥爭時期,一直在永靖鄉一帶堅持鬥爭。
1928年5月,不幸被捕。國民黨縣長勸降不成,用刑逼供,亦一無所獲。5月24日,遭敵剖腹挖心而犧牲。以熱血實踐了其生前“頭可斷、血可流、革命的意志不可移”的誓言。

人物事跡

1924年底至1925年,衡陽農民運動蓬勃興起,也就是在那時,張刀成開始投身於農民運動,他先後結識了羅子平、屈淼澄、王球、劉禹謨、段炳星等共產黨人,在同他們的交往中,思想認識有了提高,更加傾向革命。1925年12月,經羅子平介紹,他在南鄉古山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他被任命為衡陽縣農民協會糾紛部部長兼組織部委員。在黨組織的教育下,張九成在鬥爭的洗禮中逐漸成長起來。
張九成善於做宣傳工作,經常編些通俗易懂的歌詞和順口溜,在民眾中教唱,傳播革命的道理,鼓動民眾起來鬥爭。如在發動民眾打土豪方面,他寫的一首歌詞是:“青的山,綠的田,燦爛的山河;美的衣,鮮的食,玲瓏的樓閣;誰的功,誰的力,勞動的結果!工農們,快聯合,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土豪劣紳!”他寫的歌詞淺顯易懂,打動人心。
在婦女解放方面,他寫下了:“女界聯合所說,工農議論表決;婦女要求解放,打倒三從四德;男女一律平等,反對歧視壓迫;禁止婦女裹腳,反對男子續妾。”他寫的這些歌,有力地配合了當時的農運鬥爭的開展,農友們也從中悟得了許多新鮮的道理。
1926年9月,張九成被任命為縣農民協會特派員,分配到金溪區領導農民運動,他到金溪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把區、鄉農民協會普遍組織了起來。他帶領翻身作主的農友們勒令地主交出田契,清查田畝,登記人口,成立農民糾察隊,趕製梭鏢、大刀,並一舉繳了沙嶺團防局的槍。一時間,金溪區農民運動紅紅火火,震動四鄉。
1927年,長沙、衡陽先後發生了向工農革命運動進行反撲的馬日事變和沁日事變。革命形勢轉入了低潮,張九成也只好轉入地下鬥爭,並積極從事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
1928年2月22日,工農革命軍第八師在南鄉寺成立,師長是羅子平,黨代表為劉禹謨,張九成被任命為二十八團團長。全師約500人,雖然只有30餘支槍,但戰士們拿著大刀、梭鏢等武器仍顯得鬥志高昂、士氣旺盛。當天他們舉行了武裝暴動,一聲令下,兵分兩路,分別攻打茅洞橋和張公橋的挨戶團,繳了他們的槍,並處決了一些惡霸地主。
可是,這支年輕的革命隊伍面對狡猾的敵人還是顯得經驗不足。一天晚上,部隊在京山後村突然被挨戶團包圍。在突圍拼殺過程中,黨代表、參謀長、師長等領導人犧牲,部隊傷亡很大。這時,國民黨反動派也發動了逐鄉逐村的“清剿”,各種革命團體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許多革命同志慘遭殺害。革命再次遇到了挫折。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張九成率領一部分戰士轉移到西鄉,編入工農革命軍第七師,他擔任了第七師政治部副主任。隨著形勢進一步惡化,第七師也被迫轉入了地下。
在白色恐怖日趨嚴重的日子裡,張九成抱著堅定的革命信念,仍然在永靖鄉一帶堅持鬥爭。這時,張九成的處境也越來越不利。挨戶團到處張貼告示,懸賞捉拿他。5月的一天,張九成在衡陽縣西鄉永靖鄉歐坤家不幸被捕。縣長何文元對他軟硬兼施,先是企圖收買他,要他供出黨的組織與部隊領導人。張九成守口如瓶,使敵人一無所獲。何文元又令劊子手酷刑逼供,張九成仍是堅貞不屈。5月24日,劊子手對張九成舉起了屠刀,殘忍地將他剖腹挖心,“暴屍三日”。烈士的鮮血染紅了衡陽大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