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鳳(1904.3.31—2007.2.22),著名土壤肥料學家。致力於化學肥料試驗研究工作60餘年,組織我國歷史上首次地力測定和全國化肥試驗網,為我國化學肥料的使用、推廣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他主持和參加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多次獲國家和部、省級獎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乃鳳
- 出生地:生於浙江省湖州南潯鎮的縉紳之家
- 出生日期:1904年3月31日
- 逝世日期:2007年2月22日
- 職業:土壤與肥料專家
- 畢業院校:威斯康辛大學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建國後,幾次政治運動中,領導我國肥料田間試驗,抗日戰爭爆發後,組織全國化肥試驗網,研究和推廣鋅肥,培養人才,化肥的試驗和推廣,簡歷,主要論著,
個人簡介
張乃鳳,1904年3月31日出生於浙江省湖州南潯鎮的縉紳之家。父親張墨耕早年留學英國,回國後從商,對子女教育至為關注。張乃鳳幼年時由家庭教師教讀四書五經和古文等經史典籍。1914年10歲時增學英語,先由其父親自講授,後聘鎮上一西醫大夫用英文課本教授英語和化學,有一小小化驗室進行定性分析。經10多年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漢語功底和英語基礎,並培養了後來喜愛化學的興趣。1922年遷居上海,經六叔張久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補習幾何和代數後考入青年會中學,後又考入聖約翰中學。1926年畢業後升入聖約翰大學。半年後,聖約翰大學因國民革命軍到上海而停辦。1927年秋自費去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院留學,1930年畢業。隨後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生院土壤系攻讀碩士,翌年獲碩士學位。
人物生平
張乃鳳於1931年學成回國,受聘於金陵大學任副教授,講授土壤學和肥料學兩門課程,時年僅27歲,兩年後晉升為教授。1935年夏,辭去金陵大學教務,轉到實業部新建的中央農業實驗所任技正、土壤肥料系主任,潛心從事土壤肥料研究工作。同年,與鄧植儀、侯光炯一起赴歐洲參加在英國牛津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土壤學大會,在會上宣讀了《中國古代土壤分類》一文,並座談了肥料試驗的途徑。會後,在英國洛桑試驗站短期學習肥料試驗統計;在匈牙利理工學院學習陽離子交換分析;訪問了一些歐洲國家的土壤肥料研究機構,前後歷時半年有餘。回國後,在9個省布置了氮、磷、鉀三要素肥料田間試驗。抗日戰爭爆發後,張乃鳳堅持進行肥料田間試驗工作,並在規模上有所擴大。
1944—1945年,赴美國協助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編制中國戰後善後救濟用化肥計畫,並考察訪問了美國許多肥料研究機構。1946年回國後,兼任農林部農業復興委員會上海辦事處的工作,負責善後救濟用化肥的接收和分配,為恢復和發展飽受戰爭創傷的農業,增添了活力。
建國後
張乃鳳任華東區農林水利部技正。1950年調北京,任中央農業部參事,1952年任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57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張乃鳳曾兩度參與我國科學技術長遠規劃的制訂工作。1956年參與“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中有關肥料部分的起草工作,隨後參加中國訪蘇科學技術代表團,與蘇聯同行座談規劃中與“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年產量”有關的土壤、肥料、土壤微生物、土壤侵蝕和水土保持等問題,聽取意見,收集資料。回國後,向全國科聯農業各專門學會作了關於土壤肥料的訪蘇報告。60年代初,又參與了“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制訂工作,為規劃我國科學技術事業貢獻了力量。
幾次政治運動中
1957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後,他任研究員,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長。在幾次政治運動中,他曾受到不公正對待,但他毫無怨言,仍舊勤奮工作,並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文化大革命後期,他隨土壤肥料研究所下放而遷往山東德州。當時他已年近古稀,仍堅持試驗研究工作。他常說:“我們搞農業的人,只要有土地,就有工作可做。”在此期間,他曾被推選為山東省政協常委。1979年隨土壤肥料研究所遷回北京。1986年,他已屆耄耋之年,始退出科研第一線,被聘任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顧問。
