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璇

張乃璇,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石岡人,生於1907年。少年時代求學於石岡國小和縣立第一高等中學,193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四中學高中師範科,先後任嘉定縣第四國小、戩浜中心國小、紀王中心國小、奎山中心國小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乃璇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石岡
  • 出生日期:1907年
  • 逝世日期:1991年
  • 職業:教育家
簡介,工作經歷,鄉土情懷,

簡介

教育家張乃璇
20世紀20年代末,素有“教化之邦”美譽的嘉定,發揚創新精神,首創中心國小區制度,為民國教育史添上一筆濃墨重彩,在這個創新活動中,張乃璇是一個重要骨幹。
1928年,嘉定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廢除教育委員制,創建和推行中心國小區制,以中心國小校長管理學區內所屬各校,張乃璇積極參與了這項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之後,他與時任縣教育局局長楊保和合著《中國小區制理論和實踐》一書,全面總結和介紹了中心國小區制度,民國政府教育部國小處處長吳研因特為該書作序,倍加讚賞。此書發行後,引起全國教育界人士的重視,紛紛組織有關人士到嘉定參觀取經。1936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國各縣在一、二鄉鎮試辦中心國民學校,將原村級學校更名為國民學校,由於抗戰爆發,中心國小區制中斷了8年。抗戰勝利後,中心國小區制在全國推行,沿襲至今,功不可沒。

工作經歷

抗日戰爭時期,張乃璇先後在江蘇省第四行政區專署、江西省教育廳,廣西中華鐵工廠、貴州省教育廳工作。後又在重慶中華職業教育社任黃炎培秘書。張乃璇受到黃炎培的影響,進步傾向日益鮮明,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參與籌建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為中國民主建國會的發起和籌建者之一。1945年7月,受中共中央的邀請,張乃璇隨同黃炎培等社會賢達訪問革命聖地延安。回重慶後,張乃璇協助黃炎培整理編輯《延安歸來》一書,以客觀公正的觀點,向大後方人民介紹延安的所見所聞,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區的成就。後由中華教職業教育社《國訊》書店出版發行,引起社會各界的轟動。
抗日戰爭勝利後,張乃璇任上海市楊思中學教務主任,積極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活動,並將進步學生推薦給中共地下黨。
1950年,張乃璇任上海市政協委員,此後連任六屆,積極參政議政,1955年,張乃璇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1957年任東郊區政協常委,區人民代表、副區長。1958年任浦東縣副縣長。1960年任陸行中學校長,同年7月,任川沙縣副縣長。1980年任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1988年改任民進上海市委顧問。1991年病逝於上海,終年84歲。

鄉土情懷

張乃璇對故鄉懷有深厚的感情。1980年10月,中國民主促進會嘉定縣直屬支部成立。他以民進上海市委副主任的身份來嘉定參加成立大會,1982年,他考察了故鄉石岡的特色工藝品竹編,對如何改進竹編的工藝和領導等問題向馬陸鎮的領導提供了詳細的書面意見,表達了他濃濃的鄉梓深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