張乃鳳為我國土壤肥料科技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奮鬥了半個多世紀,他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及其成果,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四次獲農業部技術改進和技術進步獎,一次獲山東省農業技術改進獎。
張乃鳳是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農業科學院支部主任。
領導我國肥料田間試驗
30年代初,張乃鳳在南京金陵大學執教。那時,金陵大學農學院有兩個好傳統。一是每位教員都可以分到一塊供試驗研究用的土地;二是每位教員都有繼續學習的機會。張乃鳳為了做好肥料試驗研究工作,一方面在校方分配給他使用的七八畝土地上進行肥料田間試驗;一方面擠出時間去聽美國康奈爾大學洛夫教授(H.H.Love)講授的生物統計和英國劍橋大學威斯哈特教授(J.Wishart)講授的田間設計與統計分析,並把這兩門課程的學習和田間試驗結合起來,比較了不同設計、不同計算方法的標準差等。後來,又按照隨機區組排列在試驗田上進行三要素肥效試驗,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1934年,張乃鳳應邀與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總經理范旭東見面,暢談對研究全國肥料問題的構想,受到范旭東的重視。1935年,張乃鳳擔任中央農業實驗所土壤肥料系主任後,南京永利化學工業公司每年出資1萬元交中農所,指定由張乃鳳負責進行氮、磷、鉀三要素田間肥效實驗。1936年初,張乃鳳在江蘇、安徽、山東、河北、山西、河南、陝西、湖南、江西等省布置三要素田間肥料試驗。第二年,發展到了更多的省份和地點。當時三要素田間肥料試驗的設計採用2×2×2復因子組合,田間排列採用隨機區組,小區面積為1/20畝。當時這種設計和田間排列在國內還未普及,只有張乃鳳及其助教姚歸耕在金陵大學做過這樣的試驗。為了統一設計,統一田間排列方法,張乃鳳按試驗要求,預先在南京按試驗地點將肥料統一裝入紙袋,預定田間排列圖,運送到各試驗地點。施肥播種時,他由北到南,親自到各試驗點進行劃區和施肥;收穫時,又由南到北到各試驗點操作。這種親自動手的作風,是張乃鳳從事科研工作的優良品質。
抗日戰爭爆發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農業實驗所土壤肥料系遷至成都四川工作站。在抗戰期間,肥料田間試驗的隊伍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擴大了,又有曾在英國洛桑試驗站工作多年的紐西蘭籍專家理查生博士(H.L.Richardson)的輔佐,田間肥料試驗繼續在陝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進行。這些試驗結果,經張乃鳳和葉和才共同整理成《地力之測定》一文。這是我國化肥使用研究上的一項開創性工作,對我國化肥的使用和肥料田間試驗有深遠的影響。
組織全國化肥試驗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全國只有部分省區仍在堅持肥料田間試驗並成立了省級化肥試驗網。1957年,中央農業部召開肥料工作會議,決定組織全國化肥試驗網,並責成張乃鳳負責設計和組織實施。在他的組織下,試驗內容從三要素肥效試驗發展到研究氮肥品種,氮、磷化肥的施用方法和施用時期等。至今,全國化肥試驗網的試驗研究工作仍在繼續進行,並為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不斷充實和更新其試驗研究內容。
經過全國成千上萬名土壤肥料工作者幾十年的辛勤勞動,化肥試驗網的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明確了我國土壤對氮、磷、鉀化肥的需要程度和肥效,總結出了一套合理施用技術,提出了提高氮、磷、鉀化肥增產效益的措施,制定了我國化肥區劃,預測了2000年時的化肥需要量,為我國現階段提高化肥增產效益指出了巨觀控制途徑。這項工作榮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為發展我國化肥工業和農業生產,作出了卓越貢獻。
研究和推廣鋅肥
早在60年代初,張乃鳳就開始了微量元素肥料試驗的準備工作。“文化大革命”後期,他下放山東德州,開始微量元素肥料的研究。他收集了山東全省108個縣(市)的土壤樣品1700多個,進行速效鋅分析,繪製出山東省土壤速效鋅區域分布圖。從中選擇了速效鋅極低的長清縣作為試點,在施肥方法、施用量、施用時期、噴施濃度等方面進行示範和推廣,增產效果非常顯著,使其它各縣競相施用鋅肥。1981年,山東省政府在長清縣召開現場會,隨後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部科技局共同簽訂了農業科技重點示範推廣項目專項契約,在山東全省推廣套用,促進了山東的農業生產,並對全國的鋅肥研究工作起了推動作用。這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培養人才
張乃鳳在從事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的同時,還十分重視培養人才的工作。1979年,也就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的第二年,張乃鳳就招收了3名攻讀微量元素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從檢索文獻、閱讀文獻、總結國際研究動態、選定課題、制訂試驗方案,直至試驗結果的整理和論文的撰寫,都一一作了認真的指導和具體幫助,受到研究生的尊敬和愛戴。
化肥的試驗和推廣
張乃鳳先生一直對我國化肥的試驗和推廣工作十分關心。針對我國化肥年施用量已超過1億噸,而施肥技術大大落後於試驗研究成果的狀況,他強調技術推廣的重要性,並指出,在推廣普及中必然會發生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課題,從而推動試驗研究工作的提高。同時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農業產量必將明顯提高,而作物對土壤養分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多。目前一些作物和土壤除補充氮、磷、鉀外還必須補充微量元素,到將來,氮,磷、鉀、鈣、鎂、硫和許多微量元素都必須由人工補給。他認為植物必需的元素可能比現在已知的16種要多得多,因此,肥料及其試驗研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他的這些思想啟迪著肥料科技工作者,也表明了這位在肥料田間試驗領域辛勤耕耘了60多個春秋的學者對事業的熱愛。
2003年3月的最後一天,北京友誼賓館大宴會廳里像過節一樣喜氣洋洋。主席台上豎著一個金色的“壽”字,台上台下擺滿了鮮花和花籃。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祝壽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在為我國著名土肥科學家張乃鳳先生慶祝百年華誕。他是我國當今健在的年紀最大的科學家之一。如今,一百多歲的張乃鳳每天仍然堅持要看好幾個小時的中外報刊,還要聽新聞廣播,至於國際上權威性的農業雜誌,他永遠不會放過,還時時不忘給年輕人出點子、提建議,他心中仍舊裝著全中國的土壤。
簡歷
1904年3月31日 出生於浙江省湖州。
1926年 畢業於上海聖約翰中學。
1930年 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院,獲農學士學位。
1931年 畢業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生院土壤系,獲碩士學位。
1931—1935年 歷任金陵大學農學院副教授、教授。
1935—1949年 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土壤肥料系主任。
1949—1950年 任華東區農林水利部技正。
1950—1952年 任中央農業部技正。
1952—1957年 在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員。
1957年開始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長、顧問。
2007年2月22日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張乃鳳.地力之測定.土壤季刊,1941,2(1):69—112.
2 張乃鳳.考察美國土壤肥料紀實.農報,1946,11(28—36):66—67,93—94;1947,12(1):52;1947,12(2):52—53;1947,12(3):50—51.
3 張乃鳳.關於土壤肥料學科的訪蘇報告.全國科聯農業各專門學會傳達“中國訪蘇科學技術代表團工作報告”會會議資料,1958.
4 張乃風,陳文泉,董慕新.硼錳等微量元素盆栽試驗及大田試驗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學研究年報,1964:144—148.
5 張乃鳳,陳文泉,董慕新.土壤缺硼鑑定方法的初步嘗試.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學研究年報,1964,149—150.
6 張乃鳳.化肥的生產與需要.國家科委藍皮書第10號,1985:273—274.
7 張乃風,金繼運等.溫度對三個土壤鉀素容量—強度(Q/I)關係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學研究年報,1987:52—56.
8 張乃鳳,王蓮池等.用EUF法測定土壤供鉀能力.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學研究年報,1988:26—27.
9 張乃鳳,高廣領等.我國主要土壤中鉀的形態分級.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學研究年報,1988:24—26.
10 張乃鳳.在國際平衡施肥學術討論會上的閉幕前評語.國際平衡施肥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88:5—6.
11 張乃鳳,劉寄陵.科學施用化學肥料,促進糧食穩定增產.中國糧食發展戰略對策,1989:48